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荷花淀》和《百合花》为例谈小说的解读

2020-02-14陈士同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荷花淀百合花通讯员

陈士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来说,带来的伤痛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言及战争,少不了流血、少不了死亡。正是经历太多生离死别的创伤,人们才渴望和平,才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对于战争的记录与表达,除了实体性的物件记录,更多是通过文字的书写。而文字的描述,有直接的史实性记载,也有间接的文学性表达。即使是文学性呈现,也有直面战争,描写战争的场面和选取独特的视角抓住某一点含蓄反映的差异。而文字呈现战争的方式不同,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

《荷花淀》和《百合花》都是反映战争生活的小说。虽然截取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场面不同,但从文中人们读出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尽管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生活,但作品中听不到激烈的枪声和隆隆的炮声,闻不到刺鼻的硝烟味,看不到血淋淋的场面,从字里行间感受更多是脉脉的温情和唯美的人性。这种艺术效果的取得,得益于作家在选择叙述视角,塑造人物形象和遴选材料的独特性,尤其是极富作家个性特质的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正是借助这些艺术技法叙述事件、刻画人物、描写景物,让小说表现出别样的况味。

一、叙事角度的独特性

“小说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反映的内容贯穿古今中外,旁及天文地理,虚拟与现实皆可成为表达的对象。作为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小说在用文学的笔法反映对生活的理解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正是这种独特性的表达,让小说呈现出精彩纷呈的盛况。而从文学反映生活的角度看,有的是直接正面的,有的是间接侧面的。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取决于写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文学表达的需要。

《荷花淀》和《百合花》都是描写战争的,只不过一个截取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片段,以白洋淀居民抗击日寇为时代背景;一个是以解放战争为事件的大背景,以一个包扎所为中心写人叙事。两篇文章篇幅不长,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也没有惊心动魄而宏大的场面:《荷花淀》叙述的是因日寇要修建新的据点,如果建成将对抗日形势极其不利,作为队长的水生必须参加区里组建的小分队,以此为切入点分别写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和学夫卫国事件。在整个事件中,水生不是故事的主角,真正的主人公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识大体顾大局的劳动妇女。《百合花》则是以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为背景,将小通讯员壮烈牺牲情景通过民工的叙述从侧面表现出来,即使是第一次借被子碰壁的冲突也不是直接描写。文章仅仅截取几个普通的生活横截面,抓住平凡小事进行深度开掘,讲述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真挚的友情,赞美人物平凡而崇高的品格,抒发审美感受,表达对人性回归和真善美的呼唤。

谈及战争,无论古今中外,人们第一感觉就是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残垣断壁、尸横遍野。不错,有战争就有流血,有死亡。反映战爭题材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大多也是以直面呈现的方式表现战争的残酷。不过,孙犁和茹志鹃虽然也是用文学来反映战争的残酷,但没有走寻常的路径,而是另辟蹊径,分别选取各自生活的独特点,对血腥进行艺术化的处理,以一群普通人为事件的主体。尽管有战火的描写,但更多是撷取生活的场景叙事写人,尽可能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来表现主题。战火的洗礼,让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正是经过血雨腥风的炼狱,人情的美、人性的美才显得更加迷人。

二、人物形象的鲜明性

小说是以叙事写人为主的文学样式,主题的表达主要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人物命运的发展实现的。古今中外的经典小说都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命运的展演,从一个横切面反映作家生活的时代,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投注的思想情感,智者诸葛亮,勇者张飞;粗中有细的鲁智深,嗜血成性的李逵;惶惶不可终日的别里科夫,形丑心善的加西莫多;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林黛玉,没有春天的祥林嫂……世界文学画廊,正是有了这些经典形象的存在,才熠熠生辉。

一部或一篇成功的小说离不开鲜活而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荷花淀》和《百合花》之所以能够成为优秀的作品,其中之一是源于作品中塑造了性格鲜明而又极具生活味和人情味的人物形象。战争是军人的事,男人是战争的主体。但是,描写战争题材的《荷花淀》没有选取惯常性的视角,而是创造了作家自己独特的人物形象体系。小说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民族战争中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乐观主义和献身精神的一群农村劳动妇女主角,对她们性格的刻画,不是宏观性、标杆化的,而是放置到具体的生活场景和故事中。女人不应该远离战争,当灾难来临时,她们也会像男人一样勇往直前。她们也许不懂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大道理,但是她们明白如果大家不在了,小家就难保。当然一个人思想的成长不仅需要时间,更要通过具体事情的历练。水生嫂们从普通的劳动妇女一步步走向战争的前沿是借助四个场景——话别、探夫、杀敌和卫国——逐步表现出来的,她们的性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

