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院校书法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2-14吴亚宾

艺术评鉴 2020年1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艺术院校现状

吴亚宾

摘要:艺术院校书法教育是高等书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良好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本文在对当下艺术院校书法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山东艺术学院书法教学为例,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就如何探索当代艺术院校书法教育的新途径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艺术院校   书法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1-0042-04

书法教育自古就存在且一直延续至今,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蒙学”教育,对于蒙学教育,朱熹《童蒙须知》中对执笔、坐姿、字体等皆有明确记载,后从鸿都门学、弘文馆发展至如今的学科专业教学模式,其良好的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正确引导、中国书协及各地书协的大力倡导,以致现在的书法教育涵盖了小学、中学、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各个层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书法教育体系。在高等书法教育方面,艺术院校书法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培养的历届书法专业人才对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以及解决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师资短缺等问题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然而,笔者认为艺术院校书法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譬如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快速发展。

一、课程设置

据统计调查,全国现共有13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有书法专业,其有设立在美术学院,有设立在文学院,也有部分院校成立了书法学院。各院校书法专业培养方向大致有:书法学、书法学(师范类)、美术学(书法教育)、美术学(书法篆刻)、美术学(书法与设计)、美术学(中国书画鉴赏)、美术学(书画鉴定与投资)、绘画(书法方向)、汉语言文学(书法方向)、设计(书法方向)、视觉传达(书法)等。笔者认为,书法专业设立所在院系的不同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然而,正是由于高等院校本身的差异性才会产生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实为“求同存异”:其同在于响应国家号召,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文化艺术传承者;其异在于培养方向的不同会造成同一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势、社会分工差异,从而促使社会各个层面皆有书法艺术的宣传与弘扬者,进而促进书法艺术的普及,以提高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与文化情操,真正做到传统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虽然“求同存異”是好事,但是也难免会因为书法专业在高等院校开设时间之短而导致其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尤其是部分师范类与综合类院校。

以笔者所在山东艺术学院为例,本校书法专业于2003年设立并开始本科招生,当时隶属于美术教育系。2005年美术学院成立,书法专业改设在中国画系。同时根据专家制教学模式的要求,成立了书法工作室。在书法教学上,提出并确立“立足传统、强调素养、注重提高创作与研究能力”和“临摹—体悟—创作三位一体”教学理念,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书法理论与创作系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胜任书法文化艺术事业与产业方面所需的研究创作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见表一)方面,理论与技法兼顾,将书法与文学、美术等学科知识密切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一提的是现当代书法创作理论课程的开设,通过对明清以后民国书家以及现当代书家书法艺术全方位地解读与批评,进而反观现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其他综合类、师范类院校是有所不同的,其从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艺术启发与思考。此外,本校书法专业的教学特色是充分利用山东地域碑刻资料丰富的条件多次进行艺术实践考察,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与引导下体悟经典,扎实传统;同时,聘请国内外在书法理论与创作方面较权威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然而,笔者认为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就要不断发扬,不好的地方我们就要积极改进,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本校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虽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但亦存在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可以在四方面加以完善。

(一)开设诗词题跋与诗词格律课程

纵览整个中国美术史与书法史,历代文人画家大多都拥有一手好字与良好的文学素养,尤其是宋代以后。以“元四家”为例,其诗词题跋内容占据整个画面较大比重,乃整个画面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只是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可见,诗词题跋不仅是书画家笔墨功夫的完美体现,也是书画家文化修养、文学趣味与个人性情的具体表现。对于诗词题跋的学习,张索曾提出:“学习题跋写作可以以《集古录跋尾》为径,领会古人语势、文法,务以平正为先,旁参《东坡题跋》《山谷题跋》等,融贯奇思妙悟”。[1]这种课程安排,笔者认为值得借鉴。此外,诗词格律课程的开设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对诗词格律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懂得诗词创作的规律,为其将来进行诗词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亦可以避免现当代一些书家盲目抄袭唐诗宋词进行书法创作的现象。

(二)加强对古典文献学知识的学习

丛文俊曾说过:“书法的第一品格,必是基于文字的书写,所有书法理论都起源于文字学”[2]。而对于文字学的学习,笔者认为除了文字学概论、古代汉语等基础知识课程外,还应开设古典文献学课程。通过对古典文献学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进行古书阅读、如何避免古文误读与不同版本的校对等等是极其重要的,就像有部分学生读了许多书法以及与书法专业相关的理论书籍,到最后还是不会写文章,这就是缺乏对古典文献学的学习以及论文写作技巧带来的后果。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书法专业人才,应当不仅局限于书法理论与技法的学习,还要培养一种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能力。

