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 特征性表现及其鉴别诊断
2020-02-16魏宝春
魏宝春
(吉林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吉林 吉林 132011)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属于间叶组织病变,常表现在机体肺部、膀胱、肝脏等部位。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肺实质内的一种以炎性增生性肉芽组织为主的肿瘤样病变,发生率为肺内良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肺错构瘤[1]。回顾分析2015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共收集20 例经手术及活检穿刺证实的患者,采用CT 平扫同时增强,分析总结其特征性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5 年5 月—2019 年5 月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20 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例,其中男性9 例,女性11 例,年龄在22 ~68 岁,平均(48.7±1.3)岁。
1.2 CT 检查方法
扫描均采用东芝320 排“Aquilion ONE 多层螺旋CT机扫描检查,扫描自肺尖至膈肌,嘱咐患者一次性屏息,由头侧向足头侧进行扫描,使用胸部常规三期增强性扫描,扫描层厚为5mm,层间距为5mm,采用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注射速度3.5ml/s,均经肘静脉注射,于30 秒、60 秒及240 秒多期增强扫描采集图像。
2 结果
2.1 CT 平扫同时增强表现
所有病灶均为孤立周围型,右肺上叶4 例,中叶2 例,下叶3 例;左肺上叶5 例,下叶6 例。类圆形病灶5 例,三角形病灶11 例,不规则形病灶4 例,病灶中出现“平直征”为6 例,出现“桃尖征”7 例,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可见粗长毛刺,出现13 例,病灶周围可见炎性反应16 例,密度均匀12 例,不均匀8 例,都未见钙化及脂肪。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程度超高20HU,所有病灶均呈延迟强化,强化程度趋向均匀。
2.2 病理镜下表现
病理镜下表现为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异物巨细胞、泡沫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组织成分可分为:组织细胞增生型,乳头状增生型,硬化血管瘤型等。
3 讨论
3.1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由纤维母细胞、淋巴细胞、异物巨细胞、泡沫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病因尚不明确,这是由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后形成的多种炎性细胞组成的肉芽肿[2]。大体形态呈瘤形,外缘为类圆形。直径为1 ~6cm,无假包膜的的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可有增值性炎症和轻微渗出性炎症。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 特征为,单发病灶,多位于肺表浅部位,部分以宽基底与胸膜相连。表现为类三角形病灶,病灶边缘与正常肺组织的界面模糊,有较粗大毛刺或类似棘状样的突起,这些都与恶性肿瘤的短毛刺表现不同。病变基本边缘扁平呈刀切样改变,即“平直征”,是局部纤维化牵拉所致,或与病灶沿肺叶或段的边形成有关。病变局部呈尖角状改变,即“桃尖征”,与病灶周围粘连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这两种表现是作为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重要依据[3]。病灶呈软组织密度影,少数可见不规则关怀,增强扫描后IMT 的强化与其内部血管成分的多少、有无液化坏死及空洞有关,可呈叫显著均匀强化,少数病灶可呈周边强化或不强化。本组病例中出现“平直征”为6 例,出现“桃尖征”7 例,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可见粗长毛刺,出现13 例。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超过20HU,并呈延迟强化改变。
3.2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3.2.1 周围型肺癌 指发生于三级支气管以下,以腺癌、鳞癌多见,表现为刺激性症状,可有咯血,CT 表现边缘分叶较深,毛刺细短密集,可见空泡征、血管聚集征、胸膜凹陷征,病灶矛盾不均匀,内可有细小点状、砂砾样钙化,较大的肿块可发生坏死,出现厚壁空洞,常伴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大部分结节呈中度以上强化,坏死区不强化。
3.2.2 结核球 是肺结核病变的一种特殊形态,多由肺部继发性肺结核早演变而成,发病隐匿,多有结合感染史和接触史,CT 表现好发于商业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多为2 ~3cm,病灶大多密度均匀,边界光整,部分有粗长毛刺,内常见关怀,周围可见卫星灶,可见薄壁或厚壁空洞,内缘光整,不强化或环形强化,可有肺门、纵膈淋巴结钙化[4]。
3.2.3 错构瘤 是最常见肺部良性肿瘤,以肺内孤立结节为特征,多见于成年男性,分为周围型和中央型,周围型多见,周围型错构瘤直径多在2.5cm 以下,有包膜,边界清楚,瘤体内有钙化,典型者可见爆米花关怀,部分病灶内有脂肪密度。
3.2.4 硬化性肺泡细胞瘤 是肺内良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为单发,CT 特殊征象是“贴边血管征”表现为正常血管的延续,“空气新月征”为局部的无肺纹理区,“肺动脉为主征”表现为患侧处的肺动脉管径明显增粗[5]。
总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为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CT 表现具有特征性,细心观察病灶形态、边缘及增强扫描强化程度等,可提高对该病认识及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