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研究
2020-02-14王雅静鲍怡菁杨彦科
王雅静 鲍怡菁 杨彦科
摘 要:工匠精神一直崇尚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之类的品质,只有在这种态度下生产的产品品质能够得以保障,有效增加经济收益。将这种精神应用于当前教学环境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职业学院,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加快职业技能的掌握,实现就业,需要应用工匠精神不断发掘德育教学工作潜力。在此理论前提下,本文研究了工匠精神内涵、以及其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升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分析研究
1 绪论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面临升级优化的新发展阶段,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方向发展。在此形势下,企业除了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对其精神层面的素养越加重视。此时,锻炼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并加快其严谨细致工匠精神至关重要。特别是职业学院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状态,对于企业经济转型,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于2015年热播开始,使得八位大国工匠追求高质量的产品,使得这些平凡岗位的大师级人物走上了新的舞台,对于中国传统美德的工匠精神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们讲自己从事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并不因为岗位平凡而不思进取,而是废寝忘食追求完美。在这种情况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国正逐步形成浓烈的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只有在各类学校中弘扬并不断培育工匠精神,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倡导下,许多人认为许多工作可以由机器人替代,工匠精神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这是一种极为狭隘的思维,即使传统产业受到互联网的极大冲击,但其核心仍以人为本,工匠精神的本质也与人相关。因此,工匠精神与人有着极大的关联,需要不断强化工匠精神的倡导。
2 工匠精神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工匠精神内涵概述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各行各业大师通过精雕细琢自己的产品,使其产品接近完美状态的一种理念,是我国自古以来发展的传统美德,在新社会时期,更应该得到发扬的一种时代精神。工匠精神,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内容,即不断更新的专业水平;超越时代的创新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优中选优的执着精神。
2.2 工匠精神与职业学校德育之间的关系
在大多数职业学院中,教学注重智力教学,而对于德育教学不够重视。这种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对其德育教学的忽略,使得人才道德素质建设存在着较大缺陷。为此,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是接下来研究的关键问题。第一,工匠精神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成为职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点。在职业教学中,理想信念教学中提到,学生应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对自己的职业应该充满敬畏,不断追求技能的进一步升级。第二,职业教学中的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方式。职业学院为了让学生能够依靠自身的技能、高尚品格得以顺利就业,需要利用工匠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这就可以完成上述的目的。
3 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现状
3.1 工匠精神与政策制度
要想在职业学院中实施工匠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学,就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来引领。工匠精神培养,应该是职业学院德育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目前投入明显不足。目前,政策内容除了对职业道德有所提及之外,尚未定义“精益求精”、“敬业奉献”等内容,使得对教学指导处于模糊状态,这对于培养职业学院学生的德育课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3.2 工匠精神与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为了完成德育任务,所采用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德育教学途径多局限于教学课堂,对于专业课的渗入与实践内容的少之又少。教学环境仍然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德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是将德育相关理论概述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3 工匠精神与育人环境
育人环境是推动学生身心发展速度与水平的關键因素。当前,职业学院仅仅以单一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忽视了育人环境的重要作用。在突出校园文化的隐形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仅仅将具有工匠精神的榜样典型进行阐述,并没有通过真正的实践。为此,职业学院缺乏对校园文化的引入,使得教学实践、工匠精神、德育教学难以融入。
4 实施策略
4.1 科学制定培养规划
工匠精神应进入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建立固定的关于“工匠精神”的思想专题教育内容。此外,高职学院应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PPT课件、案例库、视频库等。对于工匠精神的培育,必须加强调查研究,从而因地制宜地制订出科学有效的培养规划。
4.2 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各高职院校应当于细节处,编撰与完善德育管理制度。调动起各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突显出职业院校德育管理的特殊性,使德育管理更全面、更符合高职德育工作的实际。培育工匠精神,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遵循工匠实际,制定针对工匠的专利保障制度。此外,仿照文艺界的茅盾文学奖,对精美产品实行奖励制。
4.3 德育评价制度
要想在学生素养上有所拔高,激励职业学生向具有“工匠精神”的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靠拢,学校应加强德育考核评价机制的革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同时,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和积分制度,充分考量学生在产品工艺上所体现的工匠精神,实现德育知行合一,培育“德技双馨”的现代职业人。
参考文献:
[1]贾英霞.职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微课和慕课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8(5):91-92.
课题:工匠精神与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工作研究(SZJYB19-030)
作者简介:王雅静(1984-),女,陕西宝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文学科,教育管理学科;鲍怡菁(1982-),女,陕西岐山人,硕士研究生,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学,职业教育;杨彦科(1979-),男,陕西汉中人,硕士,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评论,高职应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