(三)进行尺牍文本释读,以及当代书信的创作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书法艺术虽由传统的书斋走向展厅,但是其本身的人文内涵也随之而减少。历来学书者皆知,尺牍学习极其重要。因为尺牍是古人记事、与人交往的一种载体,是其心境在笔下的真实流露,是其学书之法在字里行间的自然流淌,这是最动人的书写,最自由的表达。同时,其内容本身即有可读性,再加之书法技艺的外现,实为“艺文并茂”。反观当代书坛,书家多为抄写唐诗宋词、古体骈文,少有自作诗词文章以表心境之作品,其缺乏文人情趣,亦丧失书法作品本该有的“艺文并茂”。因此,笔者认为开设书信写作课程有其必要性。通过书信写作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另一方面使学生的书法创作日常化,将书信以书法作品之载体呈现出来,丰富了书法艺术的文本意义,也增添了书信本身的人文价值。在当今“书法展覽满天飞”的社会背景下,将书法展厅文化回归传统书斋文化,会少些浮躁之气,多几分文雅之味。

(四)重视所开理论课程,增加课时量

作为区别于社会艺术培训的艺术院校高等书法教育,注重技法学习固然没错,但是在书法教学中,也要强调文史哲理论知识的学习。譬如,我们分析任何一位书家的生平经历、艺术交游、书法风格、书学思想等都要结合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新时代的文艺作品也要结合时代、反映时代、歌颂时代。然而,现在大多数高等院校书法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即“理论课程的开设局限于表面”,不能密切联系作品而落实到实处,以致学生仅仅学习以应试背记的方式来对待上课、对待考试,缺乏深刻的研读与思考,更不要谈出什么理论成果了。笔者认为,我们对待历代书家作品的来龙去脉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像社会上的一些“书匠”一样,只重视书法临摹与创作,而忽略了技近乎道的“道”。从古至今,书法技艺多被称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古人多以收藏家、鉴定家、诗人等身份闻名于世,而不是所谓的“书法家”。由此可见“字外功”的重要性。因此,在书法专业学习中,我们要注重文史哲知识的学习,牢记“书法儒释道一体”,多思考,多总结,多深层次挖掘历代书家书风形成及其演变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古为徒,置身古人情境,与古人面对面对话、交流。

二、师资力量

当今全国高等院校书法师资多由书法专业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硕博人才构成。譬如,首师大书法专业教师多由文学专业毕业的硕博人才任教,从其所设立“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不难看出,凸显了“书法文化”在新时代的教育意义与文化内涵。而据笔者所知,多数院校的书法专业设立在美术学院,将书法设置在整个大的艺术范畴内,彰显“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也有部分院校书法专业设立在文学院,例如太原师范学院、西南大学等,以重视书法与文学的密切关联性等。笔者认为,无论是“书法艺术”,还是“书法文化”,其核心要义是不变的,正如熊秉明所言:“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然而,从近两年高校书法师资引进来看,高校对书法专业教师要求甚高,硕士人才基本已不招,这就造成有较好书法理论与技法的专业人才被拒之门外。笔者认为,师资引进注重学历无可厚非,但同时也要强调其本硕博是否是书法学或书法研究方向,尤其是本科。因为本科书法教学相对硕博阶段最为系统,也是扎实基本功的重要过程,对其未来进行高校书法教学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据笔者调查,现在有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大多数本科不是书法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考书法研究生,其凭着自身文化基础的优势攻读书法研究生,但是有一个弊端,其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与系统的专业技法训练,最后造成所谓“书法博士不会写字”的社会现状。因此,笔者认为高校书法师资引进至少要强调本硕为书法专业,而不是要一味强调“985”“211”院校优先,因为从知名大学毕业的学生未必就是专业性强的,也许书法专业在其学校里只是个不起眼的专业。

在山东艺术学院书法专业师资方面,比较注重引进理论与技法兼顾的专业人才,而且对其本硕博专业与研究方向的要求极为严格,对学术研究与创作成果亦有相应规定。现引进的师资人才皆为书法博士,且皆是集理论与创作于一身的专业人才,其对本校的书法专业发展必将起到良好推动作用。而且重要的是,本校现今已成为全国首个艺术、美术院校成立书法学院的单位。王力克校长曾强调:“新成立的书法学院,不追求规模夸张,而是在已有基础上,致力于特色发展,依托综合性艺术院校丰厚的土壤,计划将书法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在硕士、博士学位层面的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努力走在全国前列”。[2]而要想将书法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二级学院,其师资引进定会更加专业化与全面化,笔者坚信本校书法专业发展会越来越好,在不久的将来会在全国起到一定的引领模范作用。

