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海报设计的视觉语言分析
——以《女驸马》海报演变为例
2020-02-15合肥工业大学230601
(合肥工业大学 230601)
《女驸马》是中国黄梅戏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由王兆乾根据民间艺人口述的传统戏《双救主》重新创作而成。黄梅戏《女驸马》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戏剧通过以冯素珍与李兆廷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精彩的叙述了素珍冒兆廷之名应试,不想竟高中状元之后跌宕起伏的一系列诙谐闹剧。在那时以女子反抗父母之命,代替夫君考试竟还高中状元,皇上昏庸无能被人玩作棋子等剧情作为题材,不仅十分新颖且有意味。其中女性的纯良、义气、才华、谋略被一一凸显。这种有勇有谋、率性忠诚的女性形象在当时打破了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鼓舞新中国青年男女勇敢追求爱情,解放个性。
1958年《女驸马》由安庆专署黄梅戏剧团(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首创首演。次年选调合肥演出,社会反响热烈。继而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改编成电影,标志着黄梅戏的传播和发展史上产生了“黄梅戏电影”这种新兴的跨界艺术形式,将原先需要借助舞台传播的“地方小戏”发展成为面向大众的“全国性剧种”,其传播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为戏曲剧目大众传播所罕见,并且经久不衰。之后多次舞台、电影演出中,海报设计对《女驸马》的宣传、传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女驸马》海报设计中展现出的视觉语言展开研究,对加深黄梅戏文化传播的思路、途径和规律的认识是大有裨益的。
一、海报设计对推动黄梅戏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
黄梅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涉及舞台戏曲、电影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各个平台,而众多黄梅戏作品采用的海报设计理念也伴随着黄梅戏文化氛围的日渐浓厚而不断发展,并且每个阶段的海报设计都为当时的黄梅戏文化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传达剧目信息的招贴海报设计,其在戏曲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传播剧目信息是招贴海报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海报的张贴范围广泛,可大量复制,容易引起人们对它的注意。所以海报成为传播戏剧文化的最佳载体。它能使观众快速而准确的了解到戏剧所想要传达的信息,成为观众和戏剧之间的重要纽带。早期的戏剧海报,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将相关的内容用手绘的方式呈现于剧场前纸板上,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及戏剧剧本的改进,戏剧海报的设计手法在不断进步,其包含的设计形式也在不断的创新,现代的戏剧海报设计不仅兼具宣传作用,更具有审美价值。它虽不是戏剧本身,但它却是戏剧的缩影,因为它能借助纯粹艺术的表现手段塑造立体的戏剧形象,因此好的戏剧海报设计,在表现戏剧主题深度、增加戏剧的魅力和吸引观众方面作用突出。
纵观黄梅戏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黄梅戏海报设计在整个黄梅戏文化传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女驸马》自首演后经历了数次剧本改进,由于其海内外演出频率颇高,所以每次的演出、宣传海报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包含着时代、文化、艺术审美的演变。这种由传统到现代的审美元素的不断演进,为《女驸马》《天仙配》等经典黄梅戏作品营造了良好的宣传基调,加快了黄梅戏走向国际舞台的步伐,在提升黄梅戏影响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黄梅戏的传播方式。
二、《女驸马》海报设计的发展阶段
