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军队老干部全维保健模式研究

2020-02-16曹清心朱小蔚万文辉齐晓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干休所医疗保健老干部

曹清心,朱小蔚,陈 飞,万文辉,李 莹,齐晓林

0 引 言

健康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伴随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健康大数据融合多学科关键技术,将有力推动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影响和促进医疗保健组织结构与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1]。军队医疗保健工作只有主动面对、锐意进取,构建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军队老干部全维保健模式,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有效提升基层卫生机构预防、医疗、保健质量与效率,不断满足军队老干部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增强满意度和获得感。

1 内涵界定

1.1 健康大数据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的4V特征[2-3]。健康大数据涵盖人的生命全周期、生活全方位、生产全过程,既包括医疗、医药、医保、疾病防控、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又包括生理心理、环境适应、养生保健、养老照护等健康保障数据的集合[1]。除具备大数据4V共性特征外,还具有全民性、全程性、全域性、时效性、封闭性等个性特征。

1.2全维保健模式是指构建全员、全域、全程、全时服务的综合保健新模式[4-5]。基于健康大数据的军队老干部全维保健模式,旨在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加强大数据技术在军队老干部全维保健模式上的开发应用,突出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着力实现五个拓展,即:医疗诊治向综合预防拓展;生理服务向心理服务拓展;传统手段向网络智能拓展;阶段维护向全程维护拓展;医学促进向文化促进拓展[6]。切实解决基层卫生机构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效提升军队老干部的综合预防、医疗、保健质量水平。

2 时代意义

树立精确保障的大数据理念,积极推进健康大数据的挖掘与应用,对于构建全维保健模式,更好地保障军队老干部健康长寿、提升生命质量至关重要,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2.1适应我军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新形势的现实需要近年来,我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颠覆性改革,整合优化力度前所未有。伴随各大军区的撤销和联保部队的独立新建,军队后勤系统尤其是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了大幅度撤、并、降、改,保健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复、转、退数量较大,人才流失不少,保障力量捉襟见肘,供需矛盾突出。全军老干部划归新建的国防动员部管理,改变了原有的隶属关系和保障体系,管理和保障力量相对簿弱[7]。大批干休所卫生所亟待新建和加强,基层保健人员亟待招聘,一系列保障制度、规范、标准、机制亟待重建。

2.2提升军队老干部医疗保健质量的内在要求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等,给维护和促进军队老干部健康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依然突出。全军老干部逐年增长,集中到省军区管理后保障难度相对加大。目前,体系医院离休干部大多进入高龄、高发病、高病残、高空巢、高需求 “五高” 阶段,医疗保健需求呈现多元化,预防保健亟待加强[8]。从健康管理质量看,重治轻防的问题比较突出,健康评估、指导和个性化管理不够到位,军队和地方的优质医疗资源利用不足。为此,有必要构建老干部保健新模式,切实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医疗预防保健质量。

2.3跟进信息技术与医学科技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军医疗保健机构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大数据应用水平还不够高,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临床数据统一规范难、采集整合难、分析挖掘难、协同共享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干休所一线医务人员依然采用传统手段开展工作,缺少信息化理念、素质和装备,健康大数据的应用比较少,导致医疗保健质量和效率弱化。为此,有必要加强健康大数据的应用与研究,促进老干部医疗保健模式向全维精准转变,大力提升基层一线综合预防保障水平[9]。

3 应用模式

通过深化研究老干部现实保健需求,推进临床效率、诊疗质量和智慧医疗发展,重点创建四种模式。

3.1基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网络门诊综合服务模式从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会诊专家库入手,研制“人工+智能”的网络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智慧医院系统、所域卫生系统与家庭健康系统(包括手机APP)的数据链路[10],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相结合,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咨询、接诊、会诊、探视,健康宣教个性化定制推送,让老干部在家门口和干休所就能享受到军地优质医疗资源,从而缓解基层医学人才匮乏的矛盾[11]。

