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新路径探索

2020-02-14付子林

学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语文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几千年来在中国大地上流传,其意境、韵律及语言的精妙令人啧啧称奇,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加入古诗词部分是十分有益且必要的。近年来,古诗词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教学内容也丰富多样,但仍然存在进步的空间,值得我们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路径革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04-004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4.040

近年來,古诗词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占比日益增大,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古诗词对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及文学审美的养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于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教学路径革新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初中阶段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如果说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普及式”的学习,那么初中以上的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深入式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将古诗词纳入语文学习的范畴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首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现在较为流行的散文、议论文等篇幅较长的文体不同,古诗词较为短小,以非常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深刻的含义,学习古诗词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写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常来说,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无外乎以下几种:家国仇恨、抑郁难得志、记录自然、表达对家人朋友的思念,虽然形式上略有不同,但对外都表达出了一种为家国敢于奉献、仰望圣贤、广交良友的情感,这对学生的价值观将是一种非常好的导向。最后,是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审美。古诗词语言精美、用字考究,并且多蕴含美的意境。当学生熟悉文学能量密度较大的作品后,自然不能忍受低劣的文学读物。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存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古诗词教学虽然也颇有成效,但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压力增大,教师也不例外,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在应试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熟练地掌控着出题动向及答题模式,因此相较于细致的解读,教师更倾向于以出题形式对古诗词进行碎片化的讲解,将具备考向的部分单独拎出,重点讲述,其他部分则草草带过。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定的讲解顺序:首先,要求学生提前完成古诗词的背诵。其次,对于重点字词的释义予以讲解。再次,对“千古名句”进一步鉴赏。最后,点明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这种讲解程序从表面来看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事实上这种割裂式的解析,完全破坏了古诗词的整体性及美感,非常令人惋惜。

(二)学生层面

古诗词所具有的深奥性,要求学习的人不仅要具备语言功底,还需要一定的经历才能体会其中深意,因此需要读者反复阅读。但是当代初中生所成长的环境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诗词中反复诵读咀嚼,特别是对于初二、初三年级的同学,中考的压力使得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数理化等“提分”的科目上。而另外一些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同学,由于古诗词需要一定的学习门槛,而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适用于自学,就导致学生学而无门,能独自摸索到真谛的学生少之又少。

三、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革新

(一)革新教学模式

在当前严峻的升学压力下,应试的技巧依然要教给学生,但与此同时,要给古诗词的学习分配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阅读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重新交回他们手里。教师可以将方法告知他们,让他们自行去阅读、感悟、体验,然后在教师的主持下发表自己的感悟。在学生自主交流结束后,教师再说明古诗词创作的背景,想要表达的意境以及所使用的写作手法。有了这种自我体悟的过程,相信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更加深刻,也更能体会诗词作者的心境。

(二)提升对教师的要求

如上所述,古诗词所具有的特点使得不同层次文学素养的学习者会得出不同的感受。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还要进行诗歌的总点评,也就是古诗词学习的总基调还是掌握在教师手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必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否则徒从于师,学生的水平也提升不到哪里去。特别是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很容易有经验主义思想,自认为在具备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有了丰富的工作和生活体验,实际上这些经验并不是直接能够拿来用的,它需要一定的加工整理,更需要总结,让所感所悟成为自己文学体验的一部分。如果教师自身具备了较强的古诗词素养,自然就会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古诗词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实际上,对古诗词学习的探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火热的话题,特别是在教育改革的督促下,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理性来看,我国的古诗词教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成效颇丰,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也无需着急,以现存问题为导向,逐步进行改进即可,慢慢就会出现改善。

参考文献:

[1]朱海洋.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J].华章,2013(16).

[2]陈湖喜.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研究[J].新课程(中),2017(2).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付子林(1968.5— ),男,汉族,甘肃陇西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同携手,走进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