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礼逊辞典编纂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2020-02-16耿云冬

长江学术 2020年1期
关键词:辞典字典词典

耿云冬

(武汉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一、研究缘起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在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 所孔子学院、1000 个孔子课堂,注册学员超过190 万人,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广覆盖的格局”①数据来自国家汉办官网发布的“第十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闭幕”报道(2015 年12 月),网址: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5-12/07/content_626413.htm.,汉语国际传播事业正进入前所未有的繁盛局面。与当今“汉语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辅助汉语学习有效资源的工具书——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的编纂却相对滞后。基于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笔者发现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研编存在如下主要问题:其一,编者视角的母语思维局限。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过度承袭《现代汉语词典》的蓝本设计理念,导致“内汉”痕迹明显。其二,用户视角的需求分析不足。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尚缺少针对母语非汉语学习者的广泛需求调查与深度分析。其三,理论视角的系统、深入研究匮乏。“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理论探索亟待深化。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编纂范式的落后,也难免会给对外汉语教学以及整个汉语的国际推广带来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新范式的探索有三种研究路径选择:一是基于汉语国际推广的教学实践和用户调查;二是借鉴当代《现代汉语词典》和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经验;三是从历史范本(如近代来华传教士编写的汉外双语辞书)中汲取编纂经验或教训。以来华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编纂的《华英字典》②《华英字典》是学界对马礼逊编纂的三部六册辞典的总称,其英文全称是: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in three parts.Part the lirst,containing Chinese and English,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radicals;Part the second,Chinese and English arranged alphabetically;and Part the third,English and Chinese.虽然马礼逊个人将《华英字典》做了汉英与英汉部分的区分,但总体而言,该辞典都是为满足欧美人士学习汉语的需求而编纂的。为考察对象,本文旨在讨论第三种研究路径,希冀为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编纂新范式的探索提供启示。

二、设计特征视角下的马礼逊辞典编写思想考证

作为欧美汉语学习者的成功代表和先驱,马礼逊从一名汉语门外汉成长为一代汉学宗师,积累了丰富的汉语学习经验和研究心得,并将它们汇集于其所编写的教材与词典之中。他独立编纂的《华英字典》更是开创了19 世纪以降汉外双语词典编写的新范式,成为后世汉英词典编纂的榜样,对当代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编纂新范式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华英字典》自编纂之初,就体现出独有的特征:其编纂、筹划出版与马礼逊自身的汉语学习是“同步进行的”①杨慧玲:《19 世纪汉英词典传统——马礼逊、卫三畏、翟理斯汉英词典的谱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版,第105 页。。20 多年的汉语学习经历使得马礼逊对汉语学习的困难有着深刻认知,他非常清楚何为有效的汉语学习之道。②据马礼逊自己回忆,“字典里的内容是在我学习中文的过程中陆续积累的。”参见〔英〕艾莉莎·马礼逊:《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第49 页。这种经历使他的词典编纂设计体现出“主位与客位合二为一”的特点:他既是有着丰富汉语学习经验的编纂者,也是熟知欧美人士使用需求的词典使用者。③这主要是从词典设计活动的主体间性特征而言:“主位是辞书产品的设计主体,客位是使用主体,两者均对辞书产品这一设计客体的产生有主体性作用。”魏向清、耿云冬、卢华国:《双语学习型词典设计特征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年版,前言。作为历史文本,《华英字典》在今天看来也许存在着不少词典编纂缺陷,但其独特的文本设计理念仍值得系统梳理。下文拟从“设计特征”视角对《华英字典》加以考察,梳理马礼逊独具特色的辞典编写思想。

词典学理论研究对“设计特征”(design features)的关注主要源自对英语单语学习词典文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反思。英语单语学习词典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词典类型学和词典知识产品经济学双重意义上的巨大成功,主要就是得益于设计特征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④魏向清、耿云冬、卢华国:《双语学习型词典设计特征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年版,前言、第139 页。著名词典学研究学者Hartmann 和James 曾对“设计”这一现代词典学重要术语做了如下描述:“设计”是指“统辖实用工具书编纂的总体原则,它不仅包括内容方面的特征(信息类别)和文本呈现方面的特征(编纂安排),而且还涉及用户的查询需求和使用技巧”。⑤Hartmann, R. R. K. and James, G.(eds.),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1998), 37, 73.《华英字典》之所以能够为后继来华者的汉语学习提供有力帮助,主要归功于马礼逊的辞典编写思想使它具备了符合目标用户真切需求的词典文本功能。参照Hartmann 和James 对词典设计特征的定义,笔者对《华英字典》文本的设计特色梳理如下:

