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阳理论在防治肺气虚寒型鼻鼽中的应用

2020-02-16吴文科朱镇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鼻窍清涕扶阳

鄢 宁,吴文科,朱镇华*

(1.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208;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鼻鼽是临床上耳鼻喉科最为常见的鼻科疾病之一,呈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常表现出阵发性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临床症状,类似于西医的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AR是机体暴露于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常见诱发因素有过敏源(尘螨等)、理化刺激、环境因素等,其发病率为10%~25%[2],全球约有5亿人患有AR[3]。鼻鼽始记载于《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鼻鼽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后代医家以鼻腔发痒、喷嚏频作、流清涕等临床表现来描述鼻鼽,至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言:“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此为鼻鼽病名的正式由来。

1 肺气虚寒型鼻鼽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在临床上对鼻鼽病因病机的认识各不相同,总结起来可概括为火热、寒邪、虚损[4]。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夏日久居清凉之室,秋冬季节久处寒冷环境,长期遭受风寒之邪经口鼻、肌肤的侵扰,再加之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锻炼等,这些均易耗伤阳气,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主身之皮毛,肺开窍于鼻,外邪侵袭肺经首当其冲。《济生良方·鼻门》云:“风寒乘之,阳经不利,则为雍塞,或为清涕。”肺气虚损,肺卫不固,外感寒邪,上犯鼻窍而发为鼻鼽,故鼻鼽以肺气虚寒型多见,其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喷嚏频作、鼻痒、畏寒怕冷等症状,查体可见双鼻黏膜色淡,双侧鼻腔可见清稀分泌物,双鼻通气一般或欠佳,舌淡红、苔白,脉沉细。古代众多文献也记载了肺寒致鼻鼽的有关条文,如《证治要诀 》云:“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云:“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经受寒而成也。”《辨证录·鼻渊门》云:“人有鼻流清涕,经年不愈,是肺气虚寒,非脑漏也。”《灵枢·本神论》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2 从扶阳理论再认识肺气虚寒型鼻鼽

2.1 阳气的重要意义

扶阳理论在古代文献中有较多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在《周易·乾凿度》中有载:“气者生之充也,夫有形者生于无”,强调阳气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地位。《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类经附翼·大宝论》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阳气充盛是人体新陈代谢和脏腑活动的原动力,阳气可抵御外邪的侵袭。《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阳气虚弱,机体肺卫防御能力下降,外邪入侵无力抵抗,则会产生相应的病证。

2.2 从扶阳理论探析鼻鼽的病因病机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关键在于阳气致密于外,阴气才能固守于内。人体的卫气可抵御外邪的入侵,正如《灵枢·本藏》所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也。”然卫气的强弱依靠于阳气的濡养,若阳气不足,卫表腠理疏松,风寒邪气易侵袭阳位,口鼻、肺经首当受累。《诸病源候论》云:“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医方考》云:“人身之上,天之阳也,故六阳之气皆会于首。若阳气自虚,则阴气凑之,令人脑寒而流清涕。”鼻鼽的病机为内有肺气虚损,外有寒邪侵犯,上犯鼻窍而发为鼻鼽,表现出鼻痒、流清涕、鼻塞、打喷嚏等临床症状,故应扶肺之阳气,以排鼻窍寒邪。

3 病案举隅

某患者,女,9岁,因反复鼻塞、流清涕、鼻痒5年余前来就诊,初诊2019年1月5日。该患者5年来反复鼻塞、流清涕、鼻痒、夜间打鼾,每遇寒冷诱发或加重,平素畏寒,夜寐可,纳食欠佳,二便调。查体可见双侧鼻腔黏膜色淡,双下甲大,双侧鼻腔可见清稀分泌物,双鼻通气功能欠佳。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粉尘螨、屋尘螨呈强阳性(++++)。舌淡,苔白,脉细弱,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鼽,肺气虚寒型。治法:温补肺阳、散寒通窍;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组方:人参8 g,诃子8 g,荆芥10 g,石菖蒲10 g,炒麦芽10 g,桔梗10 g,白芷8 g,辛夷5 g,甘草5 g,桂枝3 g,炒苍耳子3 g,细辛2 g。15剂,嘱患者服药前中药热气熏鼻15 min。

