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2020-02-14谭佳欣
谭佳欣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过去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存在审批环节过多、采购周期过长,采购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为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政策要求,坚持“放管”结合,进一步实行简化放权,优化服务质量,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本文阐述了高校政府采购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对放管服理解缺失、采购制度不完善、缺少集中化采购平台、缺少专业人才和有效的监督体系等。为适应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做好高校采购服务工作,在充分理解“放、管、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包括: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制度、建设信息化的集中采购平台、建立完善的采购监督体系、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采购团队等。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才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更好地为高校的教育和科研服务,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采购 放管服
一、前言
由于过去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审批环节过多、采购周期过长,采购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的突出的问题为落实国家政府对采购管理制度的改革,财政部于2017年国庆节起正式实施了重新修订的《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在新办法实施以后,在政府采购领域,各级政府部门以财政改革为主线,减少采购的审批环节,增加了对政府采购的改革和监管,提高了服务效率。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明确高校是使用财政资金的事业单位,其使用的财政资金应当纳入政府采购范围.本文以高校政府采购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放管服新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二、高校政府采购的形式和特点
政府采购分为两种模式: 集中采购;分散采购。集中采购有两種形式:政府采购和部门采购。政府采购中心负责招投标,部门采购负责各部门,分散采购负责超出政府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的采购项目。
在高校,政府采购的方式主要采用分散采购的模式进行,政府采购的设备主要是用于教研所需要的专业的科研仪器设备等,根据高校政府采购的组织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高校有自己的招标采购中心部门,是高校独立的组织部门,统一管理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是一种新的模式;二是现在高校普遍使用的一种模式,既高校成立政府采购领导小组,统筹管理高校的政府采购工作,小组又分为多个工作小组,分别负责基建、维修、设备与服务等项目的采购工作;三是按照政府采购项目与各部门职能的不同分类,依靠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政府采购工作,这种模式学校不能进行协调统一。以上三种模式优缺点明显,由于缺少专业的人才,招标采购中心就成了项目的二传手,以委托形式的,现在已经没有实际意义。
由于高校是事业单位,属于教育系统,与其他政府采购又有不同之处,有其自身的特殊的地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于高校下级组织层次多,分散了管理权限。高校作为一个行政主体,组织结构设置复杂,下属机构分为党政机关、院、系、研究所等,有的高校还可能有多个分校区。为保证高校正常教学、科研体系的正常运转,高校一般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工程、服务、货物等采购的经费由管理集中在校一级,每年的年度经费预算审核完成后,党政机关、院、系、研究所都可以自主使用本单位年度预算经费;二是资金来源广泛。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财政拨款和非财资金,非财政资金涉及人和企业等多个方面。高校已经不能作为纯粹的事业单位,在使用不同渠道和性质的资金采购工程、服务、货物等时,遵循上级主管部门或出资人的要求,将采用不同的管理和核算形式;三是高校的任务就是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为了满足不同学科门类和专业门类的需要,仪器设备的需要不仅种类多而且是跨学科和专业的,对仪器设备的性能要求高,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性能,仪器设备的需求具有明确的意向性,必须明确严格执行采购计划。
三、高校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采购经费的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和科研项目专项经费,我国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时间不长,起步也比较晚,高校采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没有充分理解放管服内涵
自2015年厅《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个别高校对“放管服”政策宣传不到位或者不宣传,在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有的过于放,监管不严;有的管理过于严格给高校政府采购带来困难;甚至有些地方高校的基层部门不知道还有这一政策。
(二)采购制度不完善
