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20-02-14徐永
徐永
社会文化水平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在初中的语文教学目标中,阅读教学是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全方位的去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初中是学习的基础阶段,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问题设计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做法能够很好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在我国新课改的影响下,各学校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已经逐渐进入学校课堂。问题式教学是通过在语文课堂上提出各种各样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清晰的思维,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应用问题式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去制定合理有效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去寻找什么样的问题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有较大程度上的提升。
一、合理设置导入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导入是教学课堂上的一种艺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好坏影响着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導入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阅读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分析导入问题的同时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置导入问题的时候,问题不应该太难,应处于难度的初级阶段。因为在阅读课堂的开始阶段,学生对课文内容是不熟悉的,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较大,会极大的打击学生的信心。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头,通过设置导入问题来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进行课堂导入环节的时候,教师应该时刻抓住对学生的阅读引导作用,情景设计是导入问题的一种常用手段。
比如说在学习《背影》一课中,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可以进行这样的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孟郊有一首《游子吟》的诗吧,让我们一起来进行背诵……这首诗告诉了我们母爱是伟大的,它就像江河中的水激荡儿女情怀。那么,在我们的心中,父爱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在你读完朱自清的《背影》后,你认为文中提到的父亲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呢。”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让学生进行语文课堂阅读,并说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最后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归纳为“教之严”“爱之慈”“气之刚”这三个方面。这样既能使课堂教学有条理的进行,还能让学生很好的掌握阅读文章的技巧。
二、积极开展探究提问,促进学生讨论
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做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其中阅读设计中开展的问题应该深入文章的内容,提出一些分析文章重点内容的问题。在进行具体的探究提问时,教师应该和文章作者进行充分的接触,在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后,提出更合理的问题。比如在面对一篇新的文章时,教师对文章中的重点段落进行相应的提问,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篇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有积极影响。
除此之外,对于问题的设计应该主抓文章的关键字,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思路。比如说在《在山的那边》一文中,文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山”和“海”两个字,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文章的关键字来进行提问。比如问这两个字在文章中具体指什么。让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应该进行相应的指导,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他们。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是依据文章的重点难点,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三、合理开展总结提问,善于归纳总结
通过了探究环节之后,学生对文章内容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来回顾整篇文章,对文章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更高程度上的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在总结环节提出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概括性的,一类是启发性的,其中概括性问题是贯穿全文的那种,比如说在《春》这一阅读教学中,教师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要用‘春当作题目;在作者的眼中春是什么样子的”等这类问题,通过这类问题,学生就相当于抓住了文章的主线,带着这类问题去进行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另一类是较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抓住文章的内涵。比如说在讲解《散步》一文时,这篇文章是以亲情为主题的,文章中把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转化为家人散步这一情景,在学生阅读完之后,可以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三代人一同散步的场景多吗”这类问题。这种启发性问题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在课堂上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在教学过程中,它是把学生当成重要主体,利用有效的问题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使得语文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作者通联:江苏新沂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