3.2基于可穿戴智能设备数据的网络监护照护模式尽可能利用可穿戴、便携式、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配套研制生理感知和监测系统、病程救治指导系统,及时监测生理、病理、心理和环境信息,让健康数据的获取与利用不再需要频繁奔波就医[12]。远程医疗与一线医护结合,在干休所建立网络监护病房;专业护理与家庭关照结合,实现“居家式”医养照护,特别是对“失能、失智、失独”老干部及其遗孀提供周全照护,加强长期照护和安定疗护服务,提高生存质量。

3.3基于电子病历数据的网络药房定时配送模式研究军队老干部共病潜在不适当用药评价标准与相关软件[13-15],加强对干休所老干部的一线用药指导。体系医院在干休所前置“特种药材库”, 干休所卫生所自建“常用药材库”,上级医生依据电子病历网上开方,基层医护人员就地取药,负责定时配送,服务到位,着力解决老干部开药取药不方便、购药用药不确当等问题,切实提高一线诊疗水准。

3.4基于体检数据的健康评估与个性化跟踪干预模式改变当前体检数据不系统、不连续、不精准,电子病历不完整等现实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利用好体检大数据。制定军队老干部健康评估量表,包括身体评估、心理评估、社会适应能力评估,以及症状评估、辅助检查评估等。推进健康体检大数据标准化构建与应用,促进智能化慢病管理和体检质量监测管理[16]。建立大数据评价模型及其相关软件,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生成个性化跟踪干预方案,切实提升健康评估、指导和个性化管理质量水平[17-18]。

4 运行机制

构建和推行军队老干部全维保健模式,囿于军地医疗保健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复杂性,健康大数据的挖掘和利用也面临诸多难题,有必要建立健全和配套完善相关制度机制,确保顺畅运行。

4.1领导协同机制目前,军队老干部隶属关系划归省军区系统,保障关系划归联勤保障部队下属医院,出现了隶属关系与保障关系两线分离的局面;另外,有些还要依托地方医疗机构和政府医保、医药、信息等相关部门保障和监管。为此,有必要成立以省军区牵头、联保中心和地方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军内一体、军民融合。省军区系统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和推广,以及干休所的基础建设;联保中心体系医院主要负责全维保健信息平台的搭建和前伸服务;地方相关部门辅助保障并提供政策支持和监管[19]。

4.2技术支撑机制坚持军队与地方结合、计划与市场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的原则。针对医疗技术医院强、基层干休所弱,大数据技术地方强、部队医疗系统相对弱的现状,建立以体系医院为主导、基层干休所为依托、老干部家庭为支点的医疗保健体系,保健模式运行以专家为主导,领导、机关、专家、技术骨干和老干部广泛参与,课题研发军队医院为牵头,地方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辅助,管理人才、医疗人才和信息人协作攻关,确保全维保健模式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展开和课题研发维护的正常运行。

4.3投入激励机制省军区系统和体系医院要加大投入,积极利用上级专项经费,适当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开发、推广应用和运维服务,包括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完善军队采购健康大数据产品和服务的配套政策。必须在符合军队特殊属性这个前提下,以地方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为契机,合理借助大数据产业运作平台和医养结合产业运作模式,妥善解决军队老干部服务机构引进市场机制问题。

4.4安全保障机制医疗大数据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安全威协依然存在。作为军队医院和干休所,担负着为部队官兵和老干部服务的医疗保健任务,也直接面向社会,如何确保安全,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网络数据平台建设要采取专网与虚拟专网结合,具备抗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入侵、病毒的防御能力和控制端口、行为等国家信息安全等级防护要求,引进匿名化和数据加密等隐私保护技术[20]。

坚持内容安全和技术安全并重,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开放等各环节的安全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妥善处理好安全与保障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保障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四种保健模式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能有效提升基层卫生机构预防、医疗和保健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干休所医疗保健老干部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探索两高期干休所空巢独居老人生活照料模式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做好老干部管理工作的思考
干休所会计内部控制机制探讨
医院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探讨
庆“七一”老干部书画展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老干部关心下一代 我们更应关心老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