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旅游开发为导向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以南京市“石塘人家”为例
2020-02-15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00
(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 210000)
一、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景观
乡村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农耕文化,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农民为现实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内在灵魂,城市居民为发展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乡村景观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综合体,人的旅游体验要从与这些景观的沟通中获得。因此,它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不同的乡村主体具有较大的异质性。乡村旅游业和乡村景观是相辅相成的,乡村旅游发展会促进乡村景观的改善,乡村景观的改善又会反作用于乡村旅游业,促进旅游的发展。
二、石塘村背景
“石塘人家”原名石塘村,起源于宋,距今已有1000余年。村落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处于石塘社区北面,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村内有旅游大道,外有汤铜公路,交通十分便捷。村庄占地面积9.53平方公里,其中有住户167户,居民496人。
三、村落景观现状分析
(一)村落景观优势
1.良好的区位条件,便利的交通枢纽
石塘村位于南京西南部,距南京市中心35公里,距安徽省马鞍山市区25公里。周边有将军路、机场高速、汤铜路、溧马高速等县级以上道路,发达的道路网络覆盖村庄内部,村外的汤铜公路连接城区,通过将军南路、宁丹路等30分钟可直达南京主城,10分钟可达南京禄口机场,且与石塘竹海、牛首—云台山片区等景点距离较近。
2.优越的山水资源与独特的田园风光
石塘村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村落处于低山丘陵区,海拔在100—300米,随着地势的变化,山、丘陵、平原、谷、河构成多种地貌。村内栽种有桑、茶、松、杉竹等,植被种类丰富。从用地上来看,石塘村的林地和园地占到总用地60%以上,园地和耕地环绕村庄,外围为林地,总体呈半包围姿态,景观层次分明。村落植被种类丰富,既有竹林分布在山林,又有水稻在点缀在河流边沿,村庄呈现“绿树葱茏,掩映其间”的景观意象。
3.丰富的历史人文遗存
激光测径仪可以用来测量塞规的直径以及塞规的边缘到某一参考边界的距离。通过专用夹具1装夹塞规,平移台带动塞规沿x方向运动,测量塞规的边缘素线上的各个点到测径仪激光帷幕的边界距离变化,即可得到该条素线的直线度信息。通过步进电机4带动塞规绕x方向旋转,测量塞规该截面各个角度的直径数据,经过处理,可以计算出塞规圆度误差。
石塘村中有石塘,名曰“星塘满”,实为陨石来安家,寓意“幸福满堂”,这也是石塘村村名的来历。王王氏宗祠位于石塘村南,始建于1205年,是村中王氏家族存放故先辈牌位、举行家族仪式的地方,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宗祠文化。除此以外,王氏家族在村中还有一代表性的井名曰 “王氏古井”,这一古井井深约10米,距今已有800年。王氏宗祠附近有一棵巨大的榉树,扎根于一块自然形成的巨型狮子石中,形状好像一把伞,因此被人称作“狮背伞”,经过200多年的风雨,依然繁茂葱茏,欣欣向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导致乡村旅游具有同一性
石塘村景观资源丰富,但在乡村景观规划的过程中,盲目跟风现象严重,未充分尊重当地资源和空间格局,生搬硬套了城市规划理论,乡土性旅游产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导致地方特色性不强,与其他富有特色的旅游乡村比较,竞争力较弱。
2.产业发展模式单一,景观结构缺乏科学的规划
石塘村旅游核心产业是单一的观光模式,未能将乡村旅游拓展到丰富的乡村资源与广阔的乡村地域的层面上,从而造成乡村产业发展的模式趋同化现象严重。
石塘村的景观要素以建筑和水体为主,景观规划未充分利用当地多姿的地貌。建筑虽采用统一的形式,通过布局和高低等变化,创造出丰富的景观视线,但重要建筑的标志性较弱,与周边的居民建筑形式相似,无法突出其建筑性质。而水体景观人工痕迹明显,缺乏自然之美。且并未进行深度挖掘当地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导致一些人文景点无人问津。
3.乡村缺乏公共活动空间,道路缺乏系统性
石塘村开发土地资源建设旅游项目,但并未关注当地村民的需求,造成公共活动空间缺乏,尤其是村内文化、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
石塘村的交通分级较为明确。主干道和次干道构成村庄整体的路网结构,环山游览步道和自行车慢骑道与地形紧密结合,但道路质量差,与景观的嵌合程度低。
四、石塘村景观改造计划
(一)乡村景观规划理念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农业生产、乡村生活、休闲旅游这三类基本活动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一方面要尊重历史文脉,最大程度保护历史和人文遗存,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内涵,激活村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将原有乡村生活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生活与生产并举,改善村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二)乡村景观格局规划
景观空间结构将分为:一核、一轴、两带、五片区、多节点(图1)。其中一核集中展示石塘村的文化特色。稻田景观、九里街、石塘竹海主题客栈以及花圃摄影基地组成一条景观轴,统领整个规划区。两带由滨水景观带和稻田景观带构成,打造开阔的农耕文化展示地。五片区又分为村庄核心区、山林生态游憩区、滨水农耕文化区、浪漫田园种植区、休闲娱乐区,根据片区不同的特点布置景观节点(表1,图2)。
表1 石塘村的景观规划片区
(三)乡村建筑风格规划
建筑:村村落具有浓厚的宋代文化底蕴,因此以“灵龙卧脊、木格门窗、朱漆黑瓦”的江南宋代苏派建筑风格打造村民的房屋,体现村落自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根据游客的密度,合理布景观建筑和服务型建筑的比例和分布,通过建筑外形和高度细部等设计,使其和别的类型建筑有明显的的区分。
道路:将原有的道路体系进行整理,形成对外道路-内部机动车道-自行车慢行道-游览步道的四级道路结构。对外道路和内部的机动车道尽量拓宽,以沥青路面为主,自行车慢行道依附自然地形,材质以沙石土路为主。在一定范围内增设驿站,提供休憩的地方,沿途享受郊野风光。环山游览道为碎石铺面和青石板铺面两种,依山而起,沿途可经过竹林,花圃,茶园,形成一条自然的风景游览线路。
图1 石塘村景观空间结构图
图2 石塘村功能分区
(四)乡村景观保护规划
1.建设开发过程中尽量不破坏原有的植被,要对建筑工程的用地、规模、高度、风格有一定的限制。
2.对王氏宗祠、王氏古井、狮背伞等的一些历史遗迹进行保护修复,定期检查、加强监管力度,保持和恢复石塘文化历史风貌。
五、结语
乡村旅游业对推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得益于优美的乡村景观,通过科学规划促进乡村景观的改善,可主要从如下几点着手:
(1)景观开发要坚持和继承传统文化,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将文化渗透到景观之中。
(2)景观规划要充分尊重和考虑村民、经营者、游客的实际需求。
(3)景观规划的实施中,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列为重中之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景观改造要与农业生产活动相结合,保证人居环境、旅游环境与村落自然环境的有机共生。
(5)景观的提升要与旅游产品相结合,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