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乳方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医案一则

2020-02-16何艳艳杨文庆李淑闽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枢性性激素卵巢

何艳艳,林 杰,杨文庆,李淑闽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性早熟是儿科内分泌门诊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女孩在8岁之前或男孩在9岁之前提前出现第二性征和(或)内外生殖器发育。性早熟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PP)又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依赖性性早熟,即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提前启动,GnRH脉冲式分泌增强,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内外生殖器提前发育。尤以女童多见,未发现器质性病变的中枢性性早熟又称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1]。本例患者经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经中药治疗,成功逆转性早熟病情,现报道如下。

1 验案举隅

患者陈某涵,女,年龄6岁5个月,体重:20.4 kg,身高:120.3 cm(中位数119.4 cm),首诊时间2018年9月26日。患者于2个月前发现双侧乳房隆起,局部无疼痛,急躁易怒,纳寐安,大便略干,小便调,舌质红苔少,脉弦。患者否认有补品、避孕药等摄入史,其父母青春期发育时间与同龄人相仿。患者双侧乳房TannerⅡ期,大小约1 cm×1 cm,质中,光滑,移动度可,无触痛,无乳晕着色。阴毛PH1,外阴未见发育及色素沉着,未见阴道分泌物。性激素(基础值):FSH:1.68 mLU/L,LH:0.2 mLU/L,E2<70 pmol/L,T:0.53 nmol/L,PRL:317.53 μmol/L,LH/FSH=0.2/1.68=0.1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LH峰值/FSH峰值=7.6/12.16=0.63;BA 7.6>CA 6.5。血17-羟孕酮+ACTH+DHEA:正常。子宫彩超:子宫2.5 cm×1.5 cm×1.1 cm,左卵巢2.1 cm×1.1 cm×1.1 cm,右卵巢2.2 cm×1.1 cm×1.1 cm,未见卵泡发育。垂体MRI:未见异常。根据《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性早熟(修订)》[2],诊断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四诊合参,中医属于“性早熟”范畴[2](本病中西医病名一致),证属阴虚肝旺。

2 治疗

在ICPP确诊后,一般是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治疗目的是抑制性发育进程,延缓骨龄成熟,改善最终身高。GnRHa的用量为每28天注射1次,疗程在2年以上,经济压力较大。本案患儿病史短,年龄尚小,乳房分期Ⅱ期,性征发育呈缓慢进展,加之患儿家长要求中药治疗,故予本院自拟消乳方加减治疗,处方:生地黄12 g、山药10 g、茯苓10 g、醋龟甲10 g、山萸肉9 g、夏枯草9 g、知母6 g、黄柏6 g、熟地黄6 g、丹皮 6 g、北柴胡6 g。共14剂,1剂/d,水煎服,早晚分温再服。

2018年10月27日(三诊),患儿情绪较前稳定,乳核约2 cm×2 cm,舌红少苔。上方加皂角刺6 g、赤芍3 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患儿乳核未见缩小,加用皂角刺,以增强软坚散结之力,舌苔未变,考虑原方清泄相火之力不足,加赤芍以加强清热泄火。

2018年12月22日(五诊),患儿情绪平和,双侧乳核约1 cm×1 cm,舌红苔白。复查血清性激素水平已降至青春期前期水平。火热之象稍减,上方去赤芍。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2019年1月17日(七诊),患儿双侧乳核未触及,舌尖红苔白,彩超示子宫体积缩小至青春期前水平、单侧卵巢体积缩小。前方治疗有效,沿用前方,减半服用,共14剂,1次/d,水煎服,早晚分温再服。

2019年3月30日(十二诊),患儿双侧乳核未触及,舌尖红苔白。复查妇科彩超:双侧卵巢体积均<1 mL,子宫体积缩小至青春期前水平。患儿双侧乳核消失,随诊2个月未见复发,可去软坚散结之皂角刺。患儿舌尖稍红,考虑临床上常见结节消而复现,因此仍继续减半服用。