与《荷花淀》相类似的,《百合花》虽然也是揭露战争的残酷,但也不是把镜头对准正面战场,也不是以表现铁血军人的勇敢为主,而是以几个普通人物作为描写的主体。通过在他们身上所经历的事情,以及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来刻画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品质。从故事情节看,护送去包扎所、随“我”借被子、包扎所救护和牺牲捐被子是故事的主体,围绕这些寻常事情塑造了“我”“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三个人物形象。其中,“我”作为事件全程的见证者,把所见所闻以温婉的笔触叙述出来,亲切自然,使从文字背后走出来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当然,人物性格的刻画不是标签化的、空泛的,而是在具体事件中体现出来的。小说中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是普通人,文化素质不高,但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思想淳朴而个性鲜明。其中突出的表现就是见到外人时的内向和羞涩。小通讯员在“我”这个女同志面前,腼腆、拘束、害羞而胆怯,这些通过他送“我”到包扎所的路上一系列的描写可以看出;而背上始终插着小花足见他对生活的热爱,离开包扎所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可以看出他对同志的关心,在民工面临生命危险时,奋不顾身地用身体压住手榴弹,显示出他的勇敢和舍己救人。至于新媳妇,新婚三天,还沉浸在幸福之中,她身上表现出的是娴静、淳朴、善良、纯真和高洁。这些品质主要通过借被子与小通讯员的“矛盾”,在包扎所由害羞到主动为小通讯员缝补衣服、擦拭身体,并把唯一的嫁妆——印着百合花的被子捐出去等情节表现出来的。

不论是水生嫂们,还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特殊的时代,他们都无情地被卷入战争之中。他们虽然不懂得“苟利国家生死以”的道理,但是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义。在他们心里都渴望能够过着安稳和平的生活,但是当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时,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到战争之中。没有刀光剑影,他们用行动抒写着人情美、人性美的赞歌。

三、细节刻画的传神性

“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叙事类文章要生动传神而感人,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细节描写即对描写对象进行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表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一种写作技法。品读文章,看似不经意的信手着墨,仔细咀嚼,会从中感受到蕴涵的不尽之意。而文学作品中不朽的经典形象,正是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才体现出只是这个形象,而不是那个形象的独特意蕴。鲁迅先生笔下塑造的人物形象只属于鲁迅的,浙江人的眼,上海人的鼻子,北京人的耳朵,经过杂取种种,合成一体之后,在其他作家塑造的人物谱系中再也找不到雷同之人。与此同理,巴金笔下的人物、老舍笔下的人物、沈从文笔下的人物都被烙上鲜明的作家个性。这些个性的彰显,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而文学形象通过细节的刻画,不仅棱角分明,而且神形兼备。

《荷花淀》和《百合花》的成功,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在刻画人物时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荷花淀》在不同的故事场景中以不同的方式抓住不同的对象进行细致地刻画,以表情达意,塑造人物:“夫妻话别”中水生一句“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水生嫂手指微微震动,然后把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看似不经意的一笔,不仅写出女人非常关心丈夫,全神贯注地听丈夫讲话;又写出丈夫参军的消息,在女人内心所引起的震动。手指划破、鼻子发酸、为丈夫打點包裹等细致的描写,把对丈夫的依恋与离别的感伤转化为对丈夫赶赴前线抗战的理解和支持;“探夫遇敌”中,写妇女们飞快地摇的船像“打跳的梭鱼”,船激水发出的“哗哗,哗哗,哗哗哗”的声响等,这些细节不仅写出划船动作的飞快、熟练,表现望夫心切,也表现出妇女们遇到危险时的沉着、勇敢和能干;“助夫杀敌”,是正面描写战争,但作者没有把战争血腥的一面表现出来,而是抓住几个关键的细节,通过妇女们所想到的、所听到的和所看到的进行刻画,即完全是从人物感受的角度描写。

