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厚重 意境深远
2020-02-14张坤
张坤
【导读】
一篇立意深刻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见别人所未见,想别人所未想”,让人读了之后,既给人以新意,又给人以启发,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小见大,滴水生辉。写文章最忌“平直浅近”,好的文章总是在日常事、平常人的描述中挖掘深刻的生活哲理。在司空见惯的事体物象中寄寓作者深广的思考,从而给人以启迪和教益。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往往容易忽视这些,只是注意事物的表象,而没有拓展自己的思路,不能让思维的触角深入到事物的深层,挖掘出物象的深层含义,因而文章显得浅淡平白、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从日常琐事中,多观察、多体会、多联想,只有这样,才能发掘出“小”中的“大”来,赋予平凡的事物以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意蕴,做到物微意深。只要精于观察,善于观察,牢记鲁迅先生的“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一点就写”的教诲,就能看到“一沙一世界”中的“世界”和“一花一天堂”中的“天堂”,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思接千载,意境深远。一篇好的文章要想富有韵味哲理,充满文化底蕴,关键还在于能否做到思接千载。我们写作时,一要将普通事件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解读,关注现实社会和人生,并且运用理性去评判,使人警醒;二要善用修辞,巧用名言警句,积极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将熟知的名篇佳句、文化现象、历史典故等纳入自己的思考范畴,提升文章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趣味。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因背景深厚、意境深远而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给人以很大的教益。
三、多面剖析,说理透彻。有些同学写的作文之所以给人以肤浅之感,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文中所举之事没有进行剖析,让人不能从事例中看出背后所包含的隐含意义。因此,我们要想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证分析,揭示因果。写作时有的学生看问题不能一分为二,思维空间狭窄,缺乏对事物的辩证认识,作文的立意、思维仅仅是一些片面的、支离破碎的、缺乏严密逻辑的意识。事物是纷繁复杂的,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分析事物时不能简单化,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这样你的思维个性就会活跃起来,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合乎事理乃至深刻的评价。我们所谓的辩证分析,就是要仔细辨析此事理与彼事理之间多种多样的关系,它们或相通、或相似、或相关、或相反、或大同小异、或似是而非。从思维角度看,要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从多角度、多种因素中考虑问题,不仅要看到问题的异中之同,还要认识到同中之异;不仅要从一般的、静态的角度思考问题,还要注意到特殊的、动态的因素作用下客观事物的可变性。
2.横向分解,阐述内涵。我们要想把一个问题解说得透彻、深刻,对这个问题横向剖析是较易于操作的办法,即把一个事物横向分解成若干个角度,从这些角度出发,逐项探究说明,它是横向思维在论证上的具体运用,反映出思维的广阔性。
3.纵横开掘,多面剖析。刚才我们说的是横向分解,其实写作中为了把道理说透彻,也可采用纵横开掘,多面剖析的方式。也就是把纵向思考和横向思考结合运用,既要能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正反结合,挖掘事物的本质,又能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相关的事物,让内容贯通古今。这样纵横开掘,多面剖析,就可以把问题说透,增加文章的深度。
【习作展台】
再也没有
奉新县第二中学 周艺戈
心事澄澈,像悬浮在空气中的细细暗香。捧起点点落花轻似梦,将一段光阴细细珍藏。我将青葱记忆,流转在寂寞午后。
江南如画,柔和而细腻地舒展着。阳光如丝绸,静谧而轻缓地流淌在苔藓斑驳的青石板路上。偶有银杏树叶或枫叶落在木质的长椅上,给古朴老旧的小巷添了一份并不怎么相称的诗意。走进小巷,巷口的风,不急不缓地吹着,高高的围墙,雕花的屋檐,风雨磨损了逝去的岁月,巷子里的老屋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却坐落在被遗忘的路口。
我彳亍于小巷的青石板路上,无意间步入这间老屋。推开虚掩着的门,不禁吃了一惊。简朴而宁静的檀木家具上,到处雕着古色古香的花纹,老师傅正在雕刻一件平面浮雕。刀笔翩若游龙,宛若惊鸿,绝非一日之功。老人发现了我,与我聊了起来。他那眼眸中满是回忆的温暖和苦涩,仿佛能透过院墙穿梭时光。
老师傅喜爱木雕。他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可不能丢。木雕,在他的心中色泽淡雅,格调高雅。他认为,如今市场上存在的机械制造的艺术品,既没有温度又没有生命力,怎么能取代他们呕心沥血、精雕细琢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呢?
合上双眸,老师傅叹了口气,我也不禁感慨万千。
现在,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粗制滥造的木雕品比比皆是。手工木雕渐渐失去了它的市场,越来越处于社会文化的边缘。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会对手工木雕这种工艺技巧感兴趣,木雕这门手艺很难找到合适且理想的继承人,社会又没有给予关注和支持,造成现如今很多民间传统技艺面临断代的危机。
离别之余,老师傅送了一小块镂空花雕给我。几年后,我再次途经此地,却听闻老师傅已仙逝。在繁华俗世里,在似水红尘中,再也没有了老人和他的木雕。
(指导教师 王纪金)
【评点】
文章语言温润质朴,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表扬和借鉴:
一、景物描写细腻出色,充满诗情画意。文章开篇对小巷的周边环境进行细致的描绘,营造出古朴老旧的氛围;随后作者进入老屋后,又对屋内的檀木家具加以描写,烘托出古色古香的意境。
二、呼唤复兴传统手艺,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再也没有”为题,意在以传统木雕技艺为例,反映现代化社会中,传统手艺的没落和衰退。结尾处讲述老师傅的离世,一方面是在直接表達“再也没有了老人和他的木雕”,紧扣题目;另一方面也是在暗示,再不唤醒人们对传统手工艺人和手工艺术的关注,珍贵的手工技艺也会消失。
【阅读链接】
概括文章主题是现代文阅读常考的题型,概括作品主题考查的是对具体内容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对于现代文阅读来说,把握全文内容是理解全文主旨的基础。文章的主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分析归纳中心思想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掌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再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不能以偏概全。概括作品主题的解题要领有如下几点:
1.留意文章的标题。针对标题来讲,可以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解读。比如《报秋》一文,“报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报秋”?秋天到了我们该怎么办?这“三问”为我们联想、推测作品主题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2.关注文章的首尾段。一般来讲,一篇文章的首尾段会对作品主题具有较强的暗示。
3.整体透视。有些文章的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我们去概括出内容要点。有些文章(特别是写景抒情类的文章),其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或“潜台词”来表达,这时就必须统观全文,整体把握,概括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