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内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思考
2020-02-14桂大鹏
桂大鹏
摘 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医药走出去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发展势不可挡,国际化已成为各中医药院校一项重要职能。但由于地域、经济等综合因素,内陆中医药院校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发展战略模糊、留学生规模较小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配合“一带一路”倡议角度出发,对内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从留学生教育、师资及管理人员国际化、涉外平台建设等领域提出了建议及思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内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思想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目前来看仍主要是一个经济和政治概念,但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和文化的概念[1]。“一带一路”建设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也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掀起了沿海、中西部及内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以往处于内陆和中西部地区中医药院校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作为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中医药院校通过留学生教育、境外医疗合作、中医孔子学院、中外合作办学及国际科研合作等国际化途径,使得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海外教育规模日益扩大。但除去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几所知名中医药院校国际化程度较高以外,多数中西部及内陆中医药院校面临着国际化水平继续提升的瓶颈和难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如何寻求适合自身的国际化路径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内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与沿海及先进地区中医药院校相比较,内陆中医药院校面临着国际化发展中的种种挑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及院校发展历史的差异,内陆中医药院校所面对的挑战具有共性,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与“一带一路”倡议配合度不够,长期以来中医药院校主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医学领域进行国际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各校配套措施及国际规划上缺乏前期准备。虽然国家层面已出台了《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但各内陆省市及相关中医药院校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实施规划。
(2)留学生招生不足,根据教育部2017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2017年来华留学生总数为489172人,其中中医类留学生共14115人,占比约3%[2],超过千人的中医药院校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等城市,中部省份仅江西中医药大学超过千人,内陆中医药院校招收中医药类留学生规模较小,间或有中医药类短期进修的留学生,但亦是零零散散,难成规模。
(3)校园國际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师生的国际化流动不够,由于地域及经济方面的限制,内陆中医药院校在师资国际化培养及学生的海外流动等方面欠账较多,另外,外籍教师的聘用方面亦有较大差距。
(4)在走出去过程中,缺乏精准的国际化方向,囿于内陆中医药院校自身资源限制,难以呈现普遍产生效应的局面,因而要明确重点,有的放矢,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二、提出针对性的内陆中医药院校国际化发展策略
内陆中医药院校数量众多,是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内陆中医药院校要结合地缘优势与学科特色,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相关政策需求,做出品牌和特色,争取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有所突破[3]。
(1)做好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校级相关规划,组织相关专家着重研究本地区中医药走出去如何与“一带一路”契合相关课题,重点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传统医药发展基础较好的国家,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德国、瑞士等。
(2)在国际学生培养方面,针对“招生不足”现象,首先要找准症结,结合本地区、本校的优势学科专业,精心打造符合国际学生需求的专业体系和课程方案,将优势学科专业融入短期国际学生进修项目中,以短期项目带动学历生教育。
争取上级政府项目支持或与相关走出去企业合作,建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务人员的免费中医药技能短期培训项目,以此带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学历生招生。积极推动互联网+中医药学历教育模式,研发适合国际学生的MOOCs(慕课),探索中医药理论及实践课程相互结合的创新授课模式。同时,通过政策建议等形式,争取在各级政府设立的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中增加中医药类学生比例,切实支持中医药在域外的传播。
(3)在国内学生培养方面,重点强化中医药类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以及国际化通识课程,推动中医药类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根据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对课程和教学进行改革,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课程,如:德语、韩语、俄语等。建立面向在校生多渠道的海外交换项目,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并多方筹资,建立在校生海外交流资助基金,为在校生赴海外交流提供坚实保障。利用互联网途径引进海外优质中医药类课程,尝试开展中医药类专业与境外的合作培养项目。
(4)在师资及管理人员国际化方面,师资队伍国际化应采用引进和培养两种途径,在引进方面可采取柔性的方式邀请海外中医药院校的知名专家来校进行短期培训加讲学,并积极创造条件吸引海外学者及优秀在华留学毕业生来校工作。
另外,通过实施师资队伍国际化提升计划,增加教师国际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改革完善教师考核指标,将国际化(含出国研修及承担国际学生课程)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对与国际化业务紧密相关的教务、科研、学生及相关院部的管理人员建立分层次、分主题的国际培训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管理人才队伍。
(5)在涉外平台建设方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在海外建立1-2所中医药中心,以医疗为突破口,带动中医药教育、文化、科研等相关领域走出去。充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教学资源,结合本校优势特色专业,精选海外高质量专业模式,建立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让国际化成果惠及在校的每一位师生。如条件允许,建立校级或省级“一带一路”与本地中医药事业发展研究基地(智库),组织跨专业、综合性队伍开展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为推进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播与实践提供政策参考和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1]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2017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
[3]李军红.“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6:66-71.
基金项目: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17rwyb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