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中国古代家具文化》课程为例
2020-02-16牛晓霆NiuXiaoting
■牛晓霆 Niu Xiaoting
(东北林业大学生物质材料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为当今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由“立德”和“树人”两个部分构成。“立”即树立,“立德”意指树立德业;“树人”意指培养人才。立德的目标是为党育人,树人的目标是为国育人。前者是培养学生的党性修养,要忠于党。后者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要有用于国[2]。
在中国高等院校的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直担负着不同高等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领。专业课程教育则是根据学生所选学专业的不同,向学生们传授所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及所学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使其在掌握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更注重培植他们的科研创新精神。通识课程教育体系是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样的选择,以形成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的科学的价值观。学生们通过跨专业领域自由的选择相关课程,以达到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前一类重点是思想教育,后两类是专业能力和素养培植。如何将三类课程体系进行融合,解决长期以来的专业课程教学、通识课程教学与思政课程教学之间所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是当今高等院校本科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3-5]。本文以《中国古代家具文化》课程为例,从课程方案设计、课程教学的路径及教育方法和理念三个方面对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进行了探索。
1 将“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思想融入到课程方案设计
1.1 《中国古代家具文化》课程的定位及特点
《中国古家具文化》课程是东北林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和学校的通识课程。可以使学生理解中国古家具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家具的发展演变,懂得中国古家具的兴盛和衰落的原因,掌握中国古家具的基本风格特点、文化内涵、原材料的合理使用、家具的装饰方法、家具的结构形式、结构技巧等。还可以使学生了解传统家具的造型、结构和工艺以及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了解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的关系,掌握中国古代工匠及使用者的造物思想。
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本课程的建设目标调整为:以中国古家具的历史演变为主线,结合详实的历史史料及图片,阐述了中国古家具的兴盛和衰落的原因,梳理了历代家具的文化内涵、风格特点、用料特点、装饰手法、结构形式及工艺措施。在课程教学内容上注重历代经典家具剖析,使学生们从掌握风格演变、结构造法、装饰文法等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更加理解中国古代家具所蕴含的礼乐文化,在提高他们审美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怀。通过本门课程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实物体验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家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家具的文化内涵,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带领学生追寻经典家具中所承载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重建为中国梦实现而奋斗的家国情怀。
2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中的路径
课程以《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家具制作技艺为切入点,以器传道,以术立信,以艺育人,传承与弘扬千年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意在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树立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培养新时代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
2.1 以器传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家具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伴随着古人席地而坐生活方式到垂足而坐生活方式的变化,其形制和陈设方式在朝代的更替中也逐渐定型,并诉说着不同时期古人在琴棋书画四种生活方式中的不同的精神追求和审美境界。可以说,中国古代家具文化不仅是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国古代家具文化》课程梳理了古代家具的历史演变及艺术特征,并以不同历史时期经典的家具案例为研究对象,从用材、造型、结构、工艺四个方面考证了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本体和工匠哲学,使学生们以器悟道,了解中华千年的木作文化。
2.2 以术立信,强化中华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古代家具制作技艺是一种在尊重天然木材材性的基础上,凭借以匠师高超的木作手艺,将古代人的审美意识和主流思想物化呈现的技术手段。它决定了古代家具不是虚无的形式语言,而是融合了木作经验科学和人文精神的有意义的造型形式。课程中古家具制作技术的内容以家具匠师的造物思想为起始,将古代家具在用材、结构、造型、工艺及纹饰五个方面物化文化过程展现给学生们。同时,让他们参与实践制作,与匠师面对面交流,亲自制作一款家具和系列榫卯结构,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家具制作技术的科学性本体及其设计理论的合理性和系统性,进而使他们重新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2.3 以艺育人,培养新时代古家具技艺传承人
中国古家具制作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人们对中国古代家具造法的探讨,并没有回归到中国传统的工匠文化视角,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和工匠思想来揭示中国古代家具的造法和美的根本。相关的高等教育体系也不够完善。相关设计和技术人才培养的严重缺失已与传统家具行业的庞大的需求形成了鲜明的矛盾。将成熟的现代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和传统手艺人培养模式相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已迫在眉睫。课程内容在整理在世的传统家具匠师的技艺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关于中国古家具研究成果,系统梳理京作硬木家具所蕴含的设计思想,剖析其所蕴含的“器”的功能,解读其所蕴涵“道”的科学本体,从根本上揭示家具造型美的本体,并系统解读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木作工艺巧妙融合的根本法则,从而为建立京作硬木家具设计理论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培养新时代古代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奠定理论基础。