2019年1月19日二诊。患者自诉服药后症状缓解,现鼻塞、流清涕、鼻痒症状改善,畏寒、纳食欠佳已缓解,二便调。患者肺虚症状已明显改善,故在原方基础上去炒麦芽,继续服用15剂固守,嘱服药前中药热气熏鼻15 min。

按:患者病史5年余,结合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粉尘屋尘螨阳性,可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感受外寒,久病不愈,病久则虚,其气必虚。阳气虚弱,寒邪留滞于鼻窍,则表现出鼻痒、流清涕、鼻塞症状,治疗上以扶肺之阳气、排鼻窍寒邪为主,并兼顾他证,予温肺止流丹加减治疗。该方首载于陈士铎的《辨证录》:“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虚寒之病也……此方气味温和自能暖肺,而性又带散能祛邪,故奏效如神。”方中人参补益肺气;细辛、荆芥温肺散寒;桂枝温通肺经,助阳化气;桔梗、白芷化痰散结除涕;诃子收敛肺气,使温肺散邪而不伤正;炒苍耳子通窍止痛;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石菖蒲通窍化痰;炒麦芽健胃消食;甘草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扶肺之阳气,排鼻窍寒邪,临床疗效确切。

4 鼻鼽预防

目前鼻鼽的西医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主,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辅以外科手术治疗[5]。药物治疗一般可有效控制患者不适症状,但易反复[6],特异性免疫治疗,治疗时间长,患者依从性差,难以完成疗程[7]。而中医从治病求本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内经》所载“逆者正治,从者反治”的治疗准则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治病理念。然一位优秀的医师在治疗疾病时不仅要治已病,还应谨记治未病的重要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治未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1)未病先防。其中心思想是顺应四时养生,注意身体调护。夏季切忌贪食凉饮,不要久呆清凉之室,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使机体阳气充足,以防寒邪伤肺,确保鼻窍、肺脏生理活动的正常。

(2)既病防变。疾病发生时,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早期肺气虚寒症状较轻时,可采用中药热气局部熏鼻以温鼻通窍;症状较重时,可服用扶肺阳散虚寒的中药,常用的有细辛、人参、麻黄、附子、桂枝、黄芪、生姜等,也可配合扶阳火艾灸疗法,激发人体一身之阳气以达到温通经脉、固本培元的目的[8]。

(3)愈后防复。鼻鼽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疾病逐渐愈合时,正气尚未完全恢复,需继续巩固治疗,并调理身体,促进元气恢复,防止疾病复发。病情愈后可适当在阳光下晒背,促进机体阳气恢复,有利于体内残留虚寒之邪的外散。督脉为阳脉之海,可调节全身阳经气血的运行,主全身阳气,晒背如同给督脉补充阳气。晒太阳可帮助机体获得维生素D,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并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9],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病情恢复并预防复发。对于反复发作的肺气虚寒型鼻鼽,可定期在夏天进行三伏贴治疗,以达到春夏扶阳之效,避免疾病的再发。

5 结语

综上,按照扶阳理论,鼻鼽因肺脏阳气虚损、外感寒邪、病久进一步耗损机体阳气、鼻窍寒邪潴留而发病,故在辨证论治时,应注重治病求本,不可忽视扶阳的重要性。因此,肺气虚寒型鼻鼽的治疗应重用扶肺阳之法,辅以宣通鼻窍,扶阳可以动态平衡阴阳,达阴平阳秘之功。本研究虽强调肺气虚寒型鼻鼽应注重扶阳,但在临床治疗用药时还须避免大剂量服用辛温药物,否则反耗伤津液,要做到“中病即止,辨证论治”。

猜你喜欢

鼻窍清涕扶阳
扶阳罐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益肺强身摩鼻窍
过敏性鼻炎的推拿治疗
过敏性鼻炎,重在治肺
吹空调打喷嚏可能是过敏
秋冬时节防鼻炎
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
中会国[2011]038号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中会国[2011]038号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通督升阳法论治鼻渊病理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