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探究

2020-02-14陈昱伶

艺术评鉴 2020年1期
关键词:钢琴教学对策研究学前教育

陈昱伶

摘要:钢琴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该专业钢琴教学在目标、模式、实践、评价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对此需要有充分的重视,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路径,使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关键词:学前教育  钢琴教学  存在问题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106-03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具有专业幼儿知识,可以在托幼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对幼儿教育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整体大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获得了多方面的提升。但是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破解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模糊

只有树立起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才能引领整个教学朝着既定方向发展。“钢琴课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还要起到对学生人生、文化、艺术的教育等作用。”[1]从实际来看,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目标都是较为模糊的。对为什么开设钢琴课程、学生应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学习到何种程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缺乏明确的认识。所以很多学校都照搬了音乐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模式,造成了所学和所用之间的脱节。

(二)实践能力薄弱

之所以学习钢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为了让学生今后在幼儿教育中,将钢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具,以更好的开展教学。所以在校内期间,要求学生实现“会弹会教会用”的目标。但是多数学生只是达到了“会弹”的目标,可以演奏具有一定难度的乐曲。在钢琴基础教学和钢琴弹唱等方面,都与现实需要有着较大的差距,没有充分发挥出钢琴课程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在当下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仍然以“讲述+示范”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是一种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常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保证教学沿着教学计划进行。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学生仅能被动的接受。自身的学习意愿难以得到满足,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难以得到有效激发。

(四)教学评价缺失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保障环节,具有诊断和导向作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评价明得失,知进退。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都存在着没有评价,或者评价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如很多学校的评价方式都是让学生演奏一首曲目等,在评价内容上背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评价形式也过于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出评价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进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钢琴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以满足幼儿教育需要。可以归结为“会弹会教和会用”。“会弹”是指可以演奏中等难度的中外钢琴曲,并具备相应的钢琴理论知识;“会教”是指掌握一定的钢琴教学法知识,可以进行初级阶段的钢琴教学;“会用”是指可以利用钢琴开展一系列专题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很多音乐歌舞类教学和活动,都离不开钢琴的帮助。要求教师善于利用钢琴来提升教学和活动的质量。在明确了这个培养目标后,也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和选择。在乐曲演奏方面,不能过于求新求深,学生只要可以熟练演奏一般难度的作品即可。在钢琴教学方面,应加入一些钢琴教学法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如何开展钢琴教学;在钢琴应用方面,则要以弹唱和伴奏训练为重点,并多开展一些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实践钢琴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以真正的为我所用。所以说,只有目标的明确,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教学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避免南辕北辙情况的出现。

(二)提升实践能力

学以致用是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根本目标。针对当下学生仅会演奏乐曲的现状,要重点提升学生教学能力和应用能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让学生观察自己是如何教学的,详细向学生展示教学全过程。这种耳濡目染可以让学生在今后教学时自然的发生角色互换。在此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多开展一些模拟教学活动。每一个学生都要担任教师并开展教学。其次,学校和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一方面,要多给学生提供舞台表演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舞台实践能力,克服紧张、焦虑等,今后不管是什么场合,只要是站在舞台上和钢琴前,一定都是落落大方和从容自如的。另一方面,可以与当地幼儿园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如共同排演节目、参加演出等。当下,已经有很多地方高校,就地方音乐文化与幼儿以艺术教育的融合进行了专项探索,并获得了良好的成效,值得学习和借鉴。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定期安排学生进行实习,签订用人协议等,以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接轨。

(三)丰富教学模式

“过去的教学观是以知识为中心,而不是学生为中心。相同的内容,不同的方法,效果肯定是不同的。”[2]在以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先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进行示范,学生课下练习,下次上课时教师再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看似有条不紊和按部就班,却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所以教学模式的丰富与革新已势在必行。比如小组课模式。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在六人以上,十人以下。这种小组模式,既是集体课模式的缩小,也是单人课模式的放大,兼具两种模式的优点。因为小组成员的水平都较为接近,所以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节省了师资、设施等教学资源。又因为小组成员数量不是太多,所以教师仍可以进行单独指导。而且这种模式下,从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其教学效果是传统模式所难以比拟的。又如任务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乐曲演奏、教学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制定成一个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整个过程都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教师仅起到帮助和辅助作用,从而使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四)完善教学评价

完善的教学评价,可以让师生对教与学的状况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以趋利避害和扬长避短。结合专业和课程来说,主要应该在评价内容、形式和主体三个方面予以加强和完善。在评价内容上,传统的曲目演奏无疑是自欺欺人,所以要以“会弹会教会用”為标准,制定出立体化的评价内容体系。主要内容包含乐曲演奏、钢琴教学法、钢琴教学实践、钢琴弹唱、钢琴伴奏等。多项内容没有主次之分,都是学生应该全面掌握的,对此可以模块化的形式予以呈现,并分别在总成绩中占有不同的比例。在评价形式上,面对多元化的评价内容,量化制这种单一形式显然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应该实施点评式、档案袋式等多种评价形式,并力求评价的客观与真实。在评价主体上,教师是传统教学中唯一的评价者,但是一方面,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面对几十名学生时,很难保证及时评价、有效评价;另一方面,只有评价主体的丰富,才能获得评价效果的丰富。所以要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入学生评价、幼儿教育专家评价等更多的评价主体,他们来自不同立场、角度的评价,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丰富,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幼儿教育的大发展,对幼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钢琴作为幼师今后从事幼儿教育的一门基础知识和技能,对幼儿教育和幼师的个人发展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校内期间就要达到“会弹会教会用”的目标,才能真正的为我所用,满足幼儿教育的需要。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当下教学中存在的多种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路径,希望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之用,推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黄国荣.浅论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价值取向[J].当代音乐,2016,(03):47.

[2]吴隽.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创新[J].当代音乐,2016,(18):26.

猜你喜欢

钢琴教学对策研究学前教育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