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汉字文化芬芳,焕说明文教学生机

2020-02-14蔡炜芸

课外语文·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汉字

【摘要】汉字,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记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它超越时空的界限,有着无穷的魅力。在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若能适时展露汉字文化的魅力,将此作为解读文本的契机,无疑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富语文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汉字;汉字文化;说明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53-01

【本文著录格式】蔡炜芸.品汉字文化芬芳,焕说明文教学生机[J].课外语文,2020,19(01):53,55.

汉字,因其富有智慧而伟大,因其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富有无穷的魅力。在说明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能巧妙地将汉字内在的文化因素有意识地融入其中,必将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增加阅读教学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使学习说明文不再成为一道难题。

一、借助析形识义,理解词语的含义

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的一种科学的解说,因而它的语言必然具有科学严谨的特点。在某些用词上因具有专业性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陌生感,特别是对于中下等生而言,理解起来难免会比较吃力。这无疑会对于学生学文造成一定的障碍。此时,适时地渗透汉字字理,有时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鲸》这一课的时候,为了说明鲸的大,作者列举了人站在鲸的嘴里仍摸不到它的上腭的情况。那么什么是“上腭”?估计有些学生一知半解。为此,本人从“腭”字的字源、字义入手,出示“腭”的图片,图文结合,使学生明白“腭”是形声字。月(肉)表意,其形像块肉,表示腭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咢表声,本作争辩解,表示声音经腭而出。腭是口腔的上壁。从而推演出“上腭”的含义。又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感受地球容易破碎时,涉及到了地球不可再生资源有些即将枯竭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品味“枯竭”一词,本人分别从“枯”和“竭”这两字的字义入手,出示图文,引导学生理解枯,古鈢=(树)+(古老),造字本义:经年老树丧失生机,自然衰萎。“竭”是会意字,从立,篆书形体像人站立在地上;从曷,曷有尽义,表示举重物必须尽全力。本义是尽、用尽。从而引出“枯竭”一词的含义是“用尽、穷竭”,并进一步追问“枯竭”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在品味、深思的同时,意识到自然资源的有限以及珍惜资源的重要性。而在讲到人们滥用化学品,从而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时,为了让学生能理解“滥用”的含义,本人从“滥”的字源、字义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发现左边部分画着水,右边部分画着一个人低头盯着盆中的水,“滥”的本义是大水漫出,后来引申为过度、没有节制。从而引出“滥用”的意思便是“没有节制地过度使用”。在让学生思考、交流滥用化学品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时,使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激发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善于抓关键词,激发探究的兴趣

说明文的结构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较好地捕捉到说明文中的关键词,理解其字词的含义,使其在教学环节中起到上连下引的作用,必然会使阅读教学更顺利地开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是一篇知识性比较强的说明文。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于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本人积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摇篮”“祸河”加以概括,并从这两个词入手,抓住“篮”、“忧”、“患”这三个字的字义,引导学生进入品读环节的学习。图文结合,出示“篮”的篆文“”告诉学生:“古时候,人们用竹子来编织一种船形的器具,这种器具可以摇摆,然后将婴幼儿放在这种器具中以便于看管。因而便产生了‘篮这个字。”“篮:篆文=(竹)+(监,看管)”。通过理解“篮”的字义,进而引导学生明白“摇篮”在课文里是“发源地”的意思。出示“忧”“患”这两个字的字义,配以生动的图片,告诉学生“一个人双手掩面步履沉重,便是‘忧”;“房屋里躺着个因疼痛皱眉的病人,他不停地用双手给自己推拿、按摩,这就是‘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使得人们步履沉重,是什么使得人们紧皱双眉,是的,就是黄河。那么黄河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从而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四人小组中合作学习第一到第六自然段,圈画重点词句,在书上做批注。图片的出示,形象而直观,再加上浅显易懂的语言的叙述,使得学生一下子便了解了字义,进而理解了词语的含义。与此同时,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得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之中。

当然,有时我们即使正确捕捉到了关键词,也无法真正正确地理解其字词的含义。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文字变革,很多字形的理据转化、弱化,甚至消失不见。因而,为了正确理解某些字的字义,有时候就必须联系繁体字,甚至追溯到古文字阶段,这样才能清晰地看清造字理据,使得字形演变的脉络一目了然。还是以上面所说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忧”的含义,就必须引导学生联系它的繁体字“憂”的字义来进行理解,从而使学生知道它的字义是思虑重重,步履沉重。在正确理解字义的基础之上,再顺势引入对“祸河”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之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阅读效率。

三、探究构字含义,降低书写错误率

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同样不能忽略生字词的教学。在学生所写的作业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生字课堂上明明指导过书写,可是一动笔,仍然会写出错别字,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正确地理解汉字的构字含义。因而,在某些易错字的书写指导过程中,本人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汉字字理,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正确地书写生字。例如,《鲸》这课中的“肺”字,学生经常写错。因此,在指导这个字的书写时,本人出示了这么一副图引导学生观察画上画的是什么,并进一步地讲解“肺”是形声字,从月(肉),巿(fú)声。本义是人和某些高级动物的呼吸器官。从而提醒同学们“肺”字的右边部分不是“市”,从而使这个字的书写错误率大大地降低了。

总之,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硕果,文化的结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展现汉字生动、丰富、新颖的一面,对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增强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说明文教学的过程中,恰当地渗透汉字文化,必然会对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助益。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李柏令.汉字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金文伟,曾红,温莉.汉字教学常用字形义解析[M].中国财富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蔡炜芸,女,1980年生,福建厦门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汉字
不要让“汉字”没有了“文化”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