采购程序复杂、严格使采购周期变长,严重影响了采购的工作效率。在高校,采购工作是一项敏感、责任重大的工作。从采购的预算、申请、执行、监督等工作都有一套完成的工作流程,尤其是某些使用财政拨款采购的大型仪器设备,这些设备昂贵,这种情况下使用单位需要填写的表格非常多,采购程序非常复杂。从调研开始到仪器设备验收完毕,可能需要半年或者更长时间,使用单位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还可能影响科研的进度。
(三)缺乏信息化集中采购平台
现在各个高校都使用很多的采购平台,这些采购平台包括中国招标与采购网、中国招投标网、各级政府采购网以及企业开发的招标采购网站等,来满足高校采购项目的需要,这给高校的采购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这其中也存在很多管理上的问题。从短期效果来看,操作程序复杂,工作繁琐,工作人员需要在不同的平台注册账户,必须熟悉各个平台的操作。从长期效果来看,使用多平台对于高校采购管理的数据不利于整理,给数字化校园建设带来困难。
(四)缺乏专业采购人才
高校使用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专业化程度高,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有难度,得不到很好的效果,还可能流标。高校需要的仪器设备主要用于教学和科研,在科学研究方面需要专业程度高的仪器设备。只有设备指标高的设备才能产出科研成果,还有科研人员的使用习惯和偏好,都会给招标文件的编制带来困难。招标文件中设备指标宽松,可能达不到科研人员的使用要求;指标严苛,又可能发生流标现象。
(五)高校政府采购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监督采购工作的主体责任没有明确,采购的监督工作,没有落实。采购监督工作形同虚设,在采购审批、招投标环节都有一定缺陷。在审批过程中,一些职能部门完成采购的需求、难过审批、监督的所有工作,这种工作的交叉使采购部门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在招投标过程中, 走过场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有效监督的缺乏,是的一些供应商在招标过程中采取“串标”“陪标”等,是招标工作失去公正性。
四、“放管服”形势下高校如何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政策要求,坚持“放管”结合,进一步实行简化放权,优化服务质量,增加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研究项目资金、会议费用、差旅费用、基建和教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权限的管理,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加强采购过程管理的同时,加强对违法乱纪行为的查处。该意见同时表明,要求高校和科研单位完善其采购管理体系。在采购过程中做到程序公开化、透明化。
(一)充分理解“放管服”的内涵
“放”的意思是下放。明确高校是政府采购的主体,对财政拨款和专项资金的落实结果负责,承担确定采购需求、落实采购政策、采购信息透明、严格验收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等五大责任。一方面需要明确的是这种放不是无原则的,要求高校做到自律并加强自我管理,高校的采购管理部门根据相关的法律,可以自主选择采购方式。另一方面是对评审专家的选择,高校采购自主选择评估专家,并不用从本从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中选择,单位的人员也可成为采购项目的评估专家,从事采购项目的评审工作。
“管”就是加强监督,放权不等放任自流,高校应加强政府采购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以按级别授权、按岗位设权、按项目行权为主线,通过制度的制定、机制的健全、控制风险、措施完善、流程规范的内部运转和管理体制做到在高校采购过程中合规合法、运转高效、风险受控和严格问责。
“服”就是优化服务,提高效率,上级单位在把握总体原则的前提下,为下级做好服务工作。管理职能部门要在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同时,为他们做好服务工作,简化程序,提高对他们的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文本、科研优先的原则,做到廉洁自律,尽可能做好科研人员的服务工作。
(二)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
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可以缩短采购周期,而且可以提高采购质量。一是对仪器设备准确定义,对教学和科研所急需的设备、配件和耗材要采用特事特办的原则,使采购流程更灵活、便利,这样就能使采购周期缩短。根据采购金额的不同进行分类管理。通过采购部门领导集体研究决策审批,经过高校采购管理部门审核后就可以直接采购,这样简化了采购流程;分散采购定额与公开招标定额之间的采购项目,需要由学校招标领导小组给出意见,在报送主管领导审批的同时,要向财政部门备案;公开招标限额以上的采购项目,关于这类项目国家没有明确的简化流程的实施方案,必须对相关程序严格审批。二是对于国家限额以下的设备、工程、服务等采购项目,要以遵循竞争机制作为出发点,根据国家政府采购相关的政策,高校采购管理部门要制定响应的采购管理办法,采用在校内进行公开招标、 竞争谈判、磋商以及单一来源的采购方式,这样就使采购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三是简化采购程序,对于公开招标限额以上的项目,公开招标如果失败则改为非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在公平正义的原则下,在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使采购周期缩短。五是对一些独家生产或代理的仪器设备,单一来源的采购模式使用是最佳选择。
采购预算管理、采购实施、签订合同、验收和固定资产管理是采购活动中重要的几个环节,把这些工作职能梳理清楚,建立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配合的体系,在各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让各个职能管理对这些信息及时掌握。实行预算管理统一化,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要对高校采购的整体规模、实施方案尽早确定,以经费为源头,预算进行控制,防止预算不到位、预算的金额不足、预算编制错误等问题的发生,使高校采购从环节上出现问题。供应商评价体系还可以给各职能部门提供共享的信用信息。综合采购结构的利用分析,还可以为预算、需求以及评审三方提供有效反馈。
