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代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教材处理策略
2020-02-14李轩
内容摘要:教材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却容易被轻视的一个部分,一名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对语文教材的解读和研究极为重要。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的策略各不相同。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倡导语文教师们要学会用教材去教,而不是简单地去教教材。借助语文教材这个跳板,应当试图达成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语文教材可以是个性化的阅读篇目、可以是理解语文知识的例子、也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媒介。在教学后更是要积极反思,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处理语文教材不仅要深入挖掘语文课文的主旨内涵,更是要立足课标、立足学情、立足未来,让教材成为指导教师更有效地教、学生更高效地学的基础性工具。为践行课标中不同维度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当学会在教学实际中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教材处理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材 教材处理 教材处理策略
语文这一学科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载体。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具有各自的系统、理念、编排方式等。对语文教材的研究也是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去日积月累的基本功。古代散文阅读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困难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以教材为跳板、以素质养成为目标的教材处理原则
作为语文教育和教学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是教师实现特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凭借。对于“教材处理”这个概念,教育界依然是众说纷纭的一种状态。通常所说的教材处理策略,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对特定版本的语文教材的教学理念的落实和教学体系的处理。另一方面,是将语文教材定义得更具体化,指对语文教材中不同篇目的处理,即对课文的处理。语文教材的处理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精心研读教材体系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提炼出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确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逐步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实际中,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倾向。其中主要有两种典型倾向,一是“唯教材”,二是“撇教材”。“唯教材”倾向即教师在教学中不对教材进行过多的处理,只是单纯地教教材。这种倾向重视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撇教材”倾向是指教师在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内,所讲内容与教材脱离,形成了以考点为教学内容的应试语文课。
“唯教材”的处理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扎实的掌握知识,但是也很可能将教师引入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教学的误区中。“撇教材”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显示出较高的收益。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语文教师特有的一种困惑。语文教学中无应试教育,对不起学生和家长。语文教学中无素质教育,对不起国家和民族未来。因此,我更认同倡导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的教材观。“用教材教”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语文教材,引导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语文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和审美能力,最终达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这种观念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希望教师们能够以“上帝视角”来看教材,提倡对语文教材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
在如何处理语文教材的问题上,依然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的思考和探索,但是一些名师对古代散文阅读教学教材的处理极具特色,并体现了较大的启示意义。黄玉峰、白素云、黄厚江三位名师的《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很好地体现了古代散文教学中的教材处理原则,即定篇、例文、样本三种形式,为如何处理语文教材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
二.名师对教材《阿房宫赋》的处理方式
《阿房宫赋》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32篇文言文中必修中的必背篇目,是高中阶段必学的名篇,也一直受到多个版本的语文教材的青睐。根据黄玉峰、白素云、黄厚江三位名师的《阿房宫赋》教学实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影响着一堂独具特色的语文课的方向。
1.作为“定篇”处理
“定篇”即确定的篇目,是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学的篇目。如“课标”的附录中推荐学生背诵的古诗文。用作定篇处理的课文主要是文学文化中的经典,或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熟知经典、透彻地理解和领会文章本身,进而积淀为文学文化素养。用朱自清的话说即为“该只是了解和欣赏而已”。
黄玉峰老师首先用了三首诗完成了课文的导入。接下来黄玉峰老师为学生范读课文,读后与学生交流感受,提问学生最欣赏文中的哪句话及原因,引导学生对课文产生初步的理解。之后黄玉峰老师带领学生共同逐层分析文章的第一、二、三、四自然段,并当堂背诵优秀选段。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诵读法,其中穿插着点拨的方法。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精读,让学生体会《阿房宫赋》中的音乐美,了解《阿房宫赋》中的句式、写法和极富麗夸张的语言特点。
在这一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教材中的《阿房宫赋》作为一篇经典作品来解读时,黄玉峰老师的教学流程依然是“教课文”,带领学生了解和欣赏其中的文化内涵。黄玉峰老师认为语文教师没必要太排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多人在回忆如朱自清等三四十年代的教师时说这些老师大多也都是一讲到底的,但是效果照样很显著。在这一堂课中,黄玉峰老师的“教课文”也并不完全是“满堂灌”,其中也穿插着很多与学生的互动,运用了很多教学机智和教学方法。
2.作为“例文”处理
“例文”即用来举例说明语文中的“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的选文。例文可以是整篇,也可以是片段,选择的依据是要足以例证知识。
白素云老师讲授的《阿房宫赋》,这节课的主题是对文言文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鉴赏的教与学。首先,对含有知识点的特定自然段,白素云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点评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整堂课由赏结构、品语言、作评价三个环节构成。教学的重点在赏结构和品语言上。其次,课堂的后半部分,白素云老师补充了《过秦论》的片段,通过比较阅读来赏析《阿房宫赋》,让学生自主学习《阿房宫赋》的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在这一课例中,这堂课主要想向学生讲解文言文的篇章结构和写法特点。所以,《阿房宫赋》就从单纯的一篇文学作品转化成了白素云老师这堂“文言文鉴赏课”中最主要的例子。
3.作为“样本”处理
