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诊治的研究
2020-02-16陈小刚
徐 铭,陈小刚,郑 涛
(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2660)
梗阻性黄疸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患者出现梗阻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胆结石、胆道炎性病变、胆道良性、恶性肿瘤、胆道多种先天性疾病等,引发梗阻性黄疸的因素不同,那么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改善预后,随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逐渐发展,梗阻性黄疸的检查方法也多种多样,检查方法的选择越合适,患者的治疗效果就越强,如果只通过单纯的影像检查,医生得到的影像诊断信息不全,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判断,就得不到有效的治疗[1],近些年来,CT扫描、磁共振成像均广泛用于梗阻性黄疸的患者的诊断,诊断意义重大,笔者对近些年来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诊断技术以及治疗的研究进行总结。
1 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诊断
1.1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梗阻性黄疸,优势众多,包括:经济、安全性、没有禁忌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可以进行实时检查,是临床中最常用到的梗阻性黄疸的早期诊断方法,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逐渐发展,胆道超声检查和静脉超声造影技术联合应用,可以将胆道腔内病变情况进行检查,并显示,可以有效的将梗阻性黄疸的疾病原因进行诊断,但是,通过胆道超声与静脉超声造影技术诊断梗阻性黄疸,操作难度相对较大,风险就会提高,对于基层医院来说,不能够普遍应用,所以说,因为结石而引发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得到明显的诊断效果,但是,却对非结石性梗阻以及恶性梗阻引发的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诊断准确率不够明显,而对于低位梗阻患者的诊断,诊断难度相对较大。
1.2 CT和MRI联合检查
近些年以来,CT检查以及MRI检查在临床中均比较常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将胆道系统的全貌进行清晰的显示,医师可以对胆总管的扩张程度以及梗阻端的形态之间的差异进行观察,从而根据观察到的内容,对患者的梗阻性黄疸进行准确诊断,通过CT以及MRI定位诊断梗阻性黄疸患者,准确率较高,高达100%,两者联合应用,准确率要显著高于超声检查,但是在定性诊断方面来说,MRI的成像能够将胆管树的细节以及胆管梗阻出的扩张情况以及范围,更加全面的、更加立体的、更加直观的显示出来,从而大大提高诊断效果。有研究表明:通过MRCP结合平衡梯度回拨序列诊断患者的胆梗阻,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3.5%,通过CT以及MRI对梗阻性黄疸进行联合诊断,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通过MRI增强及MRCP诊断梗阻性黄疸,具有全面性以及直观性,但是,因为MRI的成像时间较长,分辨率较为有限,不能够兼顾显示胆道外组织以及血管,在某种程度上,与CT相比,不如CT增强扫描;对于恶性胆道肿瘤病变患者,通过MRCP诊断,特异性征象不足,特别是对于早期胆管癌患者及逆行诊断时,因为瘤体较小,容易发生漏诊情况,所以,CT和MRI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就能够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通过MRCP以及CT联合增强扫描继续宁双模态检查,可以将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大大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对恶行胆道梗阻定性诊断的诊断准确率,诊断准确率要高于通过MRCP单一模态的检查准确率[2]。
2 梗阻性黄疸影像学的诊断与治疗
良性梗阻患者一般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将狭窄情况进行矫正,对于恶性梗阻患者来说,一般会常发于胰腺癌患者、胆道癌患者、胆囊癌患者等,通过外科根治性手术是最为推荐的一种治疗手段,早期胆道肿瘤较小时,特别是胆道下端胰十二指肠汇合处亦会导致胆道扩张,扩张程度较轻时,通过多层CT扫描,很难将患者的病灶进行发现,所以,就很难对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行判断,除此之外,慢性炎症等良性病变患者也会继发恶性肿瘤,从而引发梗阻情况,良性、恶性胆道的扩张程度就会出现较差异,通过常规影响检查,病情难以分辨,容易发生漏诊以及误诊等情况。在临床中,通过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出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时候,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通过外科手术后,患者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患者只有通过姑息减黄疸症状治疗,所以,想要对梗阻性黄疸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关键是对患者的良性、恶性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对于不能够通过手术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来说,一般会通过PTCD与胆道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不确定,也可以通过其他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Ⅰ粒子置入、经动脉灌注化疗、内科治疗或者传统的中医药治疗,但是不论是联合方法还是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均没有办法确定,预后效果也不优良。因为胆道梗阻发生后,胆汁会逐渐发生瘀滞,从而使胆道内的压力逐渐升高,从而使患者发生胆道扩张以及胆道改变情况。可以将胆道扩张范围、扩张程度以及梗阻免得位置形态性质进行了解,通过CT检查以及MRI检查,良性和恶性的诊断根据为:良性梗阻患者则表现为:胆管呈轻,中度扩张,形态呈枯树枝性状,梗阻端胆管呈移行性狭窄情况;恶性梗阻患者则表现为:胆管发生中重度扩张,形态表现为软藤形状,梗阻端狭窄胆管以及扩张胆管分界明显,突然产生截断情况,或者出现偏心性狭窄情况。从而将梗阻的引发原因进行了解,有效诊断病变是否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3]。
近些年来,随着CT以及PET检查的逐渐推广,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也越来越高,PER和CT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方法,将解剖形态以及功能显像进行结合,可以建成多模态成像,既能够将病灶的解剖情况以及原发胆道以及其临近结构进行显示,又能够对胆道的功能的活性进行了解,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4]通过这种新型的检查方法,还能够对功能的活性情况进行显示,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比较有利,对良性和恶性梗阻黄疸定位、定性以及分期诊断方面进行诊断,得到的诊断效果均优良于常规的影像学检查。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半定量方法对肿瘤进行测量,其最大标准摄取值还能够对肿瘤的活性程度进行反应,从而对术后或者治疗后的肿瘤残留情况以及复发概率进行评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5-8]。
3 总结
综上所述,梗阻性黄疸患者可以通过超声检查,对患者的病情的引发因素进行初步筛查,然后通过MRI与CT联合诊断,可以对患者的梗阻病灶进行检查并显示,然后再通过PET以及CT检查梗阻性黄疸疾病,可以有效提高梗阻性黄疸的引发因素的检出率,通过多模态显像,对梗阻性黄疸进行定位、以及有效诊断,可以为临床中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从而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