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探究

2020-02-16刘卫国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7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发展

刘卫国

(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甘肃兰州 730030)

0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党和中央要站在新的起点上,为持续取得新的进展而努力。要继续坚持创新、和谐、环保、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对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化更加重视,并实施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提高城市户籍人口城镇化。让城市成为一个环境宜居、历史文脉传承的新型智慧城市,让当地的人民群众从而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因此,在从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我们要遵从科学的规律,重视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相关设施的配套改革工作。激励当地城市要朝因地制宜、发扬特色、创新大胆的方向出发,积极引入社会各界的商业资源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智慧城市的持续性健康和谐发展。

1 智慧城市与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起源于美国纽约市,于2009 年智慧城市项目与IBM2010 年智能区和智慧城市的愿景,智慧城市的概念是经过类似于像欧盟生活实验室的这种创新方式来重申对知识社会的依赖。智慧城市是处于一种比较先进的发展方式,它可以增加各方面的资源利用,可以优化各项管理服务机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品质。对于城市的功能设备与服务这块,要把城市和科学技术、创新思维联系起来,努力提高智慧城市的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是从数字城市逐渐演变过来的,它的内涵在不停地增加,这就说明人民的精神文明已经发展到了先进的状态。在最开始的阶段,很多事情靠单一系统的智能化都是能够做到的。然后到了中期实验阶段时,有些被设定为多个智能化的相互作用,有些高级形式被制定为结合了科技人类多维属性匹配的应用场景。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进步,到了中后期,单一的系统智能化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的。那么,新智慧城市中的“新”是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实,新型的智慧城市就是我国“和谐共处”的经典智慧和西方现代创新思维的结合,这种新型结合的方式将会深入掌握生态适应、健康安全和科学发展等关键意识形态的工作逻辑。

2 我国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发展在经历了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到“新智慧城市”的三个历程,鉴于目前我们国家的智慧城市正是处于走向新型智慧城市的结构转型阶段。在这种过渡的期间,智慧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自从一开始建设智慧城市以来到现在,已经在全国建立了有将近数百个智能项目。其中,大部分的城市已经处于网络化进程中,有很多试点的城市中公共平台数据库的试验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且,有一小部分的城市已经进入向智慧化水平进行过渡了。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在面临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所以,我们国家在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①当地市民的沟通和参与性不高,对相关的智慧服务和智慧应用的体验度和满意度不高;②有一些地区政府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对其的规划、边界划分等不够明确、具体;③单一的智慧比较多,但是涉及跨界融合的创造力缺乏,导致智慧应用的适应性不够完善;④有些部分城市、地区会存在模式多样性不强,出现“小智慧”“假智慧”等问题。

3 探究传统智慧城市与新型智慧城市的对比

我国从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在传统智慧城市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归纳、总结,因此,要把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以及人文发展趋势联系起来。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传统型和新型的智慧城市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从而更好地完善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

3.1 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网络信息传输及感知度

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因为过多的只考虑到城市通信网络,而忽视了大部分的物联感知网和智能化设施,造成出现工作方向重点偏移的现象,把大部分的工作重点都放在了信息网络快速传输的状态。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则是要建构一套安全可控、高效、精准、便利且智能化的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感知体系。为此,要想实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则必须具备较大的资金投资,促进城市发展的全面覆盖或者重点覆盖。

3.2 城市数据方面的数据共享与节约程度

在以往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上,面临着一些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要求,相关体系和创新性的改革技术相对落后等问题,造成出现“资源分裂”“大数据信息使用率低”等情况。甚至有一些政府部门还把数据作为金钱交易等利益来源而不愿意提供。有些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政府大力要求上下要做到信息化、云数据开放化,但是鉴于有些政府信息数据的特殊性,或者是云数据信息库良性环境不足。特别是对于一些资源配置与分配制度没有相对统一的现象,导致心有余力而不足。为此,如果要快速实现数据共享的状态,那么,这时就必须要快速找出数据安全、开放可见的平衡之处,这样一来可以有效解决如今存在数据分裂的现象,达到数据共享的要求。

3.3 建设可靠的城市级平台

早年时期智慧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因为没有信息数据整合在一起的意识,导致底层的一些数据支撑平台严重缺乏,造成城市级平台的基础保障非常不可靠。虽然在早期时候,传统的智慧城市已经提出了城市运营中心的看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实际效果并不是很乐观,大部分的城市运营中心过于重视展示,从而忽略了数据共享、数据整合。只有一小部分的特殊行业因其拥有比较雄厚的资金支撑和行业级平台才做了一些比较有实质性的效果。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通向建设市级城市的通用平台,有一套可靠的城市级平台作基础保障对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3.4 应用层面进行扁平化

结合目前情况,各地区绝大多数还是以上一时期完成的城市信息化作为基础来展开对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主要包含的项目有制造、传播、发展等方面。当时大部分的系统都是单一化、独立化的垂直管理形式,或者是只适用于行业内或部门内部专用的系统,其缺点是资金投入大,实施的时间长,而且各个系统之间不互通,实施的途径差异大,不仅效率低,还缺乏创新思维。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要向城市治理进行转变,把数据开放来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且要同时进行融合应用,营造出智能共享的信息基础,尤其是针对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包容性应用中,其城市的治理能力、管理模式更加要不断创新。

4 从智慧城市向新型智慧城市推进的建议

4.1 对智慧城市的类别进行明确划分

各地区政府在设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时,不能一味仿照先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规划建设思路。而是要联系当地城市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城市的正确定位,明确城市的发展需求。所以,要注重四个类别的创新:民生、产业、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从这四个方面去考虑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实现新型的智慧城市发展目标。不仅如此,还要特别关注与周边智慧城市规划的衔接。

4.2 要从城市的基础设施管控方面进行考虑

在日后的新型智慧城市规划中,城市发展的前提是要确保基础设施各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各个子系统间可以进行智能协作功能。这就需要一套全面的市政管理、安全防护系统,来确保新型智慧城市的通信网络技术安全稳定,以此来实现城市的智慧功能。所以,基础设施的管控系统要有进一步的开发与技术优化。从而实现当地的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行业在智能系统的基础上突破信息技术的创新。

4.3 建立完善的评价系统进行空间规划整合

地区政府要把城市的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实施跨界整合。相关的建设部门要积极实施质量改进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整合,对于中心城市的建立要有一个明确划分、精准高效且综合性很强的评价机制。所以,要构建一套全面、完善的评价系统来实现新型智慧城市空间规划的相互整合。

4.4 构建一套完善的分层细化的评估体系

作为一个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那构建一套完善的分层细化的评估体系目的是要提高群众对智能生活的接受度以及满意度,以此来不断完善城市的智能化系统设施。那么,我们在制定这套评估体系时,要认真考量智能技术的演变发展、技术优化、业务水平提高和机制改革,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那么,就要把各个建设项目按其成熟度的不同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初期阶段、业务集成和应用开发阶段。在智能化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的完善与变革,逐渐提高新型智慧城市的成熟度。

5 结束语

其实,实现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做好这项艰巨光荣的任务,就必须把党和中央的思想和行动统一部署起来,勇于承当,不畏前行,力求实务高效,健康稳定的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给人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