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融合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策略

2020-02-14龙春

课外语文·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涯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

【摘要】中学生开展生涯规划旨在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并明确学习目标,最终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中学生生涯规划,需要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生涯规划;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1-0014-01

【本文著录格式】龙春.高中语文教学融合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策略[J].课外语文,2020,19(01):14,16.

学界普遍认为:“生涯”即生活中各类实践的演进方向与历程,融合人在一生中不同的生活角色与职业,并表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形态。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希望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让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这一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其中人文性决定了生涯教育的各种元素,而工具性则会对终身的学习能力造成影响。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合生涯规划对中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相关学者作进一步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融合中学生生涯规划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深度明显增加,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明确学习目标。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一般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为改善这一情况,可与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学生生涯规划的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今,社会中的人才竞争异常激烈,许多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人才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学生轮流担当课堂主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对学生日后的就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学生生涯规划的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在建构主义学习论与人本主义学习论中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实现。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并设置针对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自主学习时,教师也要承担引导的作用,确保学生的有效学习。在长期的自主学习下,学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与工作。

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学生生涯规划的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改中明确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而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引发学生思考,并进行探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通过情境特有的视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开阔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视野,敢于突破常规的学习思维和方法,这对学生未来的就业、择业也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二、高中语文教学融合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具体策略

(一)挖掘教材,明确教育元素

在语文教材中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元素的挖掘,不仅可拓宽生涯教育的传播途径,还能丰富生涯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依托课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而对生涯规划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接下来便是对教材的拓展,致力于构建跨越时空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其中产生的体验也是来自多方面的,这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度。最后就是教育元素的整合,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完善化,这对学生自我认知的加强与发展道路的选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之后设计问题:全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你从中学到了哪些品质?这在你们的生涯规划中有什么指导意义?而学生在接收这些问题后,便可自行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得出“应学会宽容他人、知错就改”的结论,这不仅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还能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人格得以升华;还可将现代类似的故事引进,培养其爱国精神。最终在完成该节课的教学后,还要帮助学生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加丰富。

(二)设计环节,加强学生认知

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之所以在社会各界被广为推崇,主要的原因就是其不仅着眼于高考,还会引导学生对未来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明确自身的个性、喜好,并在树立远大人生理想的同时应对紧张的学习,进而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与效能,通过不断奋斗达成学习目标。对此,教师应全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现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通过不同的形式与内容,让学生逐渐成为语文学习与生涯规划教学活动中的探索者与发现者,建立起主体意识。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确保学生对事保持理性,并学会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抉择未来的路。

例如在讲解《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可引导学生侧重于学习马克思为追求梦想而坚持不懈的品质,并体会马克思思想所蕴含的精神,要求学生建立一种快乐、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为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在课后,教师还可以“我的人生理想”为题,让学生基于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写一篇文章,下节课要求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同学来讲解与展示作文内容,之后进入自由提问环节,调动课堂的氛围。通过对教学环节的有效设计,可让每个学生均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实现对生涯规划的深层领悟。教师在最后应进行全面、系统的点评,并分析、总结教学内容,形成相应的知识框架。

(三)加强实践,定位生涯方向

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偏重,进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与接触社会,因此难以定位自己的生涯方向。对此,教师可依照教学内容来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熟悉社会环境的同时,实现生涯方向的准确定位,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出路。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文章主要讲述了諸葛亮对刘禅的一番谏言,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这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你从诸葛亮的话语中得到了什么启发?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你要如何做?这时学生就会进行思考,得出不同的答案,包括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交朋友时要与正直的人接触、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做事需慎重考虑等。就是通过这层层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对教学内容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此外,还需注意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教师可利用周末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中的工作类型,体会想象与实践的差别,进而保证生涯规划目标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四)拓展阅读,树立生涯目标

除教材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外,还需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资料应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以此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并能让其学会从多个角度与层次来学习,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尤其可推荐其去阅读一些关于励志方面的传记或是著作,包括《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我为什么而活着》等,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并为之而努力。这样一来。不仅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拓展其知识视野,还能够培养学生生涯规划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这一特殊教育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具体要求,通过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应用挖掘教材,明确教育元素、设计环节,加强学生认知、加强实践,定位生涯方向、拓展阅读,树立生涯目标的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子顺.基于生涯规划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新思考[J].考试周刊,2017(98).

[2]杨昇华.浅谈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操作[J].新课程,2017(4).

猜你喜欢

生涯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