3 讨论

在本案例中,患儿经6个月的消乳方加减治疗,乳房结节消失、舌象改变,血清性激素水平降至青春期前期水平,子宫卵巢容积明显缩小至青春期前水平,生长速率未见影响。可见,消乳方用于此患者的治疗显著有效,逆转了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病情进展。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本就易出现阴阳失衡之变,加之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强弱不均,肾常不足,肝常有余,易出现肾虚肝旺之证[3];或因家长喂养不当、小儿饮食不节,过食滋补品、煎炸品,温热之品积蓄体内,易化火耗伤阴精,阴阳互滋互制,阴精亏则阳气偏亢,阴阳失衡,难以相互制约,肾阴虚则阴不制阳,水不涵木,肝火上炎,相火妄动,则天癸早至,即性腺轴提前启动,青春期发育提前[4]。患儿第二性征提前发育,急躁易怒,舌红少苔,脉弦,大便干,辨为阴虚肝旺,治宜滋肾益阴、清泻相火。消乳方由知柏地黄丸及大补阴丸加减组成,基础方为生地黄、牡丹皮、龟甲、山药、茯苓、黄柏、山茱萸、知母、夏枯草、泽泻、北柴胡、熟地黄。患儿阴液不足,阳气相对偏亢,临证施治时不宜一味泄火,理应壮水之主以制阳。方中三补三泻,三药同补肝肾脾三阴,以补肾阴为主,使真阴得复其位,滋阴的同时配伍清泻之品,纠正失衡之阴阳,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知母与黄柏相须为用,清热降火,保存阴液,平抑亢阳。龟甲滋补肝肾之阴,潜降肝阳,壮水制火以培其本。皂角刺、夏枯草为本方中消肿散结之要药,夏枯草、柴胡清肝热、散郁结。对于舌红少苔,可加用赤芍,赤芍苦、微寒,入肝经血分,清热力强[5]。全方抑阳扶阴,匮乏之肾水得滋,偏亢之相火得抑,使阴阳平和,诸证得愈。

4 结语

李淑闽老师在临床诊治ICPP时,发现单用滋阴降火之中成药,疗效欠佳。因此消乳方在滋阴降火的同时,配合消肿散结之药,疗效更加显著。部分患儿乳房结节消失后复现,可因患儿饮食不当,因此在首诊时应对家长进行宣教,嘱咐家长禁止孩子进食滋补品、煎炸品、反季节食物等易导致性早熟的食品。病情反复多由于患儿不规律服药,自行停药所致。因此首次中药治疗时,需告知家长该病治疗所需时间较长,不可自行停药,需坚持治疗,在治疗时不仅要观察患儿的性征发育,舌象变化,还要监测患儿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卵巢容积,在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明显改善之后,可酌情考虑减药、停药。李老师认为辨别性早熟病程的不同阶段,有助于医者判别是否可以先试用中药治疗,在本病案中,患儿年龄尚小,病史短,性征发育尚在萌芽阶段,病程发展呈缓慢进展,可考虑先用中药治疗。经治疗,患儿舌象明显改善,伴随症状消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亢进明显缓解,性征消退,性激素水平、子宫卵巢体积均降至青春期前水平。表明消乳方治疗该阶段的患儿疗效颇佳;对于年龄稍大,患儿已接近青春发育年龄的情况,由于病史较长,患儿性征发育日趋成熟甚至几近成熟,此类患儿往往病程发展快,使用中药治疗效果不佳,在患儿性征持续发展或抑制效果不明显时,应慎用中药继续治疗,或及时采用GnRHa治疗。综上,消乳方加减可用于年龄较小、依从性好、首诊时乳房发育病史较短、性征发育尚在萌芽阶段的患儿,此阶段患儿病程进展缓慢,经中药治疗性征发育可得到控制直至消失,性激素水平可降至青春期前水平。

猜你喜欢

中枢性性激素卵巢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保养卵巢吃这些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为什么要做性激素检查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OSAH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性功能障碍的研究
血清性激素水平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