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氦冷冻消融在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0-02-13马洋洋陈继冰牛立志
马洋洋,陈继冰,牛立志
肺癌在全球范围内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一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1-2]。研究显示,肺叶切除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黄金标准。然而,大多肺癌发现时已属晚期,仅<30%肺癌患者能予手术切除。因此,寻求更加有效且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受到临床普遍关注。近年微创手术如氩氦冷冻消融术,因具有创伤小、冰球可视化、疼痛少、对大血管损伤轻微、可激活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高及疗效好等诸多优势,不断应用于肺癌治疗,已取得医患双方接受[3-5]。由于肺脏为含气组织,冷冻坏死癌灶程度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一潜在问题,目前已有研究报道采用改良三循环冷冻法予以治疗[6-8]。
1 肺癌冷冻消融技术特点
1.1 基本原理
氩氦冷冻治疗系统由氩气靶向制冷、氦气靶向制热、生物传感、适时监控和微创等多项航天技术专利研制而成。这是一种根据Joule-Thomson 原理,以氩气为冷媒快速降温、氦气为热媒快速升温破坏肿瘤细胞的微创手术技术[9]。氩气或氦气通过节流嘴释放进入较大膨胀区,产生急速降温或升温绝热节流效应,并可在局部产生温度急剧变化,因为氩气降温和氦气升温均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可使针尖温度降低至-165℃,氦气使温度上升至40℃。低温使肿瘤细胞内形成冰晶,快速升温使细胞内冰晶爆破,最终使癌细胞坏死。
1.2 冷冻机制
冷冻消融过程中冷冻破坏靶组织方式有两种:①冷冻和复温对靶细胞形成直接性杀伤作用。当温度低于-20℃时,细胞外和细胞间质内冰晶形成,细胞外冰晶形成并逐渐增多引起细胞外溶质浓度增大,产生高渗环境;为了平衡化学渗透压,细胞内水分便通过渗透压梯度作用渗透至细胞外间隙,从而引起细胞内渗透压上升、溶质浓度增加、细胞内脱水,细胞膜和细胞器受损,这些变化的协同效应导致细胞损伤或死亡。②微血管损伤是公认的冷冻组织损伤机制[10]。当温度下降至-40℃~-100℃时,冰晶迅速在细胞内外、微静脉及微动静脉内持续形成、微血管扩张,进而破坏一系列结构完整性,如血管内皮层破坏,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小孔,血管内液外渗及引起间质水肿,血小板凝集,微血栓形成,最终血流淤滞和闭塞,导致细胞缺血和坏死[11-12]。大血管由多层上皮细胞构成,血管“热池”效应可抵御冷冻伤害,同时冷冻治疗不摧毁胶原蛋白,不破坏组织支撑结构和功能。
1.3 冷冻设备
冷冻消融设备主要包括液氮冷冻系统和氩氦冷冻系统,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美国Endocare 公司和以色列Galil Medical 公司生产的氩氦冷冻系统。控制主机和4~8 根冷冻探针(“氩氦刀”)组成氩氦冷冻治疗系统主要部分,冷冻探针有几种不同直径(1.47~2.40 mm),产生不同大小冰球,可根据肿瘤组织大小和形状采用多根配合使用,确保冷冻区温度均匀,对靶组织破坏力度更大[13]。
1.4 导引方式
常用于监控肺癌冷冻过程的方法有超声、CT或MRI。超声优点是能准确监测冷冻后组织、实时成像、多角度探测和导引定位,使用方便,但对肺部肿瘤导引监测成像易受肺泡内气体影响,质量较差,具有较大局限性。CT 能清晰显示冰球大小和形状,尤其对肺组织及病变显示具有很大优势,可精确观察冷冻探针与病灶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使穿刺进针更加灵活准确,是最常用的影像学导引方式,但CT不便于实时导引穿刺和冷冻定位,而超声定位穿刺与CT 监测冰球形成相结合是一种有效手段。MR具有对温度高敏感性和三维成像优点,导引穿刺更加快速,准确率更高,开放式磁体结构使术中实时扫描与监测成为可能,但肺内含气量较多,可严重干扰MRI 信号形成,且价格较昂贵,其在临床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2 适应证
手术切除是根治肺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式,对于不能手术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患者,冷冻消融是一种良好选择。患者适应证可按以下原则[14]:①Ⅰ、Ⅱ期和部分Ⅲa 期(T3N1M0、T12N2M0)和局限期(T1-2N0-1M0)NSCLC,或不能手术切除癌灶和不能耐受手术;②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癌;③经新辅助治疗有效的N2 NSCLC;④转移性单发或多发癌灶、肺功能良好;⑤高龄或无法耐受全身麻醉开胸手术;⑥检查示癌灶不能完全切除;⑦对化疗或靶向药治疗耐药;⑧肿瘤体积巨大,累及纵隔、心包,需减瘤;⑨局部癌灶稳定但不能消失或缩小不明显。
3 禁忌证
常见禁忌证:①癌灶呈现弥漫性,消融治疗无法改善病情;②消融癌灶同侧恶性胸腔积液未很好控制;③大血管包绕癌灶引起穿刺困难;④肺功能严重受损,最大通气量<40%;⑤严重出血,血小板计数<70×109/L 和凝血功能严重紊乱;⑥重要脏器官功能严重不全,严重贫血、脱水和营养代谢严重紊乱,无法在短期内纠正或改善。
4 临床研究
4.1 早期肺癌冷冻消融
肺叶切除术是早期NSCLC 治疗金标准,然而有超过20%患者不适合外科手术[15-16]。冷冻消融为无法手术的Ⅰ期NSCLC 患者提供了一相对安全的选择