民族地区中小学班班通项目使用的策略研究
2020-02-16马生萍
马生萍
摘 要:民族地区以少数民族聚集生活为主,受经济、环境、资源等因素影响,教育资源和应用水平普遍较低。教师依托班班通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文章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班班通项目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总结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民族地区;班班通;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3-0032-02
班班通是集软件资源和硬件设施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教师通过班班通可以获取优质的教学资源,实现与外界不同层次的信息交流,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更加生动、直观、丰富、高效。因此,在民族地区班班通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革新教学观念,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共享优势,不断丰富民族地区课程优质资源,并通过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渗透实施,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全面发展。
一、呈现情境,自学指导
班班通可以理解为一种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主要由电子白板、网络终端、资源服务器、摄像头等教学设备构成,教师通过软硬件功能,在资源服务器获取信息后,再通过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使学生的学习体验获得更丰富的发展。但当前民族地区信息化专业程度不高,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浓厚,习惯于说教式课堂教学,不利于信息时代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班班通项目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特点和具体学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并以学前指导为铺垫,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对电子白板等教学软件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班班通系统,整合教学资源,从班班通资源库中获取相应的教学信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优化。同时,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与信息获取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设置任务,互动学习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制作好学习课件,这样会导致学习过程和教学思路单一。而教师应用班班通,可以随时从资源库调取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形成生成性课堂教学。在应用班班通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要结合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利用白板为学生布置课堂学习任務,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中心内容,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互动交流,借助班班通积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评价,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支点,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形成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利用摄像头记录教学过程,将课堂教学过程积累成教学资源,并上传至资源库中以备后续的共享、交流、反馈、评价。
例如,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经验角度出发,运用班班通让学生在熟悉Word、WPS、写字板等文字处理软件的基础上,对各种报告、报刊等进行加工处理。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编排小报的具体方法,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向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电子报刊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结合“制作报刊”的主题,熟悉相关的色彩、风格、字体、素材等,并指导学生对素材信息进行收集。为了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结合报刊的编排步骤讨论设计报刊版面草图,如“哪些位置设置标题”“哪些位置设置目录”等,让学生结合班班通的教学资源信息对报刊的整体进行布局。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标题的字体应醒目生动”“对重要的信息字体进行加粗处理”等。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要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学生的各种设计成果,并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哪里需要改进”“怎样设计才可以达到最好的设计效果”等,鼓励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设计技巧。
三、展示练习,精讲释疑
教师通过班班通可进行备课、辅助教学等,不仅可以为学生呈现有价值的材料信息,还能记录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以板书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建构。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要结合班班通的回放功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并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积极探索,得出最终的答案。
例如,教学“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完成对报刊的制作,并在制作完成后指导学生将作品上传展示,师生共同对文本作品进行点评,对存在的疑点进行解答。在交流展示这一环节,教师要通过班班通终端显示设备,放大作品的各个设计细节,并引导学生从版面的艺术性、思想性、技术性、创新性等方面对作品的整体布局、风格特色以及色彩搭配进行分析。如其中有些作品在插入艺术字的位置和大小设置方面不合理,教师就可以通过白板指出文字编辑的设计要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版面尺寸大小和页边距的操作设置。而在解答疑惑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出创作空间,让学生对照课堂的评价标准,再次对版面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
四、反思评价,巩固达标
反思评价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信心。科学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思维启发和情感体验。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应用班班通信息系统将学生的作品发送给专业人士,利用实时反馈信息或音视频对话等形式,共同对作品展开评价,并提出有价值的启发和建议,进一步使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拓展。学生自己也可以实时与专家进行对话,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想法,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教學“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提出问题“怎样让文本主题意图更鲜明”“怎样让版面内容层次更加清晰”“怎样布局能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等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学习经验,以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由于班班通信息系统可以对整个评价过程和课堂学习动态进行记录,因此教师可以对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针对学生的薄弱点和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改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应用班班通,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以班班通资源平台为基础,切实加强和完善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图形等让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教师还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资源的教学优势,深入把握班班通的应用特点,不断革新和优化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班班通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靓雪.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实践的民族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6.
[2]段昌平.用信息化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
[3]曾之光.班班通: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J].数码世界,2016(06).
[4]王洪武,韩明宝.浅析班班通:从校园信息化建设走向课堂信息化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04).
Strategic Study on the Use of Class Integration Project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Ethic Minority Areas
Ma Shengping
(No.1 Middle School,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733299, China)
Abstract: Ethnic minority areas are mainly inhabited by ethnic minorities, which, affected by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factors, are generally faced with the lack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low-level application. Relying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class integration project, teacher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further optimize the teaching proces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lass integration project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ethic minority area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y areas; class integra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sour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