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0-02-14张秋霞
张秋霞
摘 要: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小学语文高年级整本书阅读通过导读课、阅读指导课、交流汇报课等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培养高年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发展语言,锻炼思维,强健精神,提升境界。对整本书阅读效果和阅读过程进行质性评价,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进行,为学生开拓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整本阅读;指导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到了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2011年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读整本书的意义重大。根据我多年来的经验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阅读中的阅读指导课,阅读后的讨论交流课。
一、阅读前的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整本书阅读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导读课需做到两个“重”:
1、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导读课内容必须是学生没有读过的这本书,对这本书不知晓,不知情。那就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无知到有知,给学生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见里面的一些东西,然后吸引他们走进来,这就是老师在导读课上需要做的事情。
2、重在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封面,封面上的图画、文字;关注到边边角角给我们提供的每一个信息;关注到扉英关注到作者。这些都是在教学生阅读方法,也就是怎样去读一本书。
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他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又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的的效果 要好的多。
二、阅读中的指导课,阅读方法指导。
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交流时,教师把握的是一个整体,不必关注每一个细节,强调整体的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精采的内容逐步深入的再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阅读指导课要完成三个“教会”。
1、教会指导选择书籍。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看,随机性比较强,一有机会就见什么读什么。读什么样的书才有益呢?首先是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益于学习的读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其次是选择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
2、教會学生阅读方法。科学的阅读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而阅读方法的确定应根据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精读,要一清二楚。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告诉他们,拿到一本书后,首先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着本书?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明确了阅读目的,才能确定科学的阅读方法。如果选择的是知识性读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浏览式的泛读法,让学生按照“速读—寻找—摘记”的程序进行,如翻阅报刊可采用读版面,读标题,读导语的方法,快速了解内容,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选择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优美文字,宜采用精读法,对文中精美的字、词、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品味,加以吸收。
3、教会做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求学生注重积累。以摘录句子、片断,概括主要内容和写心得体会为主。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录书名,作者,优秀片断,好词佳句等。平时在读报时发现自己喜爱的文章或资料及时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准备好的本子上。
三、阅读后的交流汇报课,夯实阅读习惯。
在整本书的阅读前的导入,阅读中的指导之后,还可以有一些延伸的活动,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多读书、勤读书、读书,促进良好的读书风气的形成,为了展现学生的个性阅读,在方寸之间展示阅读成果和学生的艺术才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好书推荐卡。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推荐理由,摘录编写在“好书推荐卡”上。在接到任务后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踊跃,班级里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风气更加浓厚。在此基础上,在老师指导学生制作创意图书推荐卡,作品有创意。有的一个人制作了两份作品,有的和自己的好朋友共同合作,有的同学还和父母一起阅读一起制作。这项活动提升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激发了他们读好书的热情: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中,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性思维,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分享读书成果。同学们亲自设计一张展现个性、漂亮精致的读书卡,记录阅读图书时的思绪、情感,展现自己的阅读心路,让读书变得有深度、有质感。
2、手抄报展评。为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营造爱读书、勤读书、会读书的学习氛围,我们结合正在进行的整本书读活动开展“好书伴我成长”手抄报展评。孩子们围绕本共读的一本书,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的作品。作者简介、内容提要、故事背景、精彩赏析、人物印蒙,初卖体会快后感受好书推荐读书名言积累。
制作手抄报,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能提高他们的信息汇集、整理能力、绘画能力、条理能力、书写能力······对孩子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能力的锻炼与展示,也是一次读书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更是一次对读书快乐之情的淋漓表达,他们把自己的读书体验,用心画出来,用情写出来,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3、读书汇报交流会
“阅读交流课”是阅读工程的重中之重。而对学生阅读来说,是加油站,通过交流给学生补充能量,保持阅读的积极性.阅读交流课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学套路,通过以“导读“促”导写“,进行”读写渗透“,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带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共同提高,比翼齐飞。
在阅读交流的过程中,遵循由浅入深、同步进行、相互促进的原则,通过教师有意图提供课外阅读的文章,让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选择,从众多阅读文章特别是同类型的系列文章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最爱读的文章,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欣赏,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在学生学会选择课外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浅层次的外部感知,主要是从欣赏美词妙句、精彩片段角度入手,让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具有可读性、最精彩最生动、对自己启发触动最大的词、句子、段落,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感知。之后在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有了浅层次的步感知和整体印象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纵深的探究与领悟,教会学生探究的角度和领悟的方法和技巧,要点拨得法。这样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扶着走、搀着走到独立走的引导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应让学生明白:阅读是基础,写作是阅读的继续和发展,而写作又能够促进阅读的兴趣,阅读则会促进表达的欲望,阅读和写作是双向互补,共同促进提高的.这样,阅读交流课的效果就能够真正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水平。
书读好、读好书、好读书,要真正领会一本书,一定需要反复地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想应该就是这个道理。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不仅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还有利于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当然读书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事,我们才开始起步,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坚持,正确引导,阅读的功效将会逐渐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