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人相应”理论探析不孕症患者的四时饮食调护
2020-02-14荆海云
王 露 陈 梅 李 楠 许 欢 荆海云 白 俊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00;2.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
不孕症是指育龄期妇女有正常性生活1年,未避孕而未孕者[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不孕不育夫妇占已婚育龄夫妇的7%~15%,我国每6对夫妇中就有1对不孕不育,其中女方因素占40%~50%[2]。现代医学对部分病因明确的不孕症治疗效果明显,但存在费用高、流产率高、多胎妊娠等问题,对原因不明的不孕症患者现代医学往往束手无策[3-4]。传统医学对于不孕症的认知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早在《易经·九五爻辞》中就提及不孕:“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中医食疗对不孕症的调护早有记载,且近年有研究表明,饮食习惯的改变能改善患者体质,对辅助治疗疾病有良好的疗效[5-6]。本文从“天人相应”角度探讨不孕症患者的饮食指导,以期拓宽该病的诊治思路。
1 食疗治疗不孕症历史悠久
中医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食物作为药物或将食物配入药物来治疗或辅助治疗相应的疾病,为祖国医学中富有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7]。人类在生存、繁衍中,发现总结出大量食物既可充饥,又可治疗疾病,故有“药食同源”之说[8]。食疗方药经历代医家收集、整理,逐渐发展成内容丰富、疗效肯定、影响深远的治疗和保健方法[9-11]。中医食疗法在妇科病的经、带、胎、产、杂中应用广泛[12-14]。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述治疗不孕的食物,“骨容(草类)食之,使人无子,黄棘(木类)服之不字(不字即不生育)。鹏(鸟类)食之宜子孙(多生育之意),鹿蜀(兽类)佩之宜子孙”。说明我国很早以前对不孕症的食疗就有充分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妇人规·子嗣类》云:“凡饮食之类……惟酒多者不宜……酒性淫热,非惟乱性,亦且乱精。精为酒乱,则湿热各半,真精其半耳。……故凡欲择期布种者,必宜先有所慎,与其多饮不如少饮,与其少饮不如不饮。欲为子嗣之计者,其毋以此为后着。”盖长期饮酒,影响精子、卵子的活力及质量,从而影响生育功能,导致不孕或不育。
2 “天人相应”与不孕症探微
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哲学长期研究的最重要问题[15-16]。《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到荀子在《天论》篇中提出:“明于天人之分”而后“制天命而用之”,再“天人相参”,归结于“天人合一”;再到后期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天人相感”[15];直到《黄帝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天人相应,即人的生理活动及日常行为应符合自然规律,人与自然有诸多相通之处,人的生理活动,无不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17]。
妊娠也应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行为。《女科准绳·求子》云:“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万物化生,必有乐育之时……凡妇女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月氤氲之候,于一时晨间……此的候也,顺而施之则成胎矣。”《医宗金鉴》云:“聚精之道,惟在寡欲,交接女子,必乘其时,不可失之迟早。盖妇女一月经行一度后,必有一日氤氲之时,气蒸而热,如醉如痴,有欲交接不可忍之状,乃天然气候,是成胎生化之机。”氤氲之时,即妇女排卵之时,正如自然界晨光未现,云雾弥漫,万物将生之状。于氤氲之时阴阳相合,可提高妊娠可能。饮食为生理活动的基础,故不孕症患者的饮食也应顺应四时气候变化,符合自然规律。
3 不孕症患者的四时饮食调护
据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的生长发育,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与四时阴阳消长相一致[18]。《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因此,人的生理活动、饮食习惯等需与四时变化相顺应。
3.1 春——省酸增甘,疏肝行气以助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时少阳初生,自然界生机盎然,其气通于肝。《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肝苦急,急食肝以缓之……”,“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春吃甘,脾平安”。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食不利于春季阳气生发与气机之疏泄,使本就偏旺的肝气更旺。
