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感恩教育在家园、社区共育中的实践研究

2020-02-14唐黎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期
关键词:共育社区幼儿园

唐黎黎

心理研究发现,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个年龄段培养幼儿的感恩行为,将使孩子终身受益。但是,感恩教育单靠幼儿园一方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建构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让幼儿去体验、感受,知道知恩图报,最终理解感恩,将感恩化为自己的行为呢?我们在这个学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

一、以境唤情——知恩、识恩

(一)一日活动,点滴渗透。

幼儿的感恩教育从本质来说,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处处都受到恩惠,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育、朋友的帮助……这一切都是。

在幼儿园主题开展的活动中,挖掘相关的感恩故事、歌曲。通过不同的形式丰富幼儿的认知,创设情景,去点拨幼儿知恩。《猜猜我有多爱你》、《像爸爸一样》、《最温暖的家》……把这些感恩的故事讲给孩子听,并让孩子们进行讨论,让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又如音乐活动《小树叶》,让孩子在表演中体会小树叶离开妈妈时难过的情感,以及小树叶说 “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感受小树叶对大树妈妈的爱。

我们要培养幼儿知恩、识恩,还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如在午餐、点心的时候,我会和孩子谈谈食物的由来,让他们知道食物是农民伯伯辛苦中出的,厨房里的叔叔阿姨精心烧出来的,我们不能浪费食物,要感谢他们。

(二)家长参与,添一助力。

“家园社区共育”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实现家园社区平等合作,就必须确认家长和社区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并合理利用,使他们切实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

十一月份正是感恩节,小聪聪成长营又邀请了我们家长参与其中,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感恩的话题。我们班宋校安的妈妈非常的重视,和老师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寻找了一本《爱心树》的绘本作为载体进行感恩活动的开始,最后将话题延伸到自己生活中,让孩子自然而然地说出自己要感谢的人。接着和孩子一起制作了21天感恩记录卡,把自己最想感恩的人,最想为他们做的事画下来。

生活中点滴的感触、温情的绘本激发,唤起了幼儿那一颗颗感恩之心。这样的家長助教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感恩活动中来,大大增强了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在丰富的体验中得以发展。

二、以情促行——感恩、报恩

感恩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会说,还要把它落到实处,怎样落实到行动中呢?不让我们孩子那满腔的感恩计划落空?部分家长的互动只是起到桥梁的作用,只有和全体家长进行有效互动,家园合力,才能使整个活动顺利开展,行之有效。

(一)感恩打卡,人人行动。

我们和孩子一起把他们自己制作的感恩行动卡布置出来,如果自己完成了今天的感恩行为就在那天的格子上印章表示奖励。同时我们教师把这样一项感恩活动在班级群里发布,后续的记录得到了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当天百分之八十的孩子都说自己为家人做了事情。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我随口说道:“我只听你们说,还没有看到呢,要不你们要爸爸、妈妈拍个照帮你记录下来,让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也看看。”没想到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晚上在我们的班级群里就出现了给奶奶扣扣子的照片,帮妈妈叠衣服的视频……而且,这样温馨感人的场景天天在群里不断的上演,也从一开始不自然的摆拍到常态化。渐渐地,孩子感谢的对象变多了,内容也更广泛了,从家里的单个成员到每个成员,场地也从家里延伸到了社会,帮图书馆整理图书、捡路边的垃圾……有的妈妈还配上了文字,虽然简短但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妈妈的欣慰。

(二)创设环境,学会感恩。

物质环境是孩子最直接感受到的。在布置感恩记录卡之后,发现孩子很是上心,每天都会记得去印章,课间还能听到孩子间关于感恩行动的交流。于是我们又在教室开辟出一面感恩墙,让孩子要感谢的人和事画下来贴在上面,每到周五,让孩子讲讲别人帮助过你的事情,评选感恩小明星,发表扬信。这是一种认可,对他们优秀的行为进行表扬。并把这个做法延伸到家里,在家里定一个感谢时间,说说今天得到的了谁的帮助,要感谢谁。

(三)社区资源,节日熏陶。

我国有很多带有感恩色彩的重大节日,“国庆节”、“三八节”、“父亲节”、“重阳节”……这些特定的节日是进行集体“感恩”活动的最佳方法。我们可以不断挖掘其内涵,在国庆节让孩子了解祖国的繁荣,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感谢保卫边疆的解放军叔叔,可以请社区里退休的军人爷爷讲长征、革命的故事;“三八节”、“父亲节”的时候,可以请爸爸、妈妈来园开展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爸爸妈妈的职业,知道爸爸妈妈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与辛苦,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想去感谢爸爸妈妈;在“重阳节”,我们老师还可以带孩子到敬老院、社区为老人表演节目。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最好教材,我们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这些特殊里日子里里让孩子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氛围中去感受、去熏陶,学会感恩。

三、以行动情——施恩

(一)家园共育,言传身教。

我们的老师要注意言传身教,做好榜样和示范作用,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每天微笑地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关注没有来园的孩子,给他打上一个关心的电话。对于身体不适的孩子给予照顾。接受别人的帮助表示感谢。处处为幼儿做榜样。

我们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所以说我们的感恩教育,我们的家长无需太多的言语去教孩子怎样去感恩,只要与孩子建立一种感恩的关系,通过耳濡目染,孩子自然也会这样去做。但家长不是教育专家,针对家长出现的困惑,我们要有意识地收集感恩教育相关资料,分享给家长。帮助家长学会如何引导幼儿学会感恩,丰富教育经验。

慢慢地,成人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记在心里,在教师与家长用心经营的温馨、和谐的心理氛围中,我想他们也能学会的表达自己的爱。

(二)融入细节,根植于心。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那么我们的感恩教育也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孩子在幼儿园,引导幼儿能每天主动地与老师、同伴问早、问好;离园会主动说再见,对每个人都有礼貌;在游戏时,愿意与同伴分享玩具、友好相处,关心同伴,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能出手帮助;别人帮助了你,会说谢谢;愿意为班级做一些服务的事情,给小朋友分筷子、拿剪刀、拿水笔;愿意照顾小花、小草、小金鱼……在家里,不跟家人顶嘴、发脾气,会和家人分享开心的事情。在路上能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等等。每天的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学会施恩。让孩子知道不忘父母老师的养育交到之恩,不忘他人的帮助,把感恩落实在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里,根植与他们的心灵。

感恩不是与生俱来的,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培养,还是一个不断持续发展的过程。它将渗透于幼儿的学习、游戏之中,渗透在与同伴、成人的各种关系中,还将贯穿于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总之,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合作共育,三者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性,让感恩教育最终转化为一种稳定的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  吴柳云:《加强感恩教育,架起孩子道德支点》南方论刊,2006年6月

[2]  吕旭峰:《关于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的思考》精神文明导报2007年(1)(10-13)

项目编号:此文系张家港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2020年微型课题《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1001

猜你喜欢

共育社区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