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IM 技术融入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

2020-02-16刘放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7期
关键词:项目管理实训院校

刘放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

0 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工程数据模型,可实现工程项目功能特性与设施实体的数字化表达。运用参数模型整合项目各种信息,便于工程技术人员正确理解建筑信息,可大大提高工程施工效率,并节约工程成本。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监理、造价、设计以及规划等诸多方面,面对日益集成化、规模化的项目,可极大的提升项目整体效益,高职院校是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审时度势,将BIM 技术融入到工程管理教学中来,以此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现代化工程管理人才[1]。

1 BIM 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教学的实践意义

1.1 便于学生理解建筑细节

BIM 技术在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教学环节中的应用,可先从建立建筑模型和模拟施工全过程开始,该模拟项目相对于书本式理论教学来说,有助于学生对项目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也便于学生理解建筑细节,提高学习兴趣,当然,这也可以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创新手段。在传统工程管理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视频2D 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各种图片或组织实际操作,相比较而言,BIM 技术的成本更低,并且可以对建设项目予以不断更新,针对性更强。与此同时,由于BIM 技术中的模拟项目是以学生为主体,那么还将会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1.2 加强学生的协同能力

某种程度上来说,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控制、协调、组织以及计划四个方面,在高职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中,有关于管理类课程的内容大多是理论教学,少有涉及锻炼管理能力的实训。BIM 技术作为信息量庞大的数据库,其建立的本身便是实现不同工种或专业的协同工作,在《2016—2020 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BIM 与协同的两项技术,为此,BIM 技术融入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教学中,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协同能力[2]。

1.3 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近年来,建筑业中的诸多项目推陈出新,现代化建筑越来越多,功能更加复杂,这就使得整个项目的工程管理愈加精细化,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未来项目建设的工程管理需求。换而言之,按照当下的项目管理模式,必将导致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并且难以有效控制项目的建造质量与进度[3]。BIM 技术可以有效规避上述难题,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BIM 技术与相关软件的操作,将有益于自身走向项目管理岗位,并且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强未来职业竞争力。

2 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当前诸多高职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形式,轻效果”的现象,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倾向,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2.1 实习与实验教学设置难以满足专业需求

在项目的施工现场中,由于安全隐患居多,且施工企业接收实习学生时还要支付一定的管理与培训费用,这就使得诸多企业并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很难找到与工程管理教学进度同步的工地,实习环节往往只能“走马观花”,缺乏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效果。高职院校管理专业开设的实验课,普遍依附于理论课程,并不单独开设实验课,无法实现专业训练的要求。同时,在诸多高职院校中,由于经费有限且硬件资源配置不高,与工程管理专业相配套的专业软件与设备尤为匮乏。

2.2 课程设计与专业知识教学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课程设计存在缺乏实践训练的情况,这就使得工程管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诸多专业课程教学仅仅局限于理论教学,毕业设计也往往选择虚拟的工程题目,对毕业论文的把关并不严格,令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得不到综合性训练。工程管理专业的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得学生无法对工程管理产生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认识,例如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结构以及房屋建筑学等,这些课程与工程管理课程的内容本应该是层层递进且相互包含的,但是由于专业知识教学缺乏系统性,使得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尤为零散,难以实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学习的融会贯通,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3 实践教学专业师资短缺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并不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发展,诸多课程的实践教学往往由理论课教师兼任,难以正常实施难度较大的实践环节,对于创新性、综合性的专业实训项目更是少之又少。与此同时,教学与科研的任务较重,实践教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十分缺乏,且难以投入大量的工程实训的精力与时间,从而使得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并不理想[4]。

3 BIM 技术融入高职院校工程管理教学的若干建议

3.1 加强BIM 综合实训平台建设

(1)构建专业课程服务平台。在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结构、房屋建设学以及工程制图等课程,可以借助BIM 技术中的项目管理5D 动画展示、施工工艺模拟与仿真、房屋建筑结构三维可视化以及虚拟工作环境等,展开操作练习,并将三维立体模型作为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对工程管理课程有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有机整合相关知识体系。

(2)构建跨课程的综合实训平台。一方面,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造价管理实训,在工程项目造价文件编制、工程项目计量与计价的基础上,在BIM 三维建模的模型中设置工程造价信息,以此训练高职院校学生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能力、计量计价能力;另一方面,基于BIM 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在BIM 三维建模的模型中设置工序、时间以及资源等信息,运用施工模拟、进度管理以及技术方案等予以演示,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3.2 构建融入BIM 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高职院校已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分阶段融入BIM 技术教学,从而实现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模拟化、可视化及信息化。以工程管理专业的管理类、经济类和技术类的核心课程为核心,遵循从单项到综合、从平面到立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构建融入BIM 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BIM 辅助教学、BIM 课程设计、BIM 综合实训、BIM 学科竞赛、BIM 毕业设计几个方面。

在BIM 辅助教学中,主要是将BIM 技术运用到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及工程制图等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在BIM 技术课程设计中,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工程项目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软件应用能力。在BIM 技术综合实训中,可以展开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训。在BIM 学科竞赛中,可以通过开展BIM 施工管理软件应用大赛、BIM 算量大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团队精神。在BIM 毕业设计中,可以从工程造价管理、工程项目施工、工程招投标以及工程设计等方面,对学生展开系统的项目训练,继而提升工程管理实践能力。

3.3 加强BIM 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限制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为此,可鼓励教师参与BIM 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BIM 理论与实践水平[5]。具体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选拔骨干教师参与BIM 技能培训,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展开集中培训,并结合教师专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展开辅导性教学,帮助教师在掌握BIM基本知识后,能够对自己课程中涉及BIM 部分的内容有更加透彻的了解,便于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②运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引导工程管理专业教师参与BIM 项目的相关讲座与培训,并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来,并为学生营造BIM 实践环境,如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来校内授课,或与BIM 软件公司、施工单位等企业展开合作,促使高职院校广大师生在工程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得到专业知识的提升与锤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业中应用BIM 技术的已是大势所趋,工程管理专业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应在专业教学中积极运用先进的BIM 技术,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具有BIM 应用能力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行业工作岗位中去。

猜你喜欢

项目管理实训院校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