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生存质量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概况

2020-02-14陈智慧

江苏中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稳定型研制证候

张 宏 陈智慧 刘 彤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000)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在他们所生活的文化和价值体系的背景下,在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和关注方面对他们在生活中的地位的感知”[1]。它的生活满意度,包括身体健康、家庭、教育、就业、财富、宗教信仰、金融和环境等。由于冠心病存在演变多样性,不但威胁患者的生命,其慢性进展迁延性、难以根治性的临床特点,不同程度限制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存质量。在冠心病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开展生存质量研究有深远的临床意义[2-3]。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公布的“传统医学研究与评价的指南”明确指出将生存质量研究纳入传统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4]。方积乾教授等[5]率先将生存质量量表引入中国,并迅速被应用于中医药疗效评价,得到国内中医药专家的认可[6-8]。但在量表引用过程中,学者逐渐意识到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加之量表翻译的误差,国外引进的量表不适用于中国国情,更不能突显中医特色优势[9-10]。因此,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量表,作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历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中医冠心病量表的研制,使中医疗效评价得以量化,更能突显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优势。现将冠心病生存质量量表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冠心病领域生存质量量表的种类

量表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11],主要通过量表形式考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从而对患者健康状态进行考评[12-13]。量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普适量表: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诺 丁 汉 健 康问卷(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等;另一类为疾病特殊量表(特异性量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yocardial infarction dimensional assessment scale,MIDAS)、心肌梗死后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QLMI)、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结局问卷(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outcome questionnaire,CROQ)、冠心病心绞痛生命质量问卷(angina pector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PQLQ)、心脏健康量表(cardiac health profile,CHP)、心血管症状及功能受限评价量表(cardiovascular limitations and symptoms profile,CLASP)、心绞痛生命质量问卷、心绞痛相关工作限制问卷等。其中在中医药领域,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健康调查简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应用较为广泛。

2 生存质量量表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疗效评估中的研究

2.1 生存质量与冠心病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 汤艳丽等[14-16]分别基于SAQ量表、SF-36量表对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要素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层次分析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唐艳梅[17]基于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影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权重分析,并探讨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中医证候和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胸痛、胸闷、心悸、气短、面色晦暗、口唇青紫、痞满、气喘、神疲、懒言表示患者生存质量差,出现以上症状越多,其生存质量越低。

2.2 生存质量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王永霞等[18]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健康调查简表(SF-36)、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定生存质量,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表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群,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水平不同。吴瑾等[19]使用SAQ对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标准的1 788例患者进行测定,探讨SAQ量表5个不同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表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证型与生存质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结果符合中医理论的内涵。

2.3 自制量表与SAQ量表的对照研究 吴瑾[20]在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进行SAQ的考评,并探讨在维度水平SAQ与生活质量评价简明量表(SF-12)及课题组自拟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特色生存质量量表(TCMSAQ),自评量表和辨证量表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SAQ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并且能够有效、灵敏地评价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患者的生存质量。自拟TCMSAQ的运动耐量、疾病、治疗满意度、心理与SAQ的五个维度高度吻合,并增加了中医特异性的证候、睡眠维度。陈雪娇[21]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SAQ、SF-12、冠心病中医证候计分表、冠心病心绞痛自评量表(自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特色生存质量量表(TCMSAQ)、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中医证候计分表(自制)的得分和相关条目进行统计比较,以进一步说明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疗效上的优势。

3 冠心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研制进程

许军等[22]在《冠心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概况及展望》一文中率先提出将生存质量这一软指标作为中医干预冠心病的疗效评价之一,其认为在适应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情况下,根据WHO的生存质量表研制指导原则,结合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病证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向世人揭示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而后王永霞等[23]详细论述了生存质量(QOL)的定义和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药疗效评价状况以及QOL量表在冠心病评价中的应用。

接着出现了嫁接国外量表的“中医特色量表”,即成熟的外国量表框架联合中医特色维度,或者联合使用国外量表和中医特色量表。朱婷等[24-25]研制的中医特色冠心病生命质量量表是在SAQ五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了“主要症状”和“疾病诱发因素”两个维度。其中,中医条目是研究者通过参考中医古籍、文献搜索、专家意见筛选,再经过临床调查来进一步修正而提炼出来的。并对新制定的量表进行信度、效度及反映度方面的综合评价。

亦有学者尝试采用数学模型和生物统计学建立特定的量表。吕映华研制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症状疗效评分量表,是基于症状评分、其发生率、专家评定的重要性,此三种因素的症状评分数学模型建立的中医症状评分量表[26]。

还有学者参照规范的国际量表研制方法结合中医理论进行量表的研制。王伟[27]在遵循规范的量表研制方法基础上结合中医专家意见和中医古籍文献,研制了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生命质量量表。

此外,陈可冀院士提出采用病证结合的模式将中西医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28]。于莉等[29]即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体系构想,通过借鉴美国西北大学慢性病评价量表的研制方法,引入共性模块、特异性模块相结合的方法,在现有SAQ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普适性症状,研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共性模块(TCM-SAQ-GM)”,并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常见中医基本证型,如气虚、阴虚、痰浊、血瘀等,研制“证候特异性模块(TCM-SAQ-SM)”,将TCMSAQ-GM与TCM-SAQ-SM组合,构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体系。

4 结语

纵观中医药干预冠心病领域内评价生存质量的量表,一部分是引进国外的成熟量表,虽经翻译而未经文化语言调试,存在社会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不同等问题,研究结果是否能准确反映个体的生存质量,有待商榷;另一部分是本土化量表,研究学者根据理论框架,研制大量生存质量量表,尽管经过信度、效度、反应度的科学考评,但样本量小,缺乏多中心的临床观察,能够在临床推广使用的却少之又少,呈“百家争鸣”状态,仅为各自研究所用,缺少系统评价的高级别证据产生评价选择量表的“金指标”。中医药干预冠心病生存质量研究在逐渐融入国际发展潮流的同时,需要研制具有中国文化特色、适合我国国情的生存质量量表,争取得到行业内认可,并被广泛应用,加速中医药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的研究进程。

猜你喜欢

稳定型研制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137Cs稳谱源的研制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