黄梅戏《女驸马》海报设计的视觉表达风格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改革开放前的兴起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的蓬勃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出现的黄梅戏海报设计对黄梅戏的传播和发展影响最为显著。它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地方小调推动到广阔的发展平台,一跃成为最有影响的“地方小戏”之一。在1959版经典《女驸马》作品中,的女主角冯素珍人物形象鲜活而逗人,严凤英女扮男装可谓英气。其宣传海报(图1)运用三位演员剧照作为画面的主要元素,以方形拼贴的方式将若干剧照作为辅助元素来处理海报的排版,通过照片图像直观的向观众传达了剧情信息。但海报中文字信息较多,且排版略显凌乱、缺乏考究。虽然这张海报在设计手法上单一死板,但对当时的电影宣传依然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1959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女驸马》连环画封面(图2)选择了以手绘的方式表现画面,将主演严凤英的剧照作为封面设计的主要素材。在前景的人物素材的绘制中运用了写实的刻画手法,提高主角服饰色彩的饱和度,整幅画面突出人物头部妆容及配饰,而在背景的绘制和处理上选择了低饱和度的色彩配置,虽然画面中同时包含红绿两色,但因为绿色的的饱和度降低,使其不仅没有与主角的艳丽服饰产生冲突,且能够达到和谐的平衡效果。通过前景人物与背景景物的色彩及刻画的精细程度对比,使整幅画面突出人物的鲜活灵动,使主题更为明确。
图1.1959年版《女驸马》宣传海报
图2.1959年版《女驸马》连环画
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全面迎来大众传播时代,在此背景下出现了黄梅戏海报设计发展的第二阶段。以广播电视为主体的现代传播工具全面普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20世纪80年代新一代黄梅戏领军人物韩再芬在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借鉴话剧、影视等其它艺术表演形式,使这部经典剧目舞台表现更加光鲜与剧情与角色更加饱满。在《女驸马》剧本改进发展的同时,戏曲海报设计也进入多元设计阶段。随着电子技术的尖端化,打破了技术壁垒使戏剧的象征意蕴与氛围得以在招贴海报中体现。新兴电脑技术的运用使海报设计形式语言的视觉领域得到了无限的拓宽。1986年韩再芬主演的四集戏曲电视连续剧《女驸马》海报(图3),与前一阶段相比,同样是将主人公的形象从剧照中单独提取出来,与之不同之处在于,海报的层次更加丰富,主人公作为中景被安排在画面的右侧,人物的背后用水墨效果层层晕染,与远景中的徽派牌坊呼应。作为安徽的表现艺术团体,牌坊这一物象的运用突出了“徽”字招牌。而前景选用象征国色天香的牡丹花,与主人公的娇美面容相得益彰,与之搭配的宫殿建筑昭示着冯素贞进京应试,高中状元,被招驸马的剧情。字体编排顺序上改用自左而右的阅读习惯,但文字排版方式依然较为保守,与海报中其他元素没有产生形式上的呼应与空间结构上的穿插关系。这一时期的《女驸马》海报设计通过电脑制图技术将戏剧中的意蕴情节、传统符号运用到了海报中,丰富了戏曲海报的面貌。
图3.1986版电视连续剧《女驸马》海报
图4.2019年《女驸马》演出海报
随着戏曲海报设计的演变与发展,以及受众文化层次和感知能力的提高,它的表现形式也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如再芬黄梅戏艺术剧院2019年3月3日在武汉剧院的《女驸马》演出海报(图4),完全摈弃了将主角剧照作为画面中主要元素的创作方法。海报以沉稳的红色作为背景色,剧名运用金色书法字体置于画面中央,文字并非完全垂直排列,而是错落有致,文字的上方安放了女主角素珍在剧中扮相的头饰,此处是海报的中心位置,是观众目光的聚焦处。深刻的点明了该剧的主题,驸马头饰记录着女主人公的沉浮命运,又用它勾连出形形色色的人物活动。标志性的物件在剧目情节表现中时常出现,以物象来推进情节发展或者在某种时代背景下,以物体为象征来最终说明故事的结局和意义,起到某种象征、暗示的作用。海报的右上和左下区域运用了花朵作为画面的辅助元素进行装饰排版,使画面达到疏密得当,主次分明的视觉效果,同时与剧情联系紧密,衬托出了剧中女主角的柔美与娇俏。该海报的图形语言呈现力和画面的形式感是符合当代戏剧海报审美的。
三、当代黄梅戏海报设计视觉语言提升分析
