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1931年东北地区博物馆建设的史学价值研究
2020-02-14朱江
朱江
摘 要:东北是中国的历史要地,东三省经历了很多重大历史事变,这对东三省至今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长春的伪满皇宫、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都记录着当时发生的事件。当时在东北地区形成的三股政治势力分别为中方、俄方、日方。三方在不断斗争、平衡时产生的军事理论、经济发展、文化诞生、政治领导成为我国殖民时期的很多文化政策的表现方式。当时日本占领的旅顺地区的关东厅博物馆、俄国势力支持建造的哈尔滨博物馆以及奉系军阀建造的东三省博物馆囊括众多历史文物,饱含当时的政治领导思想和革命章程的核心内容,为后人提供了庞大且精确的“历史数据库”,供后人参览、学习、思考。
东三省地区的这些博物馆在文物收藏、历史考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具有深层次涵义,蕴含相当有意义的考学价值。博物馆内经常聚集大批专业考学人员,他们在史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能够更深层次地剖析文物、章程背后的深意。在学术研究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下,考学人员可不断完善学术成果,参透当时各个事件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念,进一步推进史学发展。
关键词:东北地区;历史博物馆;史学价值研究
博物馆作为供世人了解当时历史的重要媒介,是史学考究的一大重要分支。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回顾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事件。博物馆所展列的文物都具有其独特性,大到引导中国发展的中共中央的历史决策,小到民众日常生活起居所需器具。博物馆以及学术研究组织在不断研究、探索的过程中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大力推动了我国史学研究的进程,让史学研究飞快发展。1904年日、俄两国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并建立了关东厅博物馆以及哈尔滨博物馆。不久后,沈阳也建立起了东三省博物馆。
这三所博物馆可谓开启了东北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大门,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带给我们视觉冲击、立体观感等多重感受。关东厅博物馆和哈尔滨博物馆在战争年代成为日、俄两方的殖民场所,日、俄为霸占东北地区及其珍贵的文化珍宝,残忍地对东北地区实施侵略,不仅荼毒百姓更是糟践文化。在这样的压迫下,我国东北地区仍能保存大量的历史文物供世人观赏,为史学研究人员提供资源进行研究,发掘其史学价值,这可谓是不幸中的万幸。本文以1904—1931年所发生的事件以及该事件保留下的历史资源为研究重点,探究东三省三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文化流传、研究重点、建造特点等,填补目前史学界对当时的研究空缺点,理清博物馆事业在东三省的发展历程,研究东北地区博物馆的史学价值和意义。
1 东北地区的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留存文物及资源价值
从日、俄战争到九一八事变期间,博物馆的建立至关重要。博物馆体现着中、日、俄这三个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和政治概念。三座博物馆的建立目的、过程及其对当时的影响都有很大不同。关东厅博物馆是在中、日签署《马关条约》后在旅顺地区建造的,代表了殖民性统治的开始;哈尔滨博物馆受俄国文化的影响,由当时的东省文物研究会创立;东三省博物馆则受当时的军阀统治部队影响而建。三座博物馆自身有着都有着相同的特性:独立性和独特性,都具有其特定的经营思想,具有一定的史学價值。
1.1 关东厅博物馆
关东厅博物馆是日本统治南满地区时建的。关东厅博物馆是中国东北地区博物馆发展变迁的见证,收藏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关东厅博物馆,自成立以来先后从“物产陈列所”更名为“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最终于1919年4月更名为“关东厅博物馆”。日本势力为巩固、加强殖民统治,在东北地区建立关东殖民统治机构,先后取得了旅大地区的租借权、东北地区的铁路经营权,又在1906年2月为进一步强化殖民统治而建立关东都督府[1]。1915年,最先的“物产陈列所”由关东都督府建立,第二年建立了“考古分馆”。更名后的“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在1917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供人参观。