《济阴纲目·求子门》云:“女性多气多郁,气多则为火,郁多则血滞,故经脉不行,诸病交作,生育之道遂阻矣。”有研究表明,不孕症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焦虑抑郁状态且比例高于健康女性[19]。妇人易思虑过多,情志多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影响排卵功能。春季更应顺应生发之气,调畅气机,保持心情舒畅。因此春季应少食酸味食物,增加甘味食物的摄入,甘入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才可为卵泡的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同时补土抑木,使体内气机升降自如,促进卵泡的排出。宜食糯米、樱桃、葵花籽、陈皮水、豆豉、艾叶等,慎服羊肉、酸梅、乌梅、螃蟹、海鱼、浓茶等。
3.2 夏——多温适苦,散寒燥湿以助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与日,使志无怒,失华英成秀,使气得秀,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时,是自然万物繁茂秀美之季,顺夏长之气,才是养生之道。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云:“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夏季暑热较重,最易夹湿,困阻脾胃,伤及正气,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影响排卵。故夏季要多用益气健脾化湿之品,少食生冷滋腻助湿之物。夏季苦味入心,但味苦之食具有泻燥之功,不宜多食,多食则伤脾,适时食苦能消解暑热,醒脾开胃,增加食欲。《雅尚斋遵生八笺》主张:“勿食浓肥,勿食煮饼。可食温暖之物。”可见夏季的饮食宜多温,少苦寒。
有文章指出[20],女性不孕症患者多为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最常见。夏季食温可改善阳虚质不孕症患者的体质,也符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宜食洋葱、大蒜、荔枝、黄鳝、韭菜、香菜、荠菜等。并且痰湿是不孕症的病因之一。《张氏医通》载:“湿盛则气滞,气滞则精虽至而不能冲透子宫,故尔不能成孕。”夏季湿邪当令,湿邪阻络必生气滞,气滞则胞络不通,难于受孕。故夏季慎食冷饮、油腻、甜食、高粱厚味等食物。
3.3 秋——增酸减苦,滋阴润燥以助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藏,宜养阴。《九月修养法》曰:“宜减苦增甘,补益肝肾,助脾胃,养元和。”秋季炎夏始过,气津两伤,机体功能下降,此时宜甘味以益气生津。因此,秋季饮食调养宜增酸减苦,助气补筋。燥为秋之主气,故秋季饮食还应滋阴润燥。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真阴既病,则阴血不足者不能摄胎,凡此摄育无权,总在命门,正以命门为冲任之血海,而胎以血为主,血不自生而又以气为主,是皆真阴之谓也。……而补阴之法即培根固本之道也。”也有文献指出肾阴虚是不孕症病因之一[21]。因此在秋季更应滋阴养血,宜食山药、鸡肉、花生、饴糖、栗子、乌鸡、银耳、金针菇、红枣、红米、菠菜等。《雅尚斋遵生八笺》曰:“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云笺七签》曰:“勿多食肥腥,令人霍乱。”慎食肥肉、西瓜、海鱼等。
3.4 冬——避寒宜温,温肾固阳以助孕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冬季应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合“养藏之道”。冬季与肾脏相应,《素问·水热穴论》云:“冬者,水始治,肾方闭,寒气衰少,阴气坚盛。”冬季阴寒盛,阳气衰少,肾阳易损,饮食温补助阳乃冬季饮食之要。
《圣济总录》曰:“妇人所以无子者,由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肾阳虚衰是导致不孕症的病因之一[22]。妇人易肾阳虚,而肾阳虚无力温煦女子胞,导致寒凝胞宫,使女子不易受孕,因此冬季宜温补肾阳。冬季饮食有三宜:一宜粥品,如健脾养胃的茯苓粥;二宜温热之品,冬气寒宜多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温补阳气;三宜坚果,均衡营养。《千金月令》云:“是月可服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宜早食,宜进宿熟之肉。”宜食芡实山药粥、白果、核桃、龙眼肉等,慎食辣椒、胡椒、芥末、羊肉、芒果、荔枝以及油炸等食物。
4 结语
“天人相应”不仅指人的生理活动应与四时气候变化相统一,对于不孕症患者的饮食调护还应与月经周期相一致,并且人体自身也是相统一的环境,心肺居上以象天,肝脾肾居下以象地,五脏相互联系,共同营造适宜受孕的内在自然环境。然而在本文中未提到上述内容,以期后来者不断丰富,扩充相应理论,进一步指导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