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翁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020-09-29戴卫波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内毒素淀粉酶抗炎

罗 清,戴卫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水翁花为桃金娘科水翁属植物水翁Cleistocalyxoperculatus(Roxb.)Merr.et Perry的干燥幼嫩花蕾,始载于《岭南采药录》,记名为水翁花。《广东中药志》称其为水雍花,广东地区又叫水榕,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去湿消滞的功效[1],中华本草记载其可用于感冒发热、细菌性痢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的治疗[2]。水翁花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省区。现代研究表明,水翁花含有黄酮类、酚类、三萜类、木脂素、甾醇、挥发油等多种成分,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抗内毒素、降血糖、保肝及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近年来水翁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综述,为水翁花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水翁花化学成分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花显黄酮苷、酚类、氨基酸、糖类反应[3]。近年研究发现其花还含有三萜类、木脂素、甾醇、挥发油等多种成分。

1.1 黄酮类

张凤仙[4]从水翁花花蕾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7-二甲基黄烷酮(去甲氧基荚果蕨醇)、7-羟基-5甲氧基-6,8-二甲基黄烷酮和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以下简称(DMC)。刘文君等[5]从水翁花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DMC)外,还得到一个新化合物,鉴定为(Z)-6-羟基-4-甲氧基5,7-二甲基橙酮,分子式为C18H16O4,该化合物含量极低,具有抗炎活性。见表1。

表1 水翁花中黄酮类成分

1.2 酚酸类

张凤仙[4]从花蕾的酒精提取物中提取得到2个酚酸类成分:没食子酸乙酯和没食子酸。见表2。

表2 水翁花中酚类成分

1.3 三萜类

向灿辉等[6]采用硅胶柱色谱粗分水翁花中的齐墩果酸类成分,以高速逆流色谱法和高压制备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首次从水翁花蕾中得到齐墩果酸,2α、3β-齐墩果酸以及3β-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2α-羟基齐墩果酸3个五环三萜成分。见表3。

表3 水翁花中三萜类成分

1.4 挥发油

陈健等[7]采用水蒸汽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水翁花挥发油,运用GC-MS法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分离出的成分均为39种。其中1~16号化合物在两种方法中都分离得到,17~39在水蒸汽蒸馏中分离得到,40~62在CO2萃取技术中分离得到。见表4。

表4 水翁花中挥发油类成分

续表4

1.5 木脂素及甾醇类

张凤仙[4]从花蕾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木脂素桂皮酸以及甾醇类β-谷甾醇。

2 药理作用

近年来对水翁花的药理研究较多,且逐渐深入,研究发现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解热镇痛、抗内毒素、降血糖及保肝等。

2.1 抑菌作用

水翁花对化脓性球菌和肠道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1]。

2.2 对膜脂氧化和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卢艳花[8]研究发现水翁花水提取物不仅对小鼠肝微粒体膜脂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H2O2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亦有很强的保护作用,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特性。其不仅能作用于细胞外,还能进入细胞,在细胞内发挥氧化作用,提示水翁花可能可以用于治疗与氧化有关的脑部疾病。

2.3 强心作用

在小鼠心脏灌注系统中,水翁花提取物能抑制Na+/K+-ATPases的活性,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同时降低了心脏的收缩频率[9]。

2.4 抗炎、解热抗镇痛作用

程少璋等[10]研究发现水翁花能显著抑制酵母混悬液致大鼠发热反应,明显提高热板的痛阈值和抑制冰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亦能显著抑制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及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说明水翁花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镇痛作用。

2.5 抗内毒素作用

罗清等[11-12]采用内毒素致小鼠休克死亡法观察水翁花的抗内毒素作用,发现水翁花水提液可显著减少内毒素所致大鼠死亡数,能显著降低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从而表现出良好的抗内毒素所致休克死亡作用。

2.6 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

金晓辉等[13]发现水翁花中的DMC能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对PPARγ产生激活作用,促进脂肪细胞分化,显著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并且提高脂肪细胞中PPARγ靶基因的表达,说明DMC能通过激活PPARγ促进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