通过对黄梅戏《女驸马》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海报设计视觉元素符号以及视觉形式表现的分析,提炼出黄梅戏海报视觉多元表现的设计方法。面对黄梅戏报设计的现状,着眼于黄梅戏剧情与戏曲海报共生发展、互相促进的未来发展趋势,从与设计相关的多重因素出发做积极的思考,在之前海报设计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新的设计走向,进而提升黄梅戏海报表现水平。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平面设计艺术传入中国,作为学科在艺术院校中开枝散叶。黄梅戏海报设计形式也随之得到发展,但近年来其在总体表现形式上仍相对保守,对新的视觉表现形式只是浅尝辄止,对传统视觉语言的表现手法陈旧,缺乏国际化视觉语言表达。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黄梅戏海报新设计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
1.由内而外的视觉传达
海报设计构成了中国戏曲整体文化的一部分,黄梅戏情节中传统元素的提炼在海报中的运用尤为重要。如何通过黄梅戏招贴海报设计将剧中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当今设计师们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由于故事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使用图形化语言让观众产生联想以发展动态的效果是可取的方法,图形有时可以直白的方式呈现,有时也可以表现的很隐晦,心理暗示作用更能抓住人们的内心,使设计更有魅力。将承载文化信息的视觉符号转化为平面化、图形化的视觉语言,从而提升受众的代入感并使受众的感知角度产生变化。从传统的外部观赏,变为由内而外的视觉体验。海报的视觉语言触动观众内心情绪从而带动观众探寻,外部的戏剧情节与戏剧冲突。从而达到良好的传达效果。
2.多元化视觉语言结合
虽然我国黄梅戏海报近年来在元素提炼、色彩搭配、文字编排上有所改善,但设计意识、手法依然较为单调单调。作为观众了解黄梅戏文化的窗口,我国当代黄梅戏海报设计必须要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将传统视觉元素与现代表现形式结合。戏曲海报中的传统元素是不可抛弃的取材范围,因为它本身所要表现的主题就是传统的戏曲,但传统并非守旧,它反映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2019年5月上映的电影的京剧题材电影《进京城》官方海报(图5)运用了物象转换的方式,将京剧头饰与京城的城门进行巧妙置换,设计者将京剧中的经典元素用新的创作形式表现出来,契合剧本“戏比天大”的精神内核。这种视觉设计加强了海报的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观众想进深一步了解这部以“徽班进京”为背景电影的核心冲突,达到宣传效果。2015年孟京辉监制的先锋话剧《拥抱麦克白》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麦克白》,改编后加入了大量个人化标签和新时代特征。原剧中麦克白是个利益熏心的弑君者,他的“欲望”便是得到王位,《拥抱麦克白》从“欲望”出发解读了编剧眼中的欲望。既保留了经典原味,也让它看起来像一部新戏。海报作为剧目的视觉化载体,在设计上也做出了大胆的革新,抽象化的手绘风格替代了以往高度具象的主角剧照表现形式,左上角的剧目信息也采用了手写字体。整幅画面色彩明快、浓烈,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并具有一定哲学意味。观众第一眼看见海报并不能理解海报中各元素的意义,右上角的王冠,蓝色的丝巾以及白色主体人物。结合剧目名称大约可以理解该剧是与欲望相关,三者的关系又将成为观众思考的点,不论观众如何思考,说明海报引发了观众的注意。这种具有当代感的海报表现形式相比较直观展示更易于抓住观众的目光,使得戏曲海报能够形成第一印象,吸引观众欣赏剧目。
图5.《进京城》电影海报
图6.《拥抱麦克白》海报
四、结语
笔者认为,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大众主流心理,海报设计需要更多的揣摩主流观众的观演心理,固步自封绝不可取,新时代下黄梅戏海报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戏剧内容使用符合现代审美的语言的海报表达出来。采用由内而外的视觉表达方式在目前更能切合观众的心理;而多元化视觉语言的结合则前者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证。随着理念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会有更多符合观众需求的;能够准确表达剧目内在精神的海报设计作品出现,不断的提升观众的视觉文化体验,从而推动黄梅戏文化艺术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