从词的本意上来看,样本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是指观测或调查的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样本”说在我国最早由叶圣陶先生提出,他说:“教材的性质等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这一类教材的处理方式是主要是将课文作为学生揣摩和发现方法的凭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习得方法和能力。这种教材处理方法强调知识体系要由学生自行建构,教师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
黄厚江老师的《阿房宫赋》课堂教学,从“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的“气候”一词入手,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将课文中的多方面的细节联系在一起的方式来分析课文,从词的古今异义讲到文章内容、技法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对如何读这篇课文产生深刻的体验。黄厚江老师又拿出一组“填空题”,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体会得出答案。学生通过填空的形式和自行体会和摸索的过程,掌握的是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或能力。之后,黄厚江老师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现了所填答案的句子,完成了更深层次的阅读。在这篇课文的处理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起的是提示的作用,有学生得出答案是具有不确定性的,但是却完全不影响这堂课的教学重点,即文言文阅读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材《阿房宫赋》的处理效果及建议
三位名师对《阿房宫赋》的处理各具特色。黄玉峰老师的课像是一场文化盛宴,余味无穷;白素云老师的课例证充分,条理分明,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黄厚江老师的课中,学生读得是课文,练得是文言文阅读的能力。虽然三位老师对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无疑都是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更好地驾驭教材,以达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力求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1.《阿房宫赋》教材处理方式的教学效果
首先,“课标”要求对于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阅读,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和积累。黄玉峰老师在他的教后反思中提到:要让学生们在读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深厚含义。除了带领学生与文本、与读者之间进行“对话”,对中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去接受,去积累。在这堂课中,教师在其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
其次,“课标”中指出,中学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白素云老师的课将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应用结合起来,以实例讲解文言文鉴赏的相关知识,有论点有论据,更直观地完成了对古代散文阅读的教学。
另外,“课标”中提出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要综合考察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黄厚江老师的课例中,课文成为了师生共同学习阅读方法的一个凭借。学生在对文本的反复阅读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得出答案。然后再深入文本对其进行分析。学生正是在这种反复的阅读—总结—阅读—分析的过程中,将老师提供的阅读方法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结合在一起,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形成新的能力。
2.中学古代散文教材处理的设想
第一,以学会鉴赏为前提。首先,“课标”中指出在学习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内涵和其中的艺术表现力。《阿房宫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讽喻类文赋。就其文本自身来说,具备极大的审美鉴赏空间。另外,“课标”中要求,高中阶段的学生的能力水平不能仅停留在信息整合的层面,而是在熟练掌握归纳概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学习、阅读散文,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最终达到初步的评价与鉴赏层面。因此,在古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理,教师在挖掘课文时,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古代散文自身的文本价值,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形成语文能力。
第二,以明辨文体为基础。《辞海》中将中国六朝以来,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这里说的古代散文主要是与诗歌相区别的文言文。清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序》中将古文的样式分为“十三类”。在高中语文的篇目中,涉及到的有疏、表、传、论、说、赋、志、记、辞、序十种。语文教师想要深入挖掘古代散文的内涵,一定要辨明文体。如: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或“讽喻”为目的有韵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在《阿房宫赋》的阅读教学中,了解相关的文体知识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有助于学生分析课文语言,理解文章主题。
第三,以融入生活提升能力为目标。阅读古代散文,不仅要积累文言字词,品味主旨内涵,更是要“风过留痕”,将阅读运用于生活。有人说实用类文本更贴近于生活,更易于实践,因为这类文本给人知识,启发思维。在我看来,散文虽属于文学类文本,但是它同样具备实用性功能。一方面,我们都知道“读史以明志,鉴以往而知未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阅读文本,用现代的观念来审视文本,用生活的体验来反复评价文本。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古代散文阅读技巧,形成多种角度的阅读体验。另一方面,在古代散文的阅读中,亦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锤炼学生的说话技巧和语言思维。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文章首句以四个三字句发端,一句一意,层层逼进,句句押韵,语言精练而富有力量。其中的语言逻辑同样值得学习。
综上所述,可见要想上好古代散文阅读课,那如何处理教材或者说是如何处理课文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阿房宫赋》教学实录的分析,从中我们看出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篇课文的三种不同教材处理的方法和效果。王荣生教授对教材处理策略的研究在理论上为我们研究语文教材提供了指导。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材处理策略需要参考多种因素。例如,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学情、教师的自身特长等。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一名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那他对教材中的某一篇课文的处理一定是带有自身特色的。这在实践层面上为我们解读中学语文教材提供了借鉴。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师该如何处理好语文教材这个问题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2]吴婉琰.语文教材处理的基本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15,850(08)
[3]尤小娟.中学语文教材处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4]黄玉峰.归真返朴,走向传统——《阿房宫赋》教学实录及教后反思[A]:见江苏教育.中學教学,2016.03(26-28)
[5]李翔.黄厚江《阿房宫赋》课堂教学实录[A]:见综合天地.实用案例,2011.08(90-91)
[6]白素云,薛川东.《阿房宫赋》鉴赏教学实录[A]:见中学语文教学,2001.05(35-38)
(作者介绍:李轩,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