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型顽固性玫瑰痤疮1例治验

2020-02-16李宗智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脓疱红斑痤疮

陈 杨,李宗智

(1.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急诊科,贵州 贵阳 550000;2.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名医堂,贵州 贵阳 550000)

玫瑰痤疮(俗称酒渣鼻)的男女发病比例为1∶6.25,鼻赘一般见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是一种常见的发病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感染、酒精、紫外线等引起免疫、神经、血管调节障碍有关。中、重度蠕形螨感染是鼻赘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因素,丝氨酸蛋白酶和抗菌肽参与了皮肤炎症反应。该病在临床上分为四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丘疹脓疱型、鼻赘型和眼型[1-4],其中眼型以睑角结膜为主,很少引起视力障碍[5]。也有研究者将玫瑰痤疮分为面颊/全脸型、鼻型和口周型。首发为面部者,应早期予以保湿等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治疗;首发为鼻部者,应早期干预防止鼻赘的发生[6]。有研究者通过对1 090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提出面颊、口周、鼻部阵发性潮红或持久性红斑为诊断玫瑰痤疮的必备条件[7]。本例患者在临床四型中,除鼻赘型外,其余三种均可见到且病程长,经久不愈,故为重型顽固性玫瑰痤疮。

患者听闻李宗智教授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擅长治疗疑难杂症,遂于2017年4月5日前来贵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就诊。李宗智教授系贵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教学、科研、临床一线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该例重型顽固性玫瑰痤疮经李教授治疗不到1周,困扰患者2年的皮损几乎全部消退,近于痊愈。现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1 临床资料

病历摘要:患者廖某,女,49岁,农民。颜面部红斑、丘疹、脓疱2年,加重伴烧灼感3月。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皮肤弥漫性潮红,继而出现红斑、丘疹、脓疱。初诊时,颜面部无正常皮肤,呈弥漫性潮红,皮温高,可见大片略高出皮肤的红斑散在分布,尤以两侧鼻翼、脸颊部最多。额部、下颌部可见米粒大小散在分布的脓疱。眼睑略肿胀,结膜充血,但无明显视力障碍。皮损仅出现在颜面部,身体其它部位皮肤表现正常。近3月皮损加重,伴明显干燥、灼热感,无疼痛、瘙痒等。每于高温天气、暴晒、进食辛辣食物后加重。2年间多次就诊于多家省级综合三甲医院,明确诊断为玫瑰痤疮,长期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静脉用药),不效。其间,也间断服用中药汤剂,仍不效。长期便秘,饮食不规律,睡眠差。因皮损面积占据整个面部,五官几乎辨识不出,严重影响美观;加之医药费花费上万,患者情绪极度抑郁低沉、烦躁易怒。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长期居住在农村,无烟、酒嗜好。自患病以来未参加任何工作、劳动,长期久坐看电视、绣花和打牌。育有1女,婚姻家庭生活较和睦,无家族遗传病史。

中医症见:全面部满布红斑,明显高出皮肤,其上散在分布丘疹、脓疱。口唇略紫暗,皮损色鲜红,脓疱内可见黄稠脓液。身型高大、肌肉充实,动作敏捷、声音洪亮。口渴喜冷饮,小便色黄,大便秘结,约3~4天1次。睡眠差,难以入睡,多梦,每晚睡眠时间约为3~4 h。食欲较差,但食量无明显变化。月经提前,量多,色鲜红伴有较多血块。舌红少津,苔黄黑;脉左涩,右滑数。

内治:辨病:玫瑰痤疮(酒渣鼻),辨证: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方药:增液汤合凉血四物汤加减,组成为生地黄20 g、玄参20 g、麦冬20 g、厚朴20 g、枳实20 g、炙黄芪30 g、赤芍20 g、丹皮20 g、连翘30 g、三棱20 g、莪术20 g、当归20 g、酸枣仁20 g(碎)、柏子仁20 g(碎)、生甘草10 g,共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用。另以金银花6 g、菊花6 g、葛根6 g,共7剂,开水冲泡,每日1剂,不拘于时,代茶饮。

外治:清洁洗手,用碘伏棉球消毒脓疱及周围皮肤3次,戴无菌手套。用10 mL无菌注射针头,对准脓头刺破,使脓液全部流出,再次消毒皮肤。以此法共处理颜面部小脓疱约10个。嘱患者将开水放至20~30 ℃,温开水清洗面部后,用无菌棉签蘸炉甘石洗剂(用前摇匀)涂擦患处,早中晚各1次。涂擦炉甘石洗剂后,早晨和中午涂擦地塞米松软膏,晚上涂擦氧化锌升华硫软膏。嘱患者新购置清洁肥皂1块、脸盆1个,均为换药专用。换药前用肥皂清洗双手,一次性无菌纱布清洁面部。脸盆使用前用碘伏消毒,再将碘伏液冲洗干净。用完后再次消毒、冲洗,置于阳光下暴晒。

调护:注意防晒,忌食辛辣、燥火食物。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每日至少1个鸡蛋、1盒纯牛奶和200 g瘦肉。三餐规律,不过饥、过饱。忌熬夜,晚上10点以前睡觉,中午午睡1 h。适当参加劳动及体育活动,不久坐。注意放松心情,不发脾气等。

服药2天后,患者颜面部红斑明显消退;服药不到1周,睡眠状况明显改善,大便1次/天。额部、两颊部、颏部红斑、丘疹、脓疱全部消退,显现正常皮肤,仅鼻尖部稍有潮红,接近于痊愈。

