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论》第318条探析

2020-02-16张会择刘梦嵩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少阴枳实伤寒论

朱 毅,张会择,刘梦嵩,杨 晗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黄秀深教授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方剂专家,临床长于内、妇、儿科疾病治疗,对疑难杂症尤有奇效。现结合黄秀深教授指导及临床病案就《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1]提出以下观点。

1 《伤寒论》第318条的病机为气机郁滞

《伤寒论》第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1]《伤寒论》中所言之厥指四肢厥冷,甚则足冷过膝,手冷过肘,原书明言其病机为“阴阳气不相顺接”。《伤寒论》第318条可分为三个部分解读,病位:少阴病;主症:四逆;伴随症:诸多或然症。少阴包括心肾两脏,心属火,肾属水,少阴主司水火。生理情况下,心火下暖肾水,则肾水不寒,肾水上济心火,则心火不亢,水火既济,人体阴阳则相互协调。黄元御谓之“水火互根,阴阳既济,二气合为一气,故火不上热而水不下寒”[2]。肾又为先天之本,涵真阴真阳,全身阴阳皆以肾中阴阳为根。十二经脉为阴阳之气运行的通道,四肢末端为阴阳之气交接之处,阴阳之气的接续依赖于气机的通畅,气机郁滞则少阴阳气内郁,发为“四逆”,即柯韵伯言:“四逆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达于四肢,因而厥逆”[3]。王和安亦言此为:“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4]再观四逆散方中药物:柴胡、枳实、芍药、甘草,方中并无温阳之品,而多为行气之药,因此伤寒论第318条的病机应为气机郁滞,少阴阳气无以宣通,四末失于温养。

2 湿邪是重要的继发病理产物

《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经并行”[5],可知气与津液关系密切,气的正常运行在津液的生成、输布、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医经溯洄集·小便原委论》言:“水者气之子,气者水之母。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滞”[6];《医原·百病提纲论》又言:“气结则枢转不灵而成内湿。”[7]综上所述,倘若气机郁滞,津液则易停而为湿。《医宗金鉴》言:“凡少阴四逆,虽阴盛不能外温,然亦有阳为阴郁,不得宣达,而令四肢厥冷者。”[8]笔者认为此“阴”指的是继发的阴性病理产物,这个产物最常见为湿邪。湿为有形之邪,易遏阻阳气,加重气机阻滞,“四逆”愈发严重。李克绍先生[9]提出阳被湿郁,即指出了湿邪在此病中的重要地位。

3 诸多或然症是湿邪为患的结果

对于条文中的诸多或然症状,《伤寒论》原书给出了加减法:“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1]。湿邪具有弥漫之性,可侵袭上中下焦。咳及下利者,加五味子和干姜,干姜性温,温化水饮,五味子酸温,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悸者,为水饮凌心,加桂枝可温通心阳,以散水邪;《素问·灵兰秘典论》言:“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5],小便不利者,为湿邪侵袭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加茯苓利水祛湿,恢复膀胱气化;腹中痛者,为寒湿侵犯中焦,加附子以温中止痛。惟泻利下重是大肠气滞,薤白煮汤以通阳导滞。综上所述,在治疗气郁致厥型四逆时,在四逆散的基础上加入祛湿药物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即叶天士谓“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湿邪是重要的继发病理产物,《伤寒论》第318条的主要症状仍是“四逆”,其基本病机是气机郁滞,诸多或然症在临床中并非必然存在。

4 病案举隅

朱某,男,21岁。冬季四肢厥冷3年。患者自诉畏寒,四肢厥冷,寒气自觉由骨内散发,从四肢向躯干弥漫,手指苍白或发绀,下肢如同置于冰水之中,冷感过膝,寒甚则四肢僵硬麻木,遇风受寒或紧张时加重。平素食欲欠佳,多食则胀,情志抑郁时腹胀嗳气加重。及至大学,学习成绩未达预期,遂郁郁寡欢,渐发四肢厥冷,胁痛频作,缺乏运动锻炼,汗出不畅,口不渴喜饮热,小便黄,常有小便不畅难尽之感,大便溏。

刻诊见:情志抑郁,嗳气,四肢不温,局部紫暗,身体瘦削,面色萎黄,倦怠嗜卧,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红苔白稍腻,脉弦。中医诊断:少阴阳郁,治当通阳散邪,方选四逆散加味,处方:竹叶柴胡12 g、枳壳10 g、白芍10 g、甘草3 g、升麻6 g、川芎6 g、紫苏叶15 g、佩兰10 g、麸炒白术15 g、茯苓10 g、桂枝10 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欣喜异常,诉诸症减轻。四肢厥冷好转,上课静坐时手脚能有温感。服药当天,小便即通利,无小便不畅难尽之感。全身无力、倦怠之感尽去,精神状态得到很大改善,整个人变得十分轻快,晨起不再昏昏沉沉,精力充沛。

三诊: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手指略有温感,苔薄白,脉弦缓。遂守方5剂,嘱加强锻炼,放松心情,患者自觉病情好转,遂不再就诊,2个月后随访,患者自觉良好。

按:患者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气机不畅,久则气郁加重,阳气不通,四肢失却阳气温养,外有寒邪所乘,遂发为厥冷。肝气不疏,故胁痛频发,肝木克伐脾土,则嗳气腹胀,脾失运化,易生湿邪,湿邪阻滞气机,更加重厥冷程度。气机郁滞,玄府不通,故汗出不畅。治当用四逆散调畅气机,四逆散方以柴胡为君,柴胡疏达肝气,通利血脉,以通少阴郁阳,枳实破气消痞,王和安言“气郁而至四逆,其结已甚,非以枳实不能通泄”[5],且枳实与柴胡构成升降之势,助柴胡行气,芍药入血,养血柔肝,甘草调和诸药。升麻升提清阳以输转脾气,清阳归位则浊阴自降,川芎为血中气药,入肝经,行气活血,苏叶理中焦之气,佩兰化湿,白术燥湿,茯苓利湿通小便,三者合用祛湿健脾,桂枝温通经脉,助阳气温养四肢。如此气机通畅,阴阳气得以接续,四肢厥冷可除。更嘱咐放松心情,适量运动疏通气机,则疾病不再发作。

5 结语

气机通畅是人体阴阳顺接的基本条件,条文中所言“四逆”与气机郁滞密切相关,疾病发展过程中,又易产生湿邪,气郁与湿相兼为病。此“四逆”与四逆散行气解郁即可大获良效,再兼祛湿邪则效如桴鼓。

猜你喜欢

少阴枳实伤寒论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论少阴“三急下”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识别真假枳实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伤寒论》和法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
《伤寒论》少阴病预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