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的实施方案》
2020-02-15
2020 年4 月28 日,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水平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的实施方案》(中建材联协发〔2020〕34 号)。
该方案指出, 推进建材行业节能减排水平的不断提升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绿色低碳和文明生产,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举措,是建材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目标,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建材行业进入新时代肩负的历史重任。 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是建材工业转型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建材工业实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的重要载体与支撑。
该方案提出,要提高认识和站位,增强紧迫性和历史责任感;要确定新目标,开启新征程。
1.行业总体目标是: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耗总量在2018 年3.2 亿吨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8%的基础上,2020~2022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再下降20%;建材行业排放总量在2018 年烟粉尘223万吨、二氧化硫183 万吨、氮氧化物260 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6%、10.3%、13.9%的基础上,2020~2022 年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再降低20%, 烟粉尘排放总量下降30%, 二氧化硫排放再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再下降20%,综合废弃物利用在15 亿吨的基础上增加到20 亿吨。
2.水、玻、陶三大主要产业的目标及其他目标:2022 年底前,建材各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按照国家及地方政府最新最严的能耗、排放标准全部达标并持续保持在达标基础上不断提升,达不到的企业和生产线关停淘汰退出市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成为行业进步发展的常态。
水泥行业:全部水泥企业达到单位水泥(熟料)产品综合能耗94kgce/t(117kgce/t);其中不少于50%的企业单位水泥(熟料)产品综合能耗达到87 kgce/t(107 kgce/t);10%的企业单位水泥(熟料)产品综合能耗达到80 kgce/t(100 kgce/t)。 规模以上的水泥企业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排放物指标分别达到10 mg/m3、50 mg/m3、100 mg/m3以内; 其他水泥企业有50%的企业和生产线分别达到10 mg/m3、50 mg/m3、100 mg/m3。
平板玻璃行业:平板玻璃(含压延玻璃)平均综合能耗下降4%,下降到11.95 kgce/重量箱,其中浮法玻璃综合能耗下降到11.17 kgce/重量箱。 单位产品排放量下降10%,分别下降到二氧化硫0.195 kg/重量箱、氮氧化物0.261 kg/重量箱、颗粒物0.024 kg/重量箱。 鼓励领先企业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分别达到环保标杆值:10 mg/m3、50 mg/m3、200 mg/m3以内。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建筑陶瓷能耗目标达到5.2 kgce/m2,卫生陶瓷达到620 kgce/t。排放目标达到颗粒物25 mg/m3、二氧化硫40 mg/m3、氮氧化物135 mg/m3。 鼓励领先企业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标分别达到环保标杆值:10 mg/m3、30 mg/m3、100 mg/m3以内。
其他:建材各产业2021 年上半年全部制订出要求更严的节能减排目标,到2022 年有70%以上的企业和生产线按照新的能耗和环保指标达标。
全行业到2022 年末:各主要产业压减产能30%以上,企业数量减少四分之一以上;具有水泥窑协同处置功能的生产线占比25%以上,有25%的生产线具有燃料替代功能、替代率达到50%以上;建材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5%以上。
3.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融合发展工作目标:节能减排是实现绿色低碳的重要支撑,绿色低碳发展又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与治理,强化对环境保护与防治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与更高的要求,为此在整个推进建材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和净化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一顶层设计,统一目标,标准制订有机对应统一,工作部署相互连接,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即节能减排要以绿色发展为牵引不断创新标准,不断提高治理与达标的水平;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首先必须把节能减排,尤其要在排放与控制污染方面下力气做出成效,进而在相辅相成的推进中,带动整个建材行业装备制造、产品制造与管理、产品使用与应用、碳排放捕集利用等全过程的绿色发展。
该方案还提出了主要工作举措及步骤,提出了要实施的重点工程。
1. 实施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等)专项工程。 从政策争取、技术创新提升、标准规范、工程示范、市场推广、公共关系等方面全程进行有目标的专业化攻关,加大水泥窑协同处置工程的宣传和推广,继续争取主管部门出台具体扶持政策,促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优惠政策在各地得以落地,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建立起技术推广和应用机制体系。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占其总量的比例达到20%以上。 推广“二代”水泥燃料替代技术,先进示范企业争取燃烧替代达到50%。
2. 去产能、淘汰落后工程。 加大行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继续遏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在建材行业多数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 所有产业都必须在2020 年上半年做出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并做到协会与企业联手,共同推进。
3. 实施绿色建材生产与应用专项工程。 加大绿色建材生产与使用的技术研发,积极推动绿色建材品种的拓展,提升绿色建材的质量内涵与功能,构建绿色建材产业体系,使绿色建材从产品性能、品质及可选性等方面满足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打通推广应用的通道,营造良好的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环境。 通过建立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体系,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制修订绿色建材标准,拓宽和增加绿色建材应用范围;引导市场消费,推动绿色建材下乡,扩大需求;推进绿色建材示范小区和产业园配套供应,建设示范工程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增设一批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建立为绿色建材发展服务的公共研发、技术转化、检测与认证平台;探索由企业自发筹建各产业发展基金,助推有益绿色发展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完善建材行业生产与建筑应用相关单位之间的联手机制,加强与建筑设计、工程建设的上下游联接与互动,推动建材绿色发展。 绿色建材占到主营业务收入的30%左右,新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占到40%以上,试点示范工程绿色应用比例达70%以上,既有建筑改造的应用比例达到80%,实现建材生产和建筑应用的能耗、排放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4. 标准引领、提升专项工程。 既要严格落实现有标准要求,加大执行力度,更应依据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和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逐步修订、提升有关标准的指标水平,特别是提升环保排放标准水平。 2020 年下半年要集中相对的人力资源,率先制订出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三大产业能耗环保新标准。 要引导和鼓励优秀大企业率先采用更高的能耗、排放标准。
5. 碳交易试点工程。 在2020 年上半年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行业组织一批企业集团,与碳交所合作,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参与全国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的测试、试算的现场和远程活动,重点帮助企业提前熟悉碳交易的流程,掌握配额的盈缺分析,寻找降低履约成本的方法等基础知识。 同时以主编的《碳排放权交易(水泥行业)培训教材》为抓手,对企业开展专题性培训,普及碳交易知识,推广碳交易制度,在试点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2021 年开始指导一部分企业开展碳交易工作,首先帮助以水泥、平板玻璃为重点的建材行业企业做好进入碳市场的准备。 率先组织100 多家水泥企业参与测试,并争取完成两次能力建设培训活动。
6.推广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典型企业示范工程。 总结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会成果,树立特点鲜明的典型,在全行业广泛宣传和推广,发挥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并优先推荐给政府主管部门作为绿色制造示范、能效领跑、环保标杆备选企业。 一是树立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升级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典型经验和案例。 企业通过研发和生产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产品或高附加值产品,替代和淘汰大众化、同质化、缺乏竞争力的高能耗、高排放产品,提升节能和减排空间,推动自身和所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树立以标准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典型经验和案例。 企业通过参与节能环保及产品相关国标、行标、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促进标准的提升,用标准引领行业生态化发展。 三是树立企业能效提升和超低排放典型经验和案例。 宣传企业节能技改和实现主要污染物超低排放的主要做法和效果,供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四是树立企业绿色制造典型经验和案例。 通过促进企业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展现行业企业新的风貌和形象,改变并提升社会影响和认知。五是树立企业低碳发展典型经验和案例,为行业和企业实现碳减排起到引领和借鉴作用。 六是树立企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经验和案例,宣传和发挥行业消纳废弃物的作用,推动建材行业企业与社会融合发展,提高生存能力,成为保护环境的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