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技术
2020-02-14张尔俊
张尔俊
(江油市河口畜牧兽医站 621722)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畜禽产品需求量激增,为畜禽规模化养殖提供了需求空间。 但畜禽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环境污染,尤其是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技术局限,导致畜禽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影响增加,在环境保护政策的制约下不利于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因此,推动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应用,将对环境保护发挥积极意义。
1 畜禽规模化养殖的污染因素分析
1.1 畜禽规模化养殖迁徙因素
畜禽养殖受市场需求的驱动, 其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常态,巨大的市场需求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由于对市场期望值的提升,也使畜禽养殖快速发展,部分养殖户将养殖基地逐步向城市周边迁移,进一步缩短与城市间的距离,以使市场供应更为紧密。 但畜禽规模化养殖的迁徙,带来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使越来越多的污染问题暴露出来,而污染防治能力缺乏。
1.2 畜禽规模化养殖风险因素
由于过快的产业发展态势,增加了畜禽养殖的规模,但过快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养殖的风险, 尤其是畜禽养殖需要科学技术支撑,疫病、养殖问题等都易导致畜禽死亡,在病死畜禽的处理上一旦无法实现无害化处理,势必产生一系列的二次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1]。 此外,养殖规模的持续增加,同样需要以配套设施作为支持, 但目前的基础设施显然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2 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建议
2.1 改善畜禽规模化养殖技术
畜禽养殖虽然属于传统农业之一,但在规模化养殖的需求下,其管理养殖技术也将产生显著差异,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养殖方法,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经济效益。 在养殖上,要积极学习和改善养殖技术,结合规模化养殖的特点加强技术管理,避免畜禽养殖过程中的问题。 同时,要打造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养殖流程, 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 使养殖废物的处理问题得到解决。 比如,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对养殖产生的污水进行净化,减少直接排放的影响,畜禽粪便则可以用作有机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2.2 大力推行生态化养殖技术
生态化养殖属于近年来的新理念, 该技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起点,以现代养殖技术应用为核心,通过科学技术及生物工程等技术,改善传统的畜禽养殖方式,将畜禽养殖所产生的污水、粪便及污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满足零排放的根本要求。 同时,在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也利用高架床、发酵床养殖以及猪圈降温系统等,利用生态化方式解决养殖问题,极大提升了养殖的品质,并降低了成本和污染风险。
2.3 革新养殖废物再利用技术
养殖废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因而在畜禽规模化养殖中,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排放观念,强化环境污染防治意识,遵循防止污染和废物利用原则[2]。 事实上,畜禽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如鸡粪中含有丰富蛋白质,经过处理可以再利用。 一方面,畜禽粪便经科学发酵后,可以用于农作物的肥料,促进生态农产品的种植,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生产加工技术,使之成为有机复合肥,真正做到变废为宝,获得额外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畜禽粪便还可以用于生态循环养殖,如鸡粪可以用于鱼类养殖,经过发酵的牛粪是养殖蚯蚓的重要原料, 通过生物分解后仍然可以作为有机饲料使用。 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式设计,以往所面临的污染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2.4 加大对治理畜禽污染的扶持力度
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属于必然, 也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此,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实际,给予适当引导和支持,借助多元化的帮扶政策,促进畜禽规模化养殖进程,完成科学合理地过渡,以实现农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方面,政府应实现政策倾斜,即对于参与规模化养殖的养殖户,给予适当的补贴和奖励,并引导其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技术、资金投入,针对养殖技术、污染防治技术,以及污染处理设施等,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以宏观的角度解决污染问题,确保畜禽规模化养殖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并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畜禽规模化养殖产业方兴未艾,面对其带来的环境污染挑战,必须要正视其规律和特点,积极采取适当的污染防治技术,解决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促进产业的科学、规范、稳定发展,以畜禽养殖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