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经验与启示

2020-02-14潘洪相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民族地区启示

潘洪相

摘 要:由古至今,无论中外,政府治理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地区的政府治理,因其独特,尤为引人瞩目。虽然历史上中外民族地区政府治理与现今的政府治理理念不甚相符,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问题已有千年之久,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共通性经验,对当今民族地区政府治理多有借鉴和启发。追溯古代几千年,历史悠远,以70年为界,拟概括出我国政府治理民族地区六点经验和四点启示。

关键词: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6.056

人类社会发展潮流浩浩荡荡,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政府都在发挥其决定性作用。我国地势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抛开国情搞“一刀切”式治理、“西方教条”式治理,荒诞之举。这么多年来,政府在治理民族地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传统,并形成了体系与范式,为当前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历史根据,为政府更加有效治理民族地区提供参考。

1 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经验

由古到今,无论中外,有很多专家学者对我国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研究层出不穷,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不同方法进行深层次剖析,虽然历史上中外民族地区政府治理与现今的政府治理理念不甚相符,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问题已有千年之久,在此过程中体现出的一些共通性经验,对当今民族地区政府治理多有借鉴和启发。以下就70年来,从历史、管理等角度融合总结出我国政府治理民族地区六点经验。

1.1 理念革新——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根本开端

“民族地区在推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和艰巨性。而政府治理理念作为政府治理所秉承的一种信念,是由一整套评判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体系所构成的,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政府治理行为的全过程。”70年来,历史告诉我们,效率导向的政府治理理念已经行不通,取而代之固然由“官本位”的传统政府治理理念转向“以人为本”的新型治理理念。因此,要实行高效的政府治理民族地区,根本开端在于政府治理理念的革新,只有革新政府治理理念,才能更有效治理民族地区。

1.2 主体融合——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内生动力

整个社会治理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形成高效的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年,李克强总理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70年来,政府将民族地区的独特性转变政府职能,中央抓统筹、省负全责、市县抓落实,并尊重民族地区民族自治权。政府、市场和社会拧成一股劲,力往一处打,长久推动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1.3 法治建设——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法律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依法治国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强调法治建设是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法律保障。我国地势复杂,要解决民族地区社会问题较为突出,区域发展不均衡、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等问题,在宪法与法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性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培养政府和社会民众的法治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进而构建民族地区政府法治治理体系。

1.4 民主建设——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制度保障

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内容广泛而又真实。党和国家在民族治理问题的长期摸索中,根据国家与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将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有机结合在了一起,开创性的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地区自我管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民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保障我国少数民族自治权、处理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政治制度。70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益受重视,且逐步完善,这对民族地区的发展而言更具现实意义。政府在治理民族地区过程中,只有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提高法制建设水平,巩固和发展健康和谐的民族关系,发挥出人民的主人翁精神,真正体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意志,这样才能相适应于民族地区的现实,促使民族地区与国家的发展全局相一致。

1.5 机体重构——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基础骨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强大的中国,离不开治理锐器,这种锐器就是我国的行政体制机制。70周年以来,中国行政体制历经七次大改革,改革的浪潮浩浩荡荡,气势恢宏,斩钉截铁,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治国邦民。政府治理体制、机制的重构与改革,并不是拆散或瓦解,而是结合实际,将治理支架重新整合再分配,更牢固的组成基础骨架,最终更好的发挥政府的治理效能。由于民族地区自身存在特殊性,不能“一刀切”式管理,本着实事求是原则,对具体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因地制宜,结合民族地区典型特点,重构政府治理体制、机制,更好的分配资源,促使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进而有效治理民族地区。

1.6 电政建设——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新型武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子政务是政府治理民族地区的新型武器。在过去,长期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科技资源匮乏的民族地区,导致落后不堪的源头在于信息壁垒。70年来,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昔日的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电子政务的建设,促使政府处于良好的行政环境,大大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作为电子政务建设最典型的是政务公开化,显然,民众参与权、监督权得以充分体现,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民族地區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效率。

2 民族地区政府治理的启示

70年来,民族地区政府治理卓有成效,具有根本借鉴作用。但时代在变化,潮流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政府治理也不例外。在特殊又复杂的民族地区,有效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妥置,需要长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努力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推向新的台阶。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镜鉴过去的经验与教训,拟概括我国政府治理民族地区四点启示。

2.1 央地关系——筋骨相连

民族地区位处偏远,环境较为恶劣,信息很不平衡,各项条件紧缺,有不少民族地区处在边疆要塞,想要有效的治理民族地区,需要中央政府的援策。为了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屏障的作用、避免直接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营造有效治理和安全稳定的民族地区,历代中央政权在民族地区治理上可谓投入巨大。总结历史数据,可以看出中央政权对民族地区的控制程度之间存在正比关系,也对中央政权的稳定和安全起到正向作用,如同筋骨紧密相连。民族地区政府治理更有效,需要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央地协同,共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家园。

2.2 动态调适——因地制宜

时代在发展,治理工具、方式、结构和能力不能永恒不变,以回应各种挑战和适应当时的现实需要,始终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无论是从秦代到18世纪中叶两千年的‘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式族际主义取向的边疆治理方式,还是18世纪中叶至清末的以国家边界为基础的王朝中央直接控制边疆的边疆治理方式,到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的区域主义取向边疆治理模式,以及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对边疆治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这过程仍将长期进行。”总结在过去政府治理民族地区治的理模式和路径选择中,可以清晰的发现,政府有效治理民族地区必须保持党中央高度,紧密结合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着民族地区实际,制定出刚柔并济的一个持续发展动态,与时俱进,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2.3 主体多元——命运共同

70年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科技突飞猛进,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二。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现跨越式发展,这离不开有效治理的主体。论及治理主体,要客观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地区治理与现代条件下民族地区治理的区别。在过去的中国,尤其是1949年之前,中央政府主导治理民族地区,如今经济社会变化,只靠中央政府治理民族地区已经远远不够,立足于现实,充分发挥相关各方的积极性,实现在党中央主导下的多方主体参与治理,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各个治理主体的积极作用,打好“政府——社会——市场”三角闭合关系,实现民族命运共同体。

2.4 服务人民——工作宗旨

翻开波澜壮阔的党史,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重要论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贯彻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表现。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政府要精准感知人民群众的公共需求,并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解决好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本地区自身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人民為中心,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1]杨基月,杨建军.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探析[J].学术探索,2015,3(03):57-62.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293.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4]李俊清.民族地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与调适[J].中国行政管理,2010,(11):24-28.

[5]周平.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J].学术探索,2008,(4):28-34.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张康之,张乾友.共同体的进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

[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5.

[10]张紧跟.参与式治理: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创新的趋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28(6):113-123.

[11]罗思东.政府与信息化时代的治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01):58-63.

[12]李景鹏.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个“现代化”[J].天津社会科学,2014,(02):57-62.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民族地区启示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