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2-14金路骏
金路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新时期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使得过去的教学手段无法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使用,因此,研究新的教学手法就成了目前教学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在科学教学中,新模式探究教学方案的使用,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校正,让其适应目前新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初中科学;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探究式教学
在新的课改标准中,教学的质量和要求被提上了教育的前沿,因此,研究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新环境中,作为老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调整,包括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在探究式的教学中,就是一种教师位置调换的尝试,通过老师的引导,积极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推动科学教学的进一步深化。
一、从探究目标分析科学问题
在新的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有明确的探究目标,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明确自己的方向和道路,同时,在具体的探究目标的制定中是需要阶段性进行的。一个明确的目标能使得探究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保证学生在学习之中能牢牢的把握自己学习的道路,就是在这样的学习状况下,学生通过对探究目标的攻克,保证自己能够在后续的探究学习中时刻的保持一个高昂的情绪。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首要的就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则是通过对学习内容和课堂环境的创造,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悟自主学习的优越性,进一步了解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含义。在探究目标制定的过程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学习特征出发。首先,教学内容是学习的关键,探究目标的制定要把具体的教学内容放在首要的位置,研究这些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从学生的层面展开,探究目标的制定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阶段出发,研究学生当前的知识构架、接受能力以及学的个性科学习特点等等。
比如,在学习“食物与营养”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食物的种类,各种食物有着什么样的营养等等,如果只是教师一味进行讲解,并不能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二、导入阶段注重引导,激发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课堂开始阶段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就学生的基本学习来讲,趣味有吸引力的课堂引导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学习环境老师要正确认识学生学习层次,选择课程教学与实际学习的融合点实施课堂引导,引导与教学的契合使得课堂教学进行顺利高效,学生注意力大大得到集中。
而科学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就像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我们的身体都是学习科学的课程资源。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科学知识水平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必要场所,如果学生对科学课堂有兴趣,他才会去认真学习科学,所以老师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爱上科学课堂。因此,老师要突破原有的“老师讲学生听”传统的课堂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学习方式,首先是师生之间的溝通,“老师”这个称谓在无形中就给学生一种敬畏感,尤其是小学生、初中生,如果老师可以放低姿态,让学生可以把老师当成一个同龄人看待,也就是“亦师亦友”,这样学生才会更好的、以一种积极的的态度面对课堂;然后,学生喜欢老师喜欢课堂,才会更加学着主动地去学习;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会渐渐加强,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最后呢,老师应该适当的去鼓励学生并且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去点拨,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自主学习。但是,如果个人不能有效解决的,就要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从而有效促进每位学生的良性发展。
四、挖掘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在任何时候,合作学习都是最为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基于合作形式的学习可以实现不同学生的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学生间的共同进步。合作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小组学习、小组辩论。维果曾经说过,学生们对于知识的不同理解展开辩论是十分有意义的,它是启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形式。基于课程学习中,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们参与辩论,通过多形式的辩论,学生们之间沟通得以加强,正确的知识理解最终被同学们所理解,科学课程学习变得简单很多。我们分析发现,有关于知识的不同理解在最终的辩论中达成一致意见,这就表明了辩论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切不可忽视辩论的积极意义。因此,老师在开展科学课堂教学中要热情的鼓励学生们参会合作学习,这不是对于自主学习的反对,它是融合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演变,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辩论,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学生的知识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主找寻相应的科学问题
科学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是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独从书本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而是要将相应的科学知识或者科学原理同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想要去探索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
比如,在对“常见的酸和常见的碱”进行学习的时候。家里用的暖水瓶经过一段时间后普遍都会产生水垢,教师询问学生想想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方法。同时告诉学生不用敲打或者用长棍来去除,而是向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食醋就可以去除。学生回家经过相应的实验,将水瓶中的水垢去除掉之后,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问题:食醋是酸性物质,那么水垢就应该是碱性物质。这种问题意识促使学生逐步发现水垢这种物质是碳酸钙CaCO3和氢氧化镁Mg(OH)2。从而能够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再比如,当家里的纯碱和食盐混淆之后,家长大多采用嘴来尝从而分辨出来,但是这样对身体不好,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科学知识之后,可以借助于简单的实验来进行区别,从而让学生对物质的安全性进行思考,继而深层次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最终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实践表明,教师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层次挖掘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科学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到问题解决过程中,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科学知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存明;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策略;当代教育[J];2018年第12期;
[2]刘明利;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策略浅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