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焊接加工技术教学实践与探讨

2020-02-16梁毅峰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0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加工教学内容

梁毅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0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如汽车、机械、造船等许多行业,对具有焊接加工技术的人才有较高的需求量,因此焊接加工专业一直是许多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重点培养专业。在许多高职院校当中,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授关于焊接加工技术的理论知识,再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专业技能培训,但是焊接加工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对于高质量焊接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不但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造成学校学习资源的浪费。分析讨论高职院校焊接加工课程开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将焊机加工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提出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焊接加工专业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1 高职院校焊接加工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硬件设施

高职院校的焊接加工课程开展过程中,一个能够提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综合教学场所是非常重要的,这对学校的财政资金也是非常严峻的考验。高职院校的学生若想有效地掌握焊接加工技术,必须经过反复练习和大量实践来完成。然而,高职院校修建一个提供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焊接加工训练场所,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后期对相关设备的维护和焊接材料的损耗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何能够维护高职院校正常的运转,对于学校而言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1.2 教材不能满足需求

因为现代社会对于焊接加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需求,许多教师改变自身原有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然而,现在高职院校使用的焊接加工有关的教材,因为编制时间过长,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高速的模块化教学方式,造成了高职院校教师与学生所使用的教材不能满足自身教学需求的情况。虽然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重新编排和制定了相关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为自身能力的缺陷,使得所编制的教材大纲在规范性和科学性上有所欠缺。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有关教育部门及相关人力资源部门,能够编排和发行一套兼顾理论与操作的现代化焊接加工技术教材,来满足现在高职院校师生的教学需求。

2 提升高职院校焊接加工技术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2.1 校内校外实践场地并进

由于高职院校新建焊接加工技术的实训场地对资金要求十分巨大,因此可以采取更新校内实训场地与拓展校外实践基地两条路并进的方法。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满足校内实训需求的校内实践教学场地,包括相配套的教室、实验室和操作车间等,并更新高职院校内相关的机器设备,使学生在校内进行焊接加工实践操作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例如,高职院校可以新建一个占地300 m2的实训场地,场地内部包括多媒体教室和操作车间等,能够使实训基地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和高度的仿真性。在实训场地内设置有学生进行焊接加工操作的场地和相关物资材料的堆放区域,从卸载材料到焊接装配,整个过程都能在实践场地内进行操作,在多媒体教室内还会配备有黑板、多媒体设备和相关检测仪器等等。高职院校通过建设一个小型的实践操作场地,能够将院校内焊接加工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融为一体,有效提升焊接加工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

由于高职院校资金有限,所以在校内建设的实践场所提供的实践训练有限。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校外企业开展长期合作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去企业实习和定向培养等模式,利用企业的生产车间来作为学生在校外的培训基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互惠,是一条能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长期实践培训的重要方式。例如,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与某一焊接加工企业签订学生实习的合作合约,让高职院校内一年级和二年级的焊接加工专业学生每学期到企业内部进行观摩学习,而三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到企业内部实习半年,在生产一线上有效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相关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由于企业内部具有完善的生产流程和种类丰富的机器设备,不仅为实习的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还能够让学生得到大量的专业技能练习。高职院校学生通过在校外企业内见习参观和实习等方式,不仅能为焊接加工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还能够通过大量练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不断适应外界对焊接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同时为签订合约的企业提供了利益价值,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互利互惠。

2.2 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

现代社会对焊接加工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增长,过去老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于相关专业人才要求的培养目标,相关院校需要对自己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创建一套能够满足现在技能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针对高职院校焊接加工专业的教学方式创新发展,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入手,分别是教学的目标、日常教学的内容、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对于教学的评价,建立一个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

(1)转换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目标,是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学科内容为主,最终的结果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教学大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和专业技能。然而,传统的教学大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焊接加工专业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掌握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建立以学生获得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新型教学目标。例如,高职院校把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让学生培养关于实际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使学生能够拥有一套相互关联的、较为完整的学习体系,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到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新型的教学目标下,高职院校还可以给学生制定新型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断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案,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来感知自己的学习方案是否合理,最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不断更新和调整学生合理的学习方案。

(2)改变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是教学内容改革的主要内容。新型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与知识教授之间的合理逻辑关系来设计,进行相关课程内容的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相关能力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焊接加工专业最基本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焊接加工专业技能更加深入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够灵活使用相关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在教师具体开展相关焊接加工课程的过程中,通常会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匹配培训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四个部分,并在每个部分下划分多个教学单元,将教学内容与社会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相结合。由于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能力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水平有较大差异,给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进度带来了较大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在进行教授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不同,对学生采用分层次进行教学的方式。高职院校教师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分为甲、乙两个层次。针对甲层次的学生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可以全面地拓展和促进甲类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而针对乙类学生,则是按照学校内的教学大纲来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要求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并不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偏差,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注意科学合理和以人为本。

(3)更新教学策略。更新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能够更加迅速地完成知识学习目标和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现代高职院校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入手,开展相关的焊接加工专业实践教学。首先,高职院校应随着现代教学目标的要求转换,将学校内部的硬件设施一体化,这主要指学校内部的教学场所。焊接加工专业的教学场所主要包括教室和实践操作场地,使学生能够在一体化的教学场地内同时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以实际的操作过程为主要的载体,引导学生通过相关实际操作的训练,高效地学习和理解基础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最终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果,实现焊接加工教学的高效实践教学,完成现代化教学要求的教学目标。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将多种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发展形成合理的软件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在这其中,有许多教学方法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发展和引申得来的,例如课本知识内容讲解和教师实际操作演示等。另一些教学方法则是随着现代教育要求而产生的新型教学方法,如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学法和制定任务目标促使学生学习法。例如现在的高职院校,许多教师采用演示加指导的方式来进行相关焊接加工专业知识的教授,教师先通过演示为学生教授基本的专业知识,然后教师制定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进行实际操作,同时,教师在一旁为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4)创新教学评价。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学要求的变化,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内容,将学生具体的教学评价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四个部分进行评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根据新的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中相关企业的评价内容进行结合,以实际职业岗位能力为主要考察重点,提高学生能力考核在课程考核中的占分比例。现在的学生评价考核更加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也应加入到评价体系当中。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焊接加工专业技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合理的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现代岗位要求,使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能够与现代企业要求进行合理匹配,这是现在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转换的主要方向。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加工教学内容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药学专科学生专业技能考核评价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