三、历年本科招生及就业情况

在山东艺术学院往届毕业生中可以看出(见表二),除了2019级(第十三届)以外,往年招生每届平均20名左右,遵循精英化教育模式,在校期间对学生理论与技法学习提出了严格要求,且毕业要求每人至少完成5件书法篆刻作品。据统计,在本校已毕业学生中,大约有85%参加过省级以上展览且多次获奖入选,80%学生已加入山东省书法家协会,部分学生多次入选中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展览,或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大约有10名学生已加入中书协,比例约为1/18;有60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约为1/3;有5名学生考取博士研究生,比例约为1/24。由此可见,本校书法专业考取硕博研究生与加入中书协情况等与全国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还是较为可观的。

然而,据笔者调查,本校乃至全国其他艺术院校书法本科毕业生除了考取研究生之外,其他主要分布在中小学、博物馆、画院、杂志社、报社、出版社、各地方书协、拍卖行、艺术培训机构,也有部分学生考取公务员、做职业书画家或转行等,虽然专业人才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对普及书法教育、提高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与文化情操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也面临着两个严峻现状:其一,大多数中小学招书法教师将其设置在美术教师范畴内,这就造成书法专业教师还要考美术教师要考的科目,譬如,素描、速写等,而大多数高等院校书法专业均不开设含西方绘画的基础课程,这就造成书法教师进入中小学任教的障碍。从其招聘考试要求亦足以看出,书法教师相对美术教师而言接受度还不高,易被边缘化,甚至许多地方中小学书法课程仍由语文教师兼任等。因此,笔者认为中小学教师招聘应当将美术教师与书法教师分开设立标准进行招聘,从而凸显书法教师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其二,书法专业毕业生真正考进好的事业单位并不多,多数从事艺术培训与职业书画家。对于以上现状,笔者认为要开展社会调研,未来五年、十年对书法专业人才的存量、用量,分门别类,制定招生,避免招生、选专业与社会用人两张皮。此外,高校应与各大省市级博物馆、书画院、报社等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与实习工作机会,增加其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即现今艺术培训对办学资质要求并不严格,这就导致其他非专业人才进行艺术培训,有的将其作为副业,收费标准压得非常低,以致真正的专业艺术培训无用武之地,乃至最后只能维持现状或办不下去。因此,笔者认为应对书法艺术培训的办学资质提出相应标准,即必须由书法专业人才任教且具有进行书法教学的教师资格证。不要让大多数人总是怀着“只要书法写得好,人人都可以进行书法教学”的错误观念,要知道书法专业在当今中国高等教育中已形成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教育体制,有其系统而独特的教学模式与培养方式。正如陈振濂所言:“书法教育是教人如何欣赏和创造艺术的美,而识字、写字教育是教人如何能辨识并写端正汉字,这是两个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目标”[3]。可见字体书写端正是基础,最重要的是通过书法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文化内涵。然而,这就需要书法专业人才加以引导与培训。因此,只有合理调整中国教育体制,不断改善每个人的意识观念,将高校书法教学模式与社会所需人才相契合,高等书法教育的发展才会越走越远。

四、结语

总之,目前我国的高等书法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要从本质上改变这一现状不仅需要从本文所谈及的三方面入手,同时还要结合自身院校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于现今高等书法教育,张索曾提出:“书法技法与传统文化在高校书法专业教育中应当是双轨并行、相得益彰的”[4]。笔者认为在高等书法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将传统文化与书法技法相结合,更要注重使学生学会以一种研究的方式对待专业学习,而不是为了应试考试而学习,这样的学习缺乏深入的思考与诚挚的热爱。此外,在高校书法教育中,对学生文史哲理论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索.高等书法教育“传统文化落地”的思考——以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书法,2018,(11).

[2]“传承与开拓——新时代中国书法高等教育国际论坛”[DB/OL].2019-10-20.

[3]陈振濂.书法教育学[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

[4]张索.高等书法教育“传统文化落地”的思考——以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书法,2018,(11).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艺术院校现状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提高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初探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