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价值以及护理体会
2020-02-14刘燕芹
刘燕芹
(武汉市武东医院,湖北 武汉 430084)
0 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多发的一种骨折类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由于患者年龄偏大,身体各项机能的退化,常会发生程度不一的骨质疏松,加大了治疗难度[1]。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价值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到此次研究中,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4-84岁,平均(54.39±11.45)岁;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26-85岁,平均(55.64±11.26)岁。依照Evans法可分为Ⅰ型7例,Ⅱ型19例,ⅢA型45例,Ⅳ型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0.05),可比性强。
1.2 方法
1.2.1 内固定术:取患者仰卧位,将患者患侧髋部垫高,并实施硬膜外麻醉。依据患者患侧具体情况在股骨大粗隆顶端作一长度合适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让股骨外侧肌及股骨大粗隆完全暴露在外,利用X线透视机对骨折实施牵引和复位,在股骨颈中刺入导针。对导针穿入孔进行出来,骨折和钢板的固定分别选用钢板、螺钉,骨折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完后再对切口进行缝合[2-4]。
1.2.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患者仰卧位,将患者患侧髋部垫高,并实施硬膜外麻醉,于患者髋关节后外侧作一长度合适的切口,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对股骨小粗隆进行确定并实施复位,之后采用钢丝将复位的股骨小粗隆固定好,将患者股骨颈横断开,完全清除髋臼内坏死的组织,并将骨水泥植入到当中,待骨水泥变硬后,对股骨大粗隆骨块和人工髋关节近端进行连接,固定选用钢丝,最后对髋关节进行复位,并对切口进行缝合[5-7]。
1.2.3 术后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血常规、电解质等方面进行关注,对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水平进行维持,采用抗生素对感染发生进行预防。护理方面,将重点放在患者患肢处的护理上,做好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避免各类并发症的发生[8-12]。
1.3 观察指标。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发症包括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等。
1.4 统计学分析。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皆采用计量资料t检验,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比参照组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
组别 n 手术时间 出血量参照组 39 125.68±36.32 576.45±167.24研究组 39 82.14±14.08 431.03±124.15 t - 6.980 4.360 P -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3 讨论
在老年患者髓部骨折中股骨粗隆间骨折占据了百分之七十左右,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积极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治疗意义重大,可使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并且还能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进行改善[13-15]。
目前在临床上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主要采取手术方式治疗,加以必要的护理手段,以对治疗效果进行保证。内固定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常采用的术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较多,对此需要寻找一种疗效佳、并发症低的手术方式替代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4-16]。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年发展并应用到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一种手术,该种术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已得到相关研究报道的证实。它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与内固定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经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比内固定术优;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比内固定术低[17-19]。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少,值得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