(一)内容特征上的设计理念

所谓“内容特征”是指“在词典文本设计过程中编者以满足用户认知需求为旨归,对自然语言及其所负载的相关知识加以取舍时所体现出的特点。”⑥魏向清、耿云冬、卢华国:《双语学习型词典设计特征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年版,前言、第139 页。Hartmann 和James 曾将词典文本所涵盖的信息内容称为“信息范畴”(information category),统指“为编者所呈现且为用户所查询的信息种类”,⑦Hartmann, R. R. K. and James, G.(eds.),Dictionary of Lexic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1998), 37, 73.包括语言信息、插图信息、专名信息、百科信息和补充信息。本文重点考证《华英字典》在语言信息和百科信息处理模式上所体现出的马礼逊独特编写思想。

就语言信息而言,在宏观结构的选字立目上,《华英字典》体现出“以汉字为核心立目”“以字带词”和“收字量广”⑧《华英字典》第一部分的汉字收录数量基本等同于《康熙字典》的收字量,约47035 个汉字,第二部分《五车韵府》则收录约12674 个汉字作为词目。三大特点。⑨杨慧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启示——从马礼逊〈汉英英汉词典〉反思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问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 年第2 期。长期的汉语学习经历使得马礼逊对汉语本质特点有深刻认知:汉字是汉民族认知世界和表述文化的基本符号单位,是汉语学习的根基所在。以汉字为立目基础反映了马礼逊本人对汉语本质特点的准确把握。“以字带词”体现了马礼逊对汉字动态存在方式的认知,“有限的字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词,由于字在词中的意思基本不变,这样掌握了字与构词法,就能以简驭繁,迅速有效地扩大词汇量”①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学习》2001 年第4 期。。“收字量广”则反映了马礼逊希冀尽可能通过文字的收录展现当时社会诸方面知识的良苦用心,因为他深知“在中国生活和中国人打交道的生活工作情景中,他们(指来华的西方人士)会遇到不因他们是外国人而有所控制的大量陌生汉语词汇和表达”。②杨慧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启示——从马礼逊〈汉英英汉词典〉反思当代汉语学习词典的问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 年第2 期。

在微观结构的设计理念上,《华英字典》体现出如下特点:

一是给立目的汉字标注不同字体。这一编写理念主要源自马礼逊本人在语言学习和阅读中对中国文字字体变迁所产生的兴趣。③杨慧玲:《19 世纪汉英词典传统——马礼逊、卫三畏、翟理斯汉英词典的谱系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年版,第136、134 页。参照《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他着重注释汉字的构字信息(有时也加入个人的理解),以辅助增强释义效度。例如,条目“名”:

二是释义上,参照《康熙字典》和《说文解字》,重字义解析。例如,条目“富”:

三是配例上,广泛搜集例证,且注重采用出自经典的语句。例如,浏览《华英字典》第一部分第一卷,可见很多源自《诗经》的语句被马礼逊用作词典例句。事实上,综观《华英字典》三部六册的用例情况,马礼逊的用例来源除了其所参考的《康熙字典》等古代辞书和古汉语典籍中的“馆阁体”语料之外,还有基于自身见闻的“村语俗言”等民间白话语料。⑧沈国威认为,马礼逊辞典的用例特点是其“语境主义”的反映。参见沈国威:《近代英华华英辞典题解》,大阪:日本关西大学出版部2011 年版。例如,在条目“团”下,马礼逊就使用了一则俗语作为例证:

四是灵活的译义策略,具体体现为“义项译释”与“例句翻译”两个层面。在义项译释上,马礼逊对词目义项的描述不做单纯的汉英跨语对译,而是在蓝本词典释义基础上对义项有所增减,有一个重新选择、重新阐释的过程,并巧妙运用“词类对译”,揭示汉语字、词的语法属性。所谓“词类对译”是指义项对应词尽量选取与源语词目词表述功能相同的译语词,力求在语义和语法层面上最大限度地忠实于词目词。①王仁强:《论双语词典学的“词类对译”原则》,《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 年第3 期。例如,在条目“丞”下,马礼逊对该字所蕴含的动词语义与名词语义采取“词类对译”策略加以描述:

(二)结构特征上的设计理念

所谓“结构特征”是指“在词典文本设计过程中编者以满足用户检索需求为旨归,对词典信息内容进行结构化表呈时所体现出的特点。”结构特征设计的核心在于“可及性”,“主要是指词典用户在查询过程中从词典文本结构中检索到所需信息时的

(三)基于用户查询需求和使用技巧的设计理念

如前所述,纸本词典设计特征除了涵盖内容与结构特征外,还涉及用户的查询需求和使用技巧。作为饱尝汉语学习甘苦的西方传教士,马礼逊在《华英字典》的设计上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使用指导都体现出“用户中心”理念。譬如,他不会照搬蓝本词典的义项切分与释义描述,而是对汉字及其负载的中国古代文化重新阐释与译介,旨在使后继来华者更快捷地了解汉字与中国文化。再如,为了使欧美人士更好地使用其所编纂的辞典,除了前文提及的“形-音结合检索系统”之外,马礼逊还特别注重在辞典序言中对如何有效查阅辞典给出指导。他在《五车韵府》序言中对汉字编排规则做了简要说明:(1)每个音节的基本字或字根应按笔画数排列;(2)基本字和包含基本字的复合词应按部首笔画排列;(3)在按音节排列(由字根组成的)常规汉字之后,排列非常规汉字和混合汉字。②转引自沈国威:《近代英华华英辞典题解》,大阪:日本关西大学出版部2011 年版,第33 页。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诚如马礼逊自己所言,这三条汉字排列规则也非“一成不变”地得到了贯彻。这就为词典用户梳理出比较清晰的宏观结构排序,增强检索的快捷性。

通过上述对《华英字典》文本特征的分析,可见马礼逊的辞典编写思想有着非常独特的价值:在从对汉语的“目不识丁”转变为一代汉学大师的过程中,他对汉语学习有深刻的体悟,进而对汉语语言特点和中国文化有深入研究,然后在其母语语言学传统和文化的影响下,基于汉语与文化特点及认知困难,编纂出一部符合欧美人士使用需求、独具特色的华英/英华辞典。在当下对外汉语教学词典编纂范式面临革新的时代背景下,《华英字典》的独特性在当代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与研究方面需要学界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鉴往知来,从编者视角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马礼逊的辞典编写理念,可为新型对外汉语教学词典范式研究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

三、马礼逊辞典编写思想的当代意义

学习词典对语言的对外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英语的全球传播为例,“对外英语成功的启迪之一是科林斯、牛津、剑桥学习词典的效应,是它们给予对外英语以巨大的发展空间”。③郑定欧:《对外汉语词典学》,《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第730 页。对外英语的学习词典已建立起类型丰富的产品体系:以目标用户的语言水平为划分标准,有初、中、高阶三大类别;以所涉语种为划分标准,有英语单语、英-外双解、英-外半双解等类别。完善的词典产品体系涵盖了目标用户的各类使用需求,极大助推了英语在全球的学习与传播。同样,在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下,外向型汉语教学词典对汉语的“推广和发展所产生的效应不容低估”。①鲁健骥、吕文华:《编写对外汉语单语学习词典的尝试与思考——〈商务馆学汉语词典〉编后》,《世界汉语教学》2006 年第1 期。在对外汉语教学单语词典较为繁荣的当下,汉外双语的对外汉语教学词典研编也应奋起直追。早在1993 年,王还先生就曾呼吁,“研究发展汉语教学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世界的形势在逼迫我们挑起这副重担。如果在汉语本身和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法研究方面,在汉语教材的编写方面,在汉外词典的编纂方面,我们无所建树,这将是我们的耻辱。”②王还:《门外偶得集(增订本)》,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年版,序。就外向型汉外学习词典编纂而言,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郑定欧曾系统考察了国外“五大”“五小”(尤其是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理念,指出“汉语国际推广已经说了若干年了,但作为‘走出国门’的踏脚石的汉外双语学习词典竟然严重滞后,实在匪夷所思”。③郑定欧:《谈双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基本问题》,《辞书研究》2010 年第4 期;《续谈双语学习词典编纂的基本问题》,《辞书研究》2013 年第1 期。笔者认为,马礼逊《华英字典》对创新外向型对外汉语教学词典编纂范式的核心启示在于:如何基于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预期(即“用户中心”),设计出符合汉语自身特点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规律的词典文本特征。具体到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编者应着重凸显如下原则:

(一)汉字本位原则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汉语的‘字’不是‘符号的符号’,是汉民族认知世界及进行表述的方式和过程。……汉语的学习,离开了对汉字的学习与研究是绝对不行的。”④郦青、王飞华:《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 年第6 期。马礼逊在《华英字典》第一部分的导论中也明确建议:“欧洲学习者在学汉语时要特别注意汉字,这是掌握该语言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注意汉字的结构和适当的词汇积累尤为重要。”“要理解汉语必须通过眼睛和大脑去认识汉字。”基于“汉字学”和“字本位”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字为本位展开汉语语言的词典文本描写是必需且可行的原则。西方的语法体系可作参考,但不可不加区分地强行套入汉语的描写。

(二)译释优先原则

如前所述,虽有《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中国辞书作为参考,马礼逊在释义描述、例证选取等内容设计上并未一味照搬汉语蓝本词典,而是基于个人经验与目标用户需求做出调整。这就启示我们:今后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既不应囿于《现代汉语词典》的语义描述模式,也需彻底摆脱内向型汉英双语词典编写理念的影响,坚持依据目标用户的语言认知水平,采取灵活的译义策略,无论是义项的描述、切分与排列,还是例证的翻译,应尽力追求跨语认知对等。⑤刘华文:《汉语认知结构与汉英词典的双重释义原则》,载刘华文著《翻译的多维研究》,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年版。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认知特殊性原则

外向型汉外双语学习词典的内容与结构设计应充分体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规律与特点。马礼逊《华英字典》在释义、文化知识等内容上与蓝本词典的差异性调整,充分体现了马礼逊对汉语与文化学习的独特认知,这非常值得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编者借鉴。再如,在语法信息的描述上,也需要充分考虑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特殊性,诚如周上之所言,“真正的实用汉语语法是建立在外汉教学和外汉本体研究的基础上的”。⑥周上之:《对外汉语的词典与词法》,《汉语学习》2005 第6 期。笔者建议,除使用大规模问卷调查来了解外国人汉语学习需求之外,不妨邀请一些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成功学习者加入词典编写团队,因为中国人习而不察的汉字与文化现象,他们却较为敏感。在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化的今天,国际化合作编写也应成为词典编纂与出版的新路径。①2016 年1 月出版的《新世纪英汉大词典》(胡壮麟主编),就是由国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英国柯林斯出版公司历时八载共同编写而成,为中外合作编写辞书做了有益探索。

四、结语

当前,汉语国际推广不仅是语言文字事业,也是国家大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学词典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排头兵,②郑定欧:《汉语国际推广三题》,《汉语学习》2008 年第3 期。其编纂范式创新需要借鉴马礼逊的辞书编写思想积极革新,丰富词典产品类型,建构起完善的对外汉语教学词典体系,积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需要指出的是,马礼逊的辞典编写思想丰富而深邃,本文对其编纂实践与理念的考察也是粗浅的,意在抛砖引玉。建议未来研究可将马礼逊汉语学习经历、教材编写情况③马礼逊在《华英字典》编写前后,也编写了许多有关汉语学习的教材,如语法教材《通用汉言之法》(A Grammar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15 年)、会话教材《汉语对话和散句》(Dialogues and Detached Sentenc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1816 年)、翻译教材《汉语杂说》(Chinese Miscellany, 1825 年)、方言教材《广东省土话字汇》(Vocabulary of the Canton Dialect, 1828 年)等。与词典编纂实践进行综合考证与反思,或许可以为我们更加全面地揭示马礼逊辞典编写思想的全貌。

猜你喜欢

辞典字典词典
“大力士”纸片人
《猫的痴情辞典》
字典的由来
题乌江亭
大头熊的字典
“函数及图象”错解词典
正版字典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漫画词典
字典与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