3 创新教育方法和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课程结合具体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结合互联网+思维和翻转课堂模式,创造了以礼乐剖析、文化解读、木作体验三段式教学模式,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和全员育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措施和成效如下:
3.1 教学理念从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到重人生境界的挖掘
基本知识的传授是各门类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但在立德树人维度下,《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的教学大纲是将课程的教学理念重心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对人生境界的挖掘。礼乐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也是重建学生们家国情怀的重要基石。中国古代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营造技术的物质载体,而且还是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尚的缩影,彰显了中华独有的家国情怀。
在教学理念上,《中国古代家具文化》课程以历代中华礼乐精神在家具中的剖析与解读为主线,使学生们在掌握中国古代家具基本知识的同时,重点在于对礼乐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消化,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献身中华梦的理想境界,避免学生们停留在知识表象层面的认知,无法对经典家具所承载礼乐文明进行体悟理解,从根本上实现提升学生们的审美水平和树立家国情怀的人生境界的教学目的。
3.2 教学内容从重基本知识的普及到文化自信的重构
中国古代家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以历史年代发展脉络来看,从商周到明清,每一段历史时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汉唐以后的实物遗存更是十分丰富,数以百万计。如果面面俱到显然是不现实的,是不可取的。一是没有足够的课时量作保证,二是缺乏主次之分。课程结束后,学生们根本无法掌握中国古代家具制作技术精髓和文化内涵,更谈不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
从重在人生境界的挖掘这一教学理念出发,将《中国古代家具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在点与面两个层面上予以革新。所谓点的革新,指着重挖掘古代经典家具作品中的人性美和物性美的根本,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古代匠师“以物载文”手法中优秀传统文化物化过程的“物我合一”的崇高境界。同时穿插西方经典家具的文化内涵的剖析,并将其与中国古建筑、家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从而更加明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器物审美展现方面的优越性。所谓面的革新,指在教学中不求全面阐释,而重在经典剖析,以历代经典家具所承载的优秀文化的传承规律为主线,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物化的过程,最终重建学生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情怀,从而更具有立德树人的典范性。
3.3 教学方法从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到实践体悟的升华
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一改以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学习小组,由组长负责制,形成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氛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课程学习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从以教师授课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课程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采用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和实际空间体验辅助教学相结合,开创“理论教学-木材识别-结构拆解-实物体验-实际制作”一体化的教学新模式[6-8]。除教学课件等多媒体设施外,课程在中国(哈尔滨)森林博物馆有以明式家具为主题的实物体验馆作为教学基地,该体验馆是以空间的方式展示家具,让学生可坐、可摸、可实际感受,同时可以自由拆卸1:1实际大小的,由珍贵红木制作而成的榫卯结构件,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古代先贤的匠心独妙,重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课程组与中国高等学校联盟合作,录制《明清古家具鉴赏》慕课,课时常600分钟,从明清家具的文化起源讲起,梳理明清家具的陈设法则,整理明清家具的种类及造型规律,讲述明清家具的鉴赏原则,探讨中国家具的未来。在讲授课程时还采用了使了线上视频与线下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包括视频的学习、榫卯动画观看,线下课程包括参观体验、课堂讨论、课程测试等,赢得了学生们的好评。完成理论教学后,还强调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提高[9]。课程以黑龙江省中国古家具工程技术中心平台为实践教学平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识别二十三种“珍贵红木样板”,拆解“缅甸花梨1:1家具结构”,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家具的造型、纹理,感受其设计理念,切身使用家具,感受家具的线性变化和结构特征,最后推行理论指导实践,实现产学研中传承经典,带领学生与上海航管红木家具有限公司等4家全国著名企业合作,参与设计制作家具实物,让学生全方位的研究学习中华木作的艺术魅力和科学理念,为合作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使学生们从实践中了解中华木作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获得了同仁们和学生们的高度赞扬。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家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其不仅诉说着中华历代造物者的匠艺哲思,而且还蕴含着中华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以《中国古代家具文化》课程改革为例,提出了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课程方案设计的主张,从以器传道、以术立信、以艺育人三个角度,探讨了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培养新时代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融入课程教学的路径;从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到重人生境界的挖掘,重基本知识的普及到文化自信的重构,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到实践体悟的升华三个方面归纳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变革。这对于中国古代家具文化相关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