《荷花淀》如此,《百合花》的成功也离不开细节的描写。综观全文,细节描写主要从两次“伪装”、两写“馒头”、三描“百合花”、四绘“衣肩上的破洞”几个角度展开的:两次“伪装”,即小通讯员在枪筒里插上野菊花和树枝,以此体现小通讯员纯朴、自然的情趣,表现他对生活的热爱;两个“馒头”,在表现小通讯员体贴、关心他人善良品德的同时,也暗含着“我”对小通讯员的思念之情;三次“百合花”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借被”和“献被”上。在文中,百合花实体指的是绣在被子上的花朵,深层意还象征着人物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感情似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更承载着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意涵;四次“衣肩上的破洞”,尽管出现的环境不同,但从刻画小通讯员的性格角度看,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服务的,开始的羞涩、慌张,其次的忘我工作及“我”的惦念、关怀,再次的大公无私,一心扑在工作上,最后新媳妇的懊悔与内疚,及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文章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的同时,也让平面的人成为了立体的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恰当地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能够收到以一当十、画龙点睛的作用,不仅使人物形象大放异彩,还能够惟肖惟妙地展示人物的心理状态。“细节是情节最小的组成单位”,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有时候构成故事向前发展的链条,把各种线索串联起来,把人物关系紧密地编织在一起,使小说浑然一体。

四、环境描写的应情性

相较于人物形象和主题在小说中发挥主导性作用不同,环境描写是辅助性的,是起陪衬和烘托的作用。小说表现主题和人物刻画的侧重点不同,环境的设置也不同。但是,不论以什么样的特质呈现,都服务于主题的表达和人物的刻画。当然,不同的作家,选取题材的视角与表现主题的方式不同,环境表现出的特质也不一样。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老舍的北京风味,鲁迅的鲁镇风格,陈忠实的三秦大地……正是有了不同的环境勾画,才使小说世界表现出丰富绚丽的色彩。

纵观《荷花淀》和《百合花》两篇小说,它们同样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设置了特定的环境。只不过与其他的小说相比较,两篇小说呈现出别样的景致。之所以给予这样的定性,源自于两篇小说的环境描写与小说所描写的主体事件存在极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表现在特质上。两篇小说描写的是战争,既然是战争就离不开血腥,就少不了紧张;因为有死亡,也就带有悲伤的味道。但是,这两篇小说则跳出传统的表现思维,以别样的笔触描写场景。抗击日寇是艰难而残酷的,但孙犁在描写白洋淀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战精神时采取的是诗化和散文化的语言,为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创设了独特的“白洋淀世界”。四个场景,不同的人物活动,表达不同的内容,但画面始终是唯美的,欢快的,充满了诗情画意。文章的前三段“月下之景”,描绘的景物有皎洁的月色、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荷香,展示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同时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同时,月光之美、荷花之美、芦苇之美、劳动之美也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而荷花淀正午风光的那段“淀里之景”,把“密密层层的大荷叶”比作“铜墙铁壁”;把高高地挺出来“粉色荷花箭”,比作“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些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而且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展开;不仅如此,对荷花的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也暗示着白洋淀妇女们的成长路途——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

至于《百合花》,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设置不同的环境。第一处环境描写出现在故事开始不久,“我”和通讯员去包扎所的路上。下过小雨后的庄稼地,被“雨水冲洗的青翠水绿,珠烁晶莹”,就连“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可见面对这种美景,“我”的心情是愉悦的,所以连空气都是香的。但接下来“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呢!”一句环境描写完全破坏了这种氛围,将炮火置于美丽的清晨,用前后反差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人物的心情。至于包扎所的整体情况,交代清楚故事的主要地点。废弃的的小学,荒芜的野草,简陋的病床,忙碌的卫生员,无不体现了在战争环境下我军条件的艰苦,环境的恶劣;新媳妇的院子,短短一句环境描写,特别是“红额的门帘”和“鲜红的对联”是寓意颇深的;另外,故事是发生在中秋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战争本是残酷的、紧张的,而在战前对环境的描写进行艺术性的处理,可以将这种紧张与残酷的氛围渲染出来,收到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

叙事性文学作品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方式是独特的。在故事框架的支撑下,人物在具体的事件中活动,表现性格、表达情感。正是如此,对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解读与品味,抓住关键性的文本构成要素,在共性中发现个性,在一般中读出特殊——该文本是以这样的方式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这种安排方式是这个文本所特有的,是其他同类题材所没有的。这样的解读才是有效的,才真正有价值。

[作者通联:安徽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荷花淀百合花通讯员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百合花
一朵百合花
百合花
《荷花淀》结构上的两两相应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
白洋淀里盛开的美丽荷花——《荷花淀》“五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