1.2 哈尔滨博物馆
19世纪中期,俄国以文化交流的幌子打开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大门并实施侵略。哈尔滨博物馆最初是由俄国势力发起并建造的。且Д·P·赛凯、M·A·克罗尔、H·H·科兹明等人还组建了哈尔滨建造博物馆的概念小组。小组认为要想建造博物馆,首先应正确看待满洲文化,对满洲文化进行整理、研究。1917年十月革命暴发,中国新文化运动进行的如火如荼,中国夺回了部分铁路管理权。为抵制俄国对我国文化的入侵,1922年建立了东省文物研究会。为展示我国人民的头脑和力量,1923年建立了第一所哈尔滨博物馆,1924年建立松花江生物站,1927年将北满农产公会并入东省文物研究会。
1.3 东三省博物馆
东三省博物馆,即现今的沈阳故宫博物馆,曾是清代初期建造并使用的皇家领地。1907年4月,清政府推行的东三省改制给了东三省博物馆发展契机。在道光朝后,沈阳故宫被沙俄掠夺,无数珍宝被盗。而后爆发的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将大量盛京宝物运送至京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博物馆更名为奉天故宫博物馆。1945年日军投降,又成立了国立沈阳博物馆。1949年新中国成立,博物馆由东北政府管理,更名为沈阳故宫陈列所,将清代历史文化留存展览。1986年更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馆。
2 东北地区博物馆的史学研究人员价值
2.1 关东厅博物馆
关东厅博物馆主要由日本势力建造,在博物馆建造前就已有部分日本学者在中国开展研究工作。关东厅博物馆的建立将史学研究人员大批量聚集在一起。1891年八木奘三郎在日本东京大学从事人类学标本的研究工作,在满铁调查室将多年搜集的珍贵资料赠与关东厅博物馆后,八木奘三郎被调遣到关东厅博物馆进行编篡满猛考古图谱的工作[2]。八木奘三郎调遣到博物馆后,与森修、内藤宽等学者共同参与考古研究,为完善博物馆做准备。而后京都大学的考古学教授田贞彦成担任关东厅博物馆主任。关东厅博物馆的研究根据发掘地点分为貔子窝、牧羊城、南山里汉墓、营城子古墓、满洲。田泽金吾、宫阪光次、内藤宽等专家主要负责貔子窝和牧羊城的发掘工作。关东厅博物馆得到了东亚考古协会的支持,派遣田泽金吾、清野谦次、岛田贞彦、内藤宽以及森秀等学者进行辅助研究。营城子古墓方面的发掘工作则由关东厅博物馆的森秀和内藤宽负责,满洲聚集的大批考古学家,岩间德也、岛田好、八木奘三郎等人成立了满洲学会。这批学者肆意深入调查中国东北地区,侵略中国丰富物质文化资源。
2.2 哈尔滨博物馆
哈尔滨博物馆最初是由特别小组提倡建造的,小组成员包括T·A·贝霍夫斯基、A·N·诺维茨基、列别杰夫、M·A·克罗尔等。他们提倡在哈尔滨建立博物馆,将图书馆设立在博物馆内。哈尔滨博物馆于1922年初建造,最初命名为东省文物研究会[3]。博物馆建立初衷是为了收藏北满地方物品,从而全面研究满洲文化。为此,还建立了满洲文化研究会。其实在1908年,皇家东方学会早已在哈尔滨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历史文物的学术组织,由史学考古学家A·M·巴拉诺夫担任主席。在哈尔滨分会建立之初,皇家东方学会就有创立哈尔滨博物馆的想法,但因后期分会解散,这一想法也就破灭。皇家东方学会曾设想通过满洲地区文化的研究成果,影响俄国的远东地区,使其改变统治的政治目的。截止1928年,东省文物研究会共有432名研究人员,其中名誉会员有9人,终身会员有21人,发表著作的名誉会员包括俄国学者巴拉诺夫、奇色托君、王文豪、别尔格等。
2.3 东三省博物馆
1926年11月,奉系军阀建造东三省博物馆。建造初期,委办委员会成员为奉天教育厅的政府人员。1928年,張学良组建了筹办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奉天市市长李德新、奉天省教育厅厅长王毓桂、奉天省议会议长李象更、原馆长仇玉庭等共7人。1930年,东三省博物馆的筹办委员增加4位,至11人。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博物馆始终是供世人参观文物、感怀探究历史的所在,记录当时事件,总结其深意、政治思想、文化概念等,以文书、器具、藏品、建筑等形式流传于世。后人在观赏文物、了解当时发生的事件后,探究其背后的史学价值。通过博物馆这一媒介对史学不断进行钻研,可丰富目前的史学资料,推进史学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凤林,李伟中.地方高校博物馆建设与地方文化资源的发掘及共享——以玉林师范学院桂东南历史文化博物馆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8(3):138-141.
[2]任冬.历史文化名城视野下的博物馆发展——以大同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世界,2017(4):68-71.
[3]甘露,何佼佼,李佩堂,等.政治语境和遗产表述——四川刘氏庄园博物馆表述文本的历史变迁[J].旅游学刊,2017(7):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