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中饴糖的替代品探讨
2020-02-14袁荣金周天梅
袁荣金 周天梅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浙江杭州310007)
小建中汤是临床常用经典方剂之一,其中饴糖是小建中汤用量最大的一味药,且为君药,具有甘温补虚之效,但目前药房普遍不能供应饴糖,导致临床医生无法让小建中汤发挥功效,因此有必要寻找小建中汤中饴糖的替代品,兹探讨如下:
1 小建中汤解析
小建中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建中”即温补中焦,王肯堂于《证治准绳》[1]中曰:“脾居四脏之中,生育荣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失所育所行矣,必以此汤温健中脏,故名建中。”
《伤寒杂病论》有多处论及本方,如《伤寒论》第100条、《伤寒论》第102条、《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第18条,其中,对小建中汤方证描述最为全面的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13条,曰:“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分析该条文可知,小建中汤证为慢性虚损性病证,以形体消瘦、腹痛、心烦悸、手足烦热、口燥咽干等为主症,发生机理为太阴虚寒,津血亏虚,机体失于濡养而出现心烦、手足烦等虚热表现,纵观小建中汤方中诸药,只有一味芍药性寒,其余五味皆为温药,故经典经方学者许家栋先生认为小建中汤具有甘温除热的作用特点。
2 饴糖的功效
小建中汤原方用“胶饴一升”为君药,《本草经集注》云:“方家用饴糖,乃云胶饴。”故知仲景之胶饴即饴糖,饴糖药性甘温,入脾、胃、肺经,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作用[2]。《名医别录》谓其“味甘,微温,主补虚乏,止渴,止血”。饴糖味甘入脾,由米麦发酵而成,而米麦之物可助脾胃资生气血,故饴糖有补虚健脾之功。《伤寒杂病论》中建中类方皆用饴糖,如小建中汤、大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内补当归建中汤,可见张仲景用饴糖主要取其温补中焦之功。
3 小建中汤不可去饴糖
因多数药房未配备饴糖这味药,导致很多医生使用小建中汤时只能去饴糖。但是小建中汤去饴糖就不再是小建中汤,而是桂枝加芍药汤。张仲景组方严谨,仅药量变化,方名及主治即异,如桂枝汤解肌,加二两桂枝即为桂枝加桂汤降冲,加三两芍药即为桂枝加芍药汤止痛。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可见桂枝加芍药汤证为太阳表虚证(桂枝汤证)同时出现腹痛者,且因芍药性寒,该方芍药量最大,故推测桂枝加芍药汤证中里虚寒证并不明显。而小建中汤中饴糖用量最大,饴糖甘温补虚,通过分析对比小建中汤和桂枝加芍药汤可以发现,小建中汤温补作用强于桂枝加芍药汤,因此辨证使用小建中汤时不可因去饴糖而误用为桂枝加芍药汤。
4 饴糖的制备
制备饴糖的原料有糯米、粳米、粟米等谷物,经麦芽糖化发酵后可形成饴糖,即今之麦芽糖。古籍中记载制饴包括蒸米、混合、糖化发酵、熬糖等几个步骤[3],但不同的原料、麦芽添加量的多少、发酵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麦芽糖的得率有很大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原料以糯米,麦芽与原料比为1∶5,发酵时间10 h,发酵温度55 ℃时麦芽糖得率最高[4]。
5 饴糖替代药物探寻
既然药房不能提供饴糖,而饴糖又是小建中汤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药,因此探寻饴糖的替代药物势在必行。替代药物应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饴糖为淀粉糖化发酵而来,故可选择淀粉含量较高的药物经过麦芽的发酵而形成麦芽糖;第二,中药的疗效不仅仅受其化学成分的影响,还包括药物的四气五味,故替代药物淀粉含量高的同时必须与饴糖的性味相似。5.1 麦芽的选择 α-淀粉酶是麦芽主要的水解酶[5],温度在70 ℃左右时酶活性最大,但即使温度低于70 ℃,其酶活性仍相对较高[6],因此,常温情况下,麦芽同样可发挥其水解淀粉作用,而温度过高会破坏淀粉酶,临床常用的麦芽包括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三者的功效不尽相同,生麦芽偏于疏肝健脾,消食通乳;炒麦芽偏于回乳汁,下积滞;焦麦芽偏于健胃消食[7]。因选取麦芽重点在于其α-淀粉酶活性,炒麦芽、焦麦芽因为在炮制过程中温度过高,可导致淀粉酶含量较低,因此饴糖替代药物中麦芽应选取生麦芽。
5.2 高淀粉药物选择 淀粉含量高且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秫米、薏苡仁、小麦、粳米、山药等。以上诸药功效不尽相同,如秫米,《名医别录》谓其“味甘,微寒,止寒热,利大肠,治漆疮”;薏苡仁,《神农本草经》谓其“甘,微寒,主筋急,挛急不可屈伸……”小麦,《名医别录》谓其“甘,微寒,主除热,止烦渴咽干……”秫米、薏米、小麦性寒与饴糖甘温不符,且无补中之功,故不宜替代饴糖;粳米,叶天士谓其“甘苦平,主益气,止烦止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附子粳米汤、桃花汤等多方使用粳米以补中和胃,但粳米在药房中亦少有存备;山药,《神农本草经》谓其“甘温,主伤中,补虚羸,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与饴糖味甘温、补虚乏之功最为相近,且符合小建中汤“建中”之功,故可将山药与麦芽合用可替代饴糖发挥其温补中焦之功。
6 替代药物煎煮方法探寻
煎煮方法对药物疗效极为关键,综合韩妮娜等[4]和何艳克等[6]的研究结果,笔者以为,先将山药煮熟,再同麦芽混合放置10小时左右,温度控制在40 ℃~70 ℃。最后将山药与麦芽发酵的糖液与他药同煎,如此仿古法制饴,在饴糖缺乏的情况下,替代饴糖而发挥温补中脏之效。
7 小结
小建中汤是临床常用方,具有温补中脏、缓急止痛等功效,方中饴糖为君药,但多数药房缺乏此药,通过分析饴糖制法及其传统性味功效,发现山药与麦芽同用可糖化发酵成麦芽糖,并代替饴糖行使其温补中脏之功效。因山药与麦芽混合得糖率尚不明确,故下一步可通过设计相关试验,探寻得糖率高且操作简便可行的煎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