(三)建设信息化集中化采购平台
建设集中化采购平台可以把高校采购实现数字化的进程推向新的高度,在互联网思维影响下,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使采购效率大幅度提高。采购工作人员只要在学校门户网站上通过认证后,使用一个账号就可以对采购项目进行管理,并且在开标过程中实现全程无纸化、自动化办公,不仅降低了采购成本,还实现了采购过程效益达到最大。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科研人员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能够使財务部门制定准确的预算金额;而专家数据库的建立,可以科学规范采购的评审工作,提高校采购的管理水平;对采购数据进行动态管理,使采购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帮助采购管理部门提升决策水平。
(四)建设一支专业化采购团队
建设一支专业化采购团队,伴随高校采购制度的不断完善,在相关领域国家在不断推动改革,高校采购工作的内外部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由于采购项目越来越复杂;落实政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供应商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也在增强的情况下,在一定的政策扶持下进行采购队伍建设,使各个岗位达到高校采购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使采购团队的水平达到专业、规范化,使其能够高效得为采购活动服务。
(五)完善高校政府采购的监督体系
高校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成立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按工作职能设置确认、评审、验收等岗位,明确采购、财务、业务相关职能部门在政府采购中的职责,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内部控制机制,对重点环节进行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管理,如编制预算,计划实施、确定需求、组织采购、验收、答疑、处理投诉、监督、检查等。根据采购项目的资金额度、重要性,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将高校重大采购项目如大宗物资、重要工程、贵重仪器设备等采购严格按照“三重一大”原则的要求,采购部门组织会商,实行集体决策,严禁在采购过程中出现无预算采购、欠款采购、化整为零采购、改变采购方式等违法违规行为。
高校的采购管理部门是高校反腐的重要领域。廉洁、诚信、自律是高校采购活动对采购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要让采购人员树立廉洁的工作理念,控制腐败风险,严防采购工作中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加强监管,并形成一套健全的长效制度,坚持不懈。梳理业务的各个环节,经过系统分析把采购的风险降至最低,根据防控的风险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排查整改后,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对内部控制,在信息系统中将各项制度固定化。监督体系的建设,需要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配合下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采用多种多样的监督方式,在质疑、投诉、检举的反馈、受理渠道上做到畅通无阻,通过不定期的检查、考核来发现高校采购中的问题,设置监督举报电话、信箱、举报电子邮箱等多种举报途径,对发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管理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采购监督管理体系得到完善。
五、结语
“放管服”是体现了国家正在逐渐转变政府职能的发展趋势,是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条件。放、管、服三方面相辅相成,放权不是真正的目的,它只是一種手段,只放不管就会给高校采购工作带来混乱,不放只管则没有任何的改革的作用,最终放与管都是以服为着力点。“放管服”改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之举,直接关系到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否。“放管服”实质上是一场政府的自我革命,其目标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而高校政府采购作为连接高校和市场的枢纽,是接触市场的前线阵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更要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制度,建立专业的人才团队、建设信息化集中采购平台、建立完善的采购监督体系。在未来,各地高校都应积极探索和推进高校政府采购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加快高校政府采购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为中央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兆枫,蔡南琪.《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评述[J].招标采购管理,2015(3):25-27.
[2] 李广.高校招标采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招标,2018(49):20-23.
[3] 王浩百.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务实[J].中国市场,2016(36):48-50.
[4] 徐强.“放管服”背景下对高校政府采购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7):18-19.
[5] 尹士珍.“放管服”背景下的高校政府采购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9(21):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