按:患者病程较长,热势较重,体内津伤明显。口大渴,大便干结,腑气不通,热毒蕴于体内。以增液汤,增水行舟;厚朴、枳实行气;炙黄芪补气以助导滞。三者共奏通腑泄热之功,祛邪外出。遵循“使毒外出为第一要务”的外科治疗原则。患者口唇紫暗、月经血伴有较多血块,脉涩,存在血热炽盛,因热生瘀,故以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素问》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以连翘清心解毒。《外科正宗》曰:“诸疮原因气血凝滞而成”,以三棱、莪术合赤芍、丹皮增强破血化瘀之功,合厚朴、枳实增强导滞、行气之功。热瘀互结,必伤阴血,故以当归合生地黄滋阴养血。酸枣仁、柏子仁安神助眠,兼能润肠通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本方在《医宗金鉴》凉血四物汤的基础上,以三棱、莪术、丹皮易川芎、红花,厚朴、枳实易陈皮,连翘易黄芩。全方除麦冬、三棱、酸枣仁性平,炙黄芪、厚朴、莪术、当归性温外,均为寒凉之品。方中温药,有去性存用之意,更能使全方不致过于苦寒,冰伏邪气,血得寒则凝,加重病情。患者2年间服用中药无数,其中不乏苦寒之品,如黄芩、黄连、栀子等,之所以不效,原因之一可能是苦寒太过。代茶饮方用之以助汤药之力,金银花、菊花为轻宣之品,能透散在表之热邪;葛根除能解肌透表外,还能生津止渴。内治以透毒、泄热为主,重在调理气血,攻补兼施,调节整体阴阳平衡。

外治先针刺放脓泄毒外出,陈实功曰:“脓已成当以针通。”外用药炉甘石,《本草纲目》载其:“消肿毒,生肌……收湿除烂。”地塞米松可以减轻病理性炎症反应,防止皮损进一步加重。氧化锌具有收湿、滋润的作用;升华硫具有杀灭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且能软化表皮,溶解角质。换药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加重皮损。

调护从多方面给以指导,以助药效更好发挥。加强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可以调养脾胃、气血,助正气透邪外出。适当活动和调畅情志,有助于瘀滞之气血恢复畅通。

笔者认为,通过整体调节,机体内部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加之在表之热泄、气血正常运行而无瘀滞,故能速效而愈。

2 讨论

本例发病考虑与内分泌失调相关,多因患者长期饮食不规律、便秘、失眠、不喜运动、脾气暴躁等。此前,患者曾外用内服过较多抗生素,不效,病程虽较长,但无鼻赘形成,故不考虑感染因素。所以内治重在以中药调节内分泌,外治重在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恢复。

祖国医学较早就有关于酒渣鼻的论述,《素问》曰:“脾热病者,鼻先赤。”又曰:“劳汗当风,寒薄为鼓,郁乃痤。”《三因方》曰:“肺热,鼻发赤瘰,俗名酒渣。”《医宗金鉴》:“此证生于准头,或鼻两边,有胃火熏肺,更因风寒外束,血瘀凝结。”可见中医认为酒渣鼻的发生,内与脾、肺、胃热盛,外与风寒侵袭相关。有学者据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湿热内蕴、邪郁三焦、不得泄越、外发肌肤为其主要病理机制[8],但最终的结果都是气血凝滞不通。本例患者患病之前嗜食辛辣、肥甘之品,脾胃湿热盛;性情急躁易怒,肝胆火旺。加之,长期腑气不通,热郁于内,消灼肺金,熏蒸皮毛,肌表气血凝滞而发于本病。

治疗方面,西医局部治疗主要是保湿、防晒、冷敷。外用药包括壬二酸、甲硝唑制剂、复方硫磺制剂等,口服药包括维A酸类、四环素类等,还有光电疗法和手术疗法。中医常用内服方包括枇杷清肺饮、凉血四物汤等,外用方包括颠倒散、硫黄散等,还有针灸疗法[9-11]。该病治疗方法众多,但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本例患者内治以凉血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减清热养阴、通腑泄热,辅以行气活血之法,以针对病机。外治虽不考虑感染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但强调无菌换药,防止感染的发生,加重病情。本例患者皮肤炎症反应较重,故外用药以地塞米松软膏为主,辅以氧化锌升华硫软膏、炉甘石洗剂促进皮肤修复。

3 结语

玫瑰痤疮并不是疑难杂症,为什么患者辗转四处求医诊治2年均不效?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医治病,整体观不够,个体化不足;二是中医治病,对经典理论不够精通,用方存在主观性、随意性,不能准确切中病机;三是患者的生活、工作环境、性格、心理等对疾病影响很大的相关因素常被忽略;四是不注重饮食、起居、心理等调护,疗效大打折扣;五是医生对患者关心不够,患者对医生信任不足,依从性差。

治疗2年不效的这例顽固性重型玫瑰痤疮经李教授治疗不到1周就接近痊愈。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李教授精通经典理论,医术精湛;二是除了全面收集病史,也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工作等情况;三是内治外治并用,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四是不仅重视处方用药,还强调饮食、精神等调护,进行个体化施治,如强调保证充足睡眠和保持大便通畅,督促其多参加体育活动等,《素问》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注重调节整体的阴阳平衡;五是医患关系融洽,依从性好。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拙见,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脓疱红斑痤疮
木星的小红斑
无菌性脓疱病研究进展
木星上的大红斑
未成年人角层下脓疱病及文献病例分析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三子汤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痤疮病150例
中药合紫外光照射治疗33例掌跖脓疱病临床疗效观察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降钙素原(PCT)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新生儿脓疱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