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研究
2020-02-14周蕾
周蕾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基于话语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中的定位体现及重要作用,阐述价值观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四个自信”,从理论话语体系与表达话语体系两个层面,讲述价值观自信教育“说什么”和“怎么说”,构建价值观自信教育的话语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研究
引言
互联网凭借其技术特性在虚拟空间中结合文字、图片、语音及视频等各种新型媒介手段构成网络语言直接进行文化输出,形成了带有时代特色的网络文化。在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相应的话语体系也应运而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是在互联网空间里建立正确合理的话语体系,从而达到良善的教育目的。从当下的互联网现象看,已构建的网络话语体系缺少“人是目的”“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伦理思考,每个个体看似可以在网络空间里自由发声,但这背后,“盲目听说”“不屑听说”的现象时有出现。大学生作为这些现象群体的主流这一事实,已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急切要求,反思并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工作不容滞缓。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网络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带来新的发展方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多是由教师讲授,课堂氛围不活跃,教师授课形式也较为单一,内容枯燥,这种情况下很难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理念、话语方式、教育形式都能够发生变化,并且更加适应于学生日常生活,融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构建研究
2.1回应现实问题,讲好理论话语
理论话语突出的特征在于思想内容的科学性、逻辑性以及语言叙述的系统性、严谨性、抽象性。要想使思政教育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吸引力,防止思政教育僵化和呆板,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话语“接地气”。讲好理论话语要注意:一是结合中国发展实际。话语构建要及时解构西方话语体系的价值观输出,改变“话语跟隨”的现象。同时创造性地增强中国话语的话语地位,聚焦中国现实、联系中国国情、回应中国问题,讲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本土的才会是世界的,从中国发展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是思政教育理论话语的源头活水。二是结合中国特色文化。理论话语扎根本土文化,就会有丰厚的土壤,创造出有生命力的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时有“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国特色文化,既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思政教育讲好理论话语的文化资源。三是结合学科发展实际。以学科的深度、学术的厚度滋养思政教育理论话语的生成、优化和发展,讲清楚讲明白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就需要加大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遵循学科建设规律,丰富学科建设资源,推动在学科发展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
2.2营造网络环境,建设话语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思考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语言环境,创建有蓬勃朝气、有踏实信念、有广泛受众、有发展愿景的网络文化,特别是建设一支能够在网络空间里主动发声、引领风尚的学生队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发力精准,构建符合大学生气质、符合成长成才规律的网络文化,要致力于文化发展的长效性、完整性,培育网络文化的自净能力,抵制低、庸、烂、俗的病态文化。语言环境既要为新兴的、向上向善的“网言网语”提供生存发展空间,又要为主流语言的“自留地”提供养分。同时,积极打造一支互联网语言环境的“清洁卫士”队伍,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的主观能动性和示范引领作用,培养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辨识能力,让他们既能参与,又能获益。
2.3不断提升网络思政话语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当下,自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且用户量十分可观,短视频平台在大学生中也十分风靡,这些都表明大学生希望能够进行“自我发声”,他们急于展示自我,并获取他人的认可。他们的注意力停留时间很短,因此,要善于抓住契机,找准切入点,紧扣热点,引导大学生理性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同时,要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掌握大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走心的话语表达触及学生、触动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愿意听、听得进的教育载体,使得教育内容能够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说来,一是话语内容要彰显出理论固有的魅力,让学生为理论所感召,对于理论问题的解读,要“接地气”,要说贴近大学生的话,要进行教材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变,如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理论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人类优秀的理论文化遗产;二是话语内容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列举身边人的故事,激发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三是要将正面信息以诙谐风趣幽默的方式表述出来,以点带面,通过一个热点引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子能够举一反三,现学现用;四是要体现生活关怀,网络思政不仅要引导学生做新时代的好青年,也要教会学生切实解决生活学习困难的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网络思政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提升网络思政的话语权。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教学形式,其教育话语的表达环境、表达内容与表达形式都得到了创新,能够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传播,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接受。当前网络环境的多样化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话语表达形式上进行了扩充,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洋,胡近.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8(09)
[2] 崔玉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演变与发展趋[D].太原理工大学,2017
[3] 李全喜.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路径探析[J].天中学刊,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