2.7 抑制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

张丽娜等[14]利用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体外筛选模型研究水翁花各提取物对胰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发现其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及单体DMC均对胰脂肪酶有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DMC、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且抑制作用与pH值密切相关,在pH=8.0时效果最佳,且其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水提物、醇提物和DMC对胰α-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用稍低,水提物和DMC抑制胰α-淀粉酶活力的IC50为73.1 μg/mL和69.35 μg/mL,pH=7.0时抑制效果最佳。Lineweaver-Burk图表明水翁花水提物及醇提物对胰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为竞争性抑制。

2.8 降血糖作用

罗颖娣等[15]研究发现水翁花中单体DMC可以修复氧化受损的MIN6细胞胰胰岛素分泌功能,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是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和降低胞内ROS实现的。胡迎春[16]研究显示,DMC在饱腹状态时能抑制葡萄糖在小肠内的运转,逆转慢性葡萄糖性损伤的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10 μM DMC能促进3T3-L1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在3T3-L1细胞中,DMC能调节PPAR-γ和C/EBP-α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分化;低浓度(5 μmol/L和2.5 μmol/L)DMC能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而高浓度DMC(10 μmol/L和20 μmol/L)则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这些结果均显示DMC用于治疗高血糖的潜在可能性。

2.9 逆转肝癌多药耐药

黄海涯[17]研究发现水翁花中DMC在体内外均可有效逆转BEL-7402/5-FU的耐药性,作用机制为促进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蛋白酶活性,增加胞内抗癌药物含量,以及下调多药耐药基因蛋白质表达等。

2.10 抗炎保肝

玉万国[18]采用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炎损伤建立LPS诱导(48 h)Kupffer Cell慢性炎症损伤模型,研究水翁花中单体DMC的抗炎保肝生物活性。结果表明,DMC能够持续抑制LPS诱导的Kupffer Cell胞内前期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中期炎症因子(IL-6、iNOS)的转录与表达,从而预防和治疗肝炎相关疾病。

2.11 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

叶春林等[19]研究水翁花中DMC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发现DMC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c-myc基因和hTERT的mRNA以及蛋白质的表达降低有关。

2.12 对过氧化氢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于广周等[20]构建PCl2氧化应激损模型,采用不同浓度水翁花提取物干预H2O2诱导的PCl2细胞。结果表明,经水翁花提取物处理后,PCL2细胞凋亡率降低,SOD活性增强,miR-422a、Bcl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说明水翁花可通过上调miR-422a表达对H2O2诱导的PCl2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2.13 对人胰腺癌细胞株的影响

Tuan Huynh等[21]发现水翁花中DMC对PANC-1和MIA-PACA2细胞具有浓度依赖性细胞毒性,IC50值分别为(10.5±0.8)μmol/L和(12.2±0.9)μmol/L,DMC激活caspase-3导致PANC-1凋亡,同时诱导Caspase-3和蛋白9的蛋白水解,降解Caspase-3底物蛋白,增强BAK蛋白水平,同时减弱Bcl-2在PANC-1细胞中的表达,说明DMC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化疗药物抑制人类胰腺癌细胞增殖。

3 讨论

水翁花在广东地区作为凉茶原料使用。近10年来,关于水翁花的研究较多,且逐渐深入,目前已从水翁花中分离得到黄酮、酚类、木脂素、三萜等10多种非挥发性成分,50多个挥发性成分,其中花蕾含精油0.18%[1]。水翁花中的活性成分DMC可提高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率、抑制胰脂肪酶和胰α-淀粉酶活性、降低血糖、诱导肝癌细胞MMC-7721凋亡、逆转多药耐药性等,在降脂、降血糖、减肥、抗肿瘤药物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前景,本综述缺乏水翁花代谢组学方面的研究,应更加深入地研究水翁花药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开发新药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内毒素淀粉酶抗炎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澳新拟批准一种β-淀粉酶作为加工助剂
消退素E1对内毒素血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异淀粉酶法高直链银杏淀粉的制备
白芨活性成分的抗氧化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注射用炎琥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