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鞭”舞蹈形式探究
2020-02-14任东阳
【摘 要】“霸王鞭”,作为一种以棍为道具,在我国各地广泛流传的民间舞蹈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以甘肃永昌县节子舞为例,浅析其起源、道具服装、表演形式风格等,探索其在中华艺术发展中的文化内涵,积极响应保护中華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观念。
【关键词】霸王鞭;节子舞;舞蹈文化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2-0104-02
“窄样春衫称细腰,蔚蓝首帕髻云飘。霸王鞭舞金钱落,恼乱徐州《叠断桥》。” ①“霸王鞭”,是以棍为道具的一种舞蹈形式,俗称“金钱棍”“花棍”等,流传于中国各地。最早流传于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的军营中,将士们在挫败敌人、胜利之后,为了表现凯旋归来的喜悦心情,便聚集在一起跳舞、唱歌。士兵们手持木棍、竹棍,一人单打或两人相对而打,或者很多人一起击打,不断变换队形、动作。后来人们便把这种以竹棍或木棍为道具的舞蹈称作“霸王鞭”。之后,“霸王鞭”传入民间,成为人们在庆祝丰收、欢度佳节,以及自娱自乐时所表演的一种歌舞形式。
一、地域文化
节子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流传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赵定庄村,金昌市是甘肃省地级市之一,有“镍都”之称,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河西五郡主要城市之一。金昌处于黄土高原上,自然条件较为严酷,由于日晒充足,区域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8倍,在全国来说是属于重点缺水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由于金昌地处河西要塞,军事之地,自古就是征战重地,商周战国时期,曾出现过诸多游牧民族。汉文帝时期,北部匈奴西逐月氏,占据整个河西,直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西汉著名抗匈将领霍去病击败匈奴,为了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西汉政府在原休屠王领地置武威郡,金昌原属于武威的一个县,在1981年9月1日金昌市正式成为甘肃省地级市。
二、舞蹈起源
节子舞,汉族民间舞,俗称“打节子”,又称“霸王鞭”,始于西汉末年,听当地“非遗”舞蹈节子舞继承人赵吉海老人讲,传说中楚霸王项羽善使剑和枪,武艺超凡、顶天立地,深得广大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后来人们为了表达对楚霸王的敬仰和怀念,就以楚霸王行军布阵时骑马、扬鞭、使剑等动作姿态进行改编,随后逐渐形成金昌地区独特的民间舞蹈“霸王鞭”——节子舞。节子舞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以欢快的节奏、雄伟的气势和灵活多样的动作见长。
关于节子舞的起源,说法不一,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其来源于古罗马骊靬文化,以盾牌组成严密攻防阵列的鱼鳞阵,就是骊靬人所创作,节子舞也是骊靬人所创鱼鳞阵的一脉。但是“霸王鞭”的传说不但赋予节子舞一种深厚的传奇色彩,而且在表演时的猛虎抬头、一字长蛇阵、五行阵等动作队形和舞蹈结构均与西楚霸王项羽排兵布阵的阵形、动作以及楚霸王英勇的气势十分相似,因此金昌市的众多民众对于节子舞的起源也比较倾向于是对楚霸王的敬仰和怀念。
三、道具及服装
节子舞中所使用的道具是用木棍做成的,棍身全长二尺四寸(80厘米),象征着二十四节气,棍两头各有三个长方形孔眼,每个孔眼里各穿四枚铜钱,象征一年四季和十二个月,最早的道具木棍全身涂红漆,象征红红火火,现经过改良,棍身涂绿、黄、银、蓝、红五色,象征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一头系红色绸带代表太阳,一头系绿色绸带代表月亮。
在服装方面,节子舞的表演者通常头戴古代战士出征时所戴的发簪,身穿红色上衣,袖子大臂及肩膀处有金色对称图案修饰,胸前有类似金属的银色圆形装饰,两边有约3厘米宽的黑色纹路,上镶嵌似盔甲中铁片的圆形金属。中间有银色“回”字形图案的黑色腰带系于腰间,以黄色为绅,穿深红色灯笼裤,脚下着尖头黑色长筒靴子。
节子舞在表演过程中,使用双鞭,配以大鼓和锣擦,棍子的长度与24节气相呼应,它所镶的铜线、绸子,以及棍身所漆的颜色都有一定说法。甘肃位于黄土高原上,群山环绕,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较少,以黄土文化为主要文化特征,由于地形环境的影响,当地人对于节气和四季十分尊崇,希望来年有好的收成。汉族喜红色,红色表示喜庆,象征着红红火火,节子舞经常在春节期间表演,棍身漆成红色,表演者也身穿红色服装,寓意着红火吉祥,来年更旺。
四、表演形式及风格特征
传统的节子舞都由当地男性表演,每四人为一阵,在场内有一身穿布铠甲、头戴红色高毡帽、身披中国传统红色武士服的“膏药匠”进行指挥。他左手持一盏灯,名为“膏药网子”,主要在夜间用来指引队伍前进的方向。右手拿拨浪鼓。“膏药匠”以手中的拨浪鼓来回翻滚击打为信号进行指挥,在配合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其身体的动律和幅度不断变化,节奏随着鼓点翩翩飞舞,阵中的四个阵点有规律地跟随节拍舞动。节子舞在表演时主要有二龙戏珠、虎抱头、白马分鬃等队形;还有一字长蛇阵、巧打四门、五行阵、八门金锁阵等阵法。在其表演的动作和形式中,都体现出广大民众的足智多谋和才气无双。
在表演形式方面,永昌县节子舞的表演者均为男性,当地民众认为,节子舞有雷霆万钧之气势,而女性的阴柔无法将其气势表现出来,队形基本以方形为主。“霸王鞭”起源于项羽的军营中,是打了胜仗后的一种庆祝方式,其队形和动作必然与征战中的阵形与武术有联系。金昌处于河西要塞,常年征战,在流传下来的节子舞中,“弓步舞节子”“韩信点兵”“鹞子翻身”等动作均与武术中的动作有联系,“一字长蛇阵”“五行阵”等阵形也与行军的阵形有一定关系。
节子舞亦舞亦武,高歌猛进,有拔山盖世之气势,阵形神秘,变幻莫测,西北汉族男儿舞动手中的棍子,踩着强健有力的步伐,不仅能够体现出西北汉子似火的热情和豪迈直爽,还体现了中华武术文化的深厚底蕴,多方面展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造诣。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研讨会上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②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独特性,在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后,地域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但是在文化的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各具鲜明特点的地域文化,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各地域、各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坚持总书记提出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四项原则,“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会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灿烂绽放。
注释:
①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霸王鞭”》。
②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研讨会重要讲话。
③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研讨会尊重文化多样性四项原则。
参考文献:
[1]李琦.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昌县节子舞的传承与保护[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2]徐婧文.甘肃省永昌县赵定庄“节子”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3]张华.中国民间舞与农耕信仰[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基金项目:2018年中央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子舞研究”,项目编号:Yxm2018096。
作者简介:任东阳,西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西北民族民间舞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