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0-02-16杨建YANGJian
□ 杨建 YANG Jian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身处象牙塔中的医学生连接外界的第一渠道,新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1-2]。由于医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缺乏正确使用、判断、质疑新媒体信息的能力,极易受到错误及不良信息的误导。近年来,由于医学生新媒体素养缺失引发的舆情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本研究对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进行调查,希望藉此了解在校医学生新媒体素养的现状,提出医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对策。
资料与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 医学生对新媒体的选择和认知能力、判断和质疑能力、参与和使用能力三个方面,共计38题。通过问卷星进行网络在线问卷调查,通过扫描二维码、学生QQ 群、微信转发等形式让某医学院医学生在线填写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684 份。运用Excel2007 及借助问卷星网站的相关分析功能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医学生媒体素养调查与分析
1.对新媒体的选择和认知能力。对于新媒体的看法,医学生认为新媒体具有信息面广、信息量大、时效性更强、交流性和交互性强等优势,有94.0%的医学生认为新媒体让学习和生活更加方便,有24.5%的医学生认为会对新媒体有依赖,有54.9%的医学认为自己对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不够了解。在医学生使用的新媒体中,微信、微博、QQ 等即时通信工具占98.9%,网络点播视频占78.8%,使用手机APP 占39.1%。
医学生重点关注的新媒体信息依次为:社会事件和新闻类(76.1%)、娱乐类和体育类(72.8%)、医学类(63.0%)、时尚类(46.2%)、情感类(42.9%)、政经类(28.8%)、科技类(25.0%)。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包括:休闲娱乐、学习、购物、关注时事热点、情感交流、获取相关帮助、扩大交际圈、发表个人观点。对于新媒体对医学生个人的积极影响,有77.72%的医学生认为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社交方式,扩大了交际圈,拓宽了交往的内容和范围;83.7%的医学生认为新媒体促进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便于及时感知和了解社会动态;78.3%的医学生认为新媒体极大地方便了和亲友的沟通交流;40.8%的医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新媒体发泄不满情绪,抒发愉快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2.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调查发现,医学生对网络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有64.1%的医学生表示不太了解,4.4%表示完全不知道。对于信息的真伪,有60.9%表示不关心和无所谓,仅有8.7%的医学生表示会去主动证实真伪。对一些热门炒作事件的态度上,19.6%的医学生认为很无聊,不会去看;62.0%的医学生表示就当看热闹;3.3%的表示经常浏览并进行评论;15.2%的表示有自己的判断力,坚定地认为这些是炒作,并告诉别人不要轻信。对于新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79.9%的医学生认为网络法律法规还不太完善,86.4%的医学生认为网络环境和舆论环境还亟待净化,77.2%的医学生认为网络中庸俗、低级趣味信息较多,56.5%的医学生认为网络信息庞杂,50.0%的医学生认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在新媒体对医学生价值导向的影响方面,59.2%的医学生认为新媒体对自身价值观的影响较大;37.0%的医学生认为新媒体并不能完全主导大学生价值观。海量的新媒体信息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主要包括: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被各种信息牵着鼻子走,受到信息的误导,甚至受到煽动。当前,新兴价值观不断涌现,医学生面临着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价值观念正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以及道德判断力削弱,价值取向不断功利化的影响,这对于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在校医学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提高他们对新媒体的判断和质疑能力尤为重要。
3.参与和使用新媒体的能力。在医学生制作和发布的媒体内容的形式上,微信、微博、QQ 空间;数码照片、音频视频、网页制作、H5 等。在发布的数量上,微信、微博、QQ 空间等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最多,主要包括:个人日记、心情更新;时事及评论,学习心得及感悟。有57.07%的医学生表示很少参与网络互动,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29.9%表示经常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通过自媒体或网络发布信息或观点时,48.9%的医学生认为会慎重考虑,以避免产生负面影响,会考虑对自身或者他人所产生的影响;39.1%的医学生表示会部分考虑,修改或者删除不当言论;10.9%的医学生表示会考虑到可能产生的后果,但不会影响自己的表达;1.1%的医学生表示从不考虑后果,坚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调查中还发现,有35.9%的医学生或者身边的同学有过灌水行为,有46.2%表示曾用另一种身份结交朋友,有39.1%表示曾利用新媒体搞恶作剧,有9.8%的表示曾制造并传播假消息,有13.0%的表示有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对于“某医院护士深夜发微博‘盼患者下班后再死’引发舆论哗然的事件”,认为该名护士不了解微博的传播特点占34.2%。在对某医学院校实习生微博“虐婴门”事件和医学生在微博亵渎“人体骨骼标本”的行为,有44.6%的医学生认为亟待提升医学生的新媒体素养;16.3%的医学生认为当事医学生对发布内容产生的后果缺少评估;还有1.6%的医学生表示自己也曾有过类似行为,只是当时没被发现。
提高医学生新媒体素养的对策
1.加强对新媒体属性的认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各种形式的新媒体空前发展,诸如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头条号、知乎、各类直播平台等等[3]。新媒体以其特有的便捷性、互动性等影响着当代医学生的生活,医学生们既是新媒体的使用者也是新媒体的受益者,但是对于新媒体传播特点,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54.9%的医学生认为自己对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不够了解。因此,需要加强医学生对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形式、功能和意义以及带来的社会问题等的更深了解。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具有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传播速度实时化、从单一到交融的特点。因此,需要加强医学生对新媒体的认识,了解新媒体的概念、特点、形式,让他们在面对新媒体时不只是动动手指头那么简单,还要学会分析、思考和判断,以提高他们认识、使用、创造、辨别新媒体及内容的能力。
2.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教育。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受到刑法、民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约束。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处在象牙塔中的医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医学生在新媒体上追求自我权利的同时,像在现实生活中那样考虑自己言行的后果,使自身的网络行为更加理性,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给网络谣言提供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空间,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做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4]。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积极运用H5、微视频等新媒体新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引导学生积极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3.将媒体素养教育纳入课堂。对于媒体素养的概念,有44.6%的医学生表示只听过,不知道含义;28.3%表示不清楚;对于媒体素养教育的途径,33.15%的医学生表示是通过老师的课堂教育;11.41%表示是通过家庭教育;55.4%的医学生表示是通过网络及社会媒体。有86.4%的医学生认为媒体素养教育有必要进入大学课堂。关于媒体素养教育,始于1933年出版的《文化与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随后媒体素养教育在欧美国家的重视下不断发展。20 世纪80 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媒介素养教育已纳入西方国家的中小学课程[5]。我国针对学生的媒体素养教育较晚,国内高等教育中仅有少数大学开展了媒体素养教育,而在高等医学院校中,鲜有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的报道。因此,教育的缺位已成为造成当代医学生新媒体素养缺失的重要原因,有必要让媒体素养教育进入大学课堂。可通过选修课的形式促进媒体素养教育在大学校园的普及,培训他们对信息的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提升医学生鉴别和判断信息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对信息的科学使用和传播。
4.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阵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群体和个人意识,外化为行为规范,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大课题[6]。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医学生在享受新媒体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极易受到诸多负面影响:如容易在新媒体的虚拟环境中迷失,网络道德规范意识不强,容易受到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造成立场动摇、理想缺失。因此,有必要把新媒体素养教育融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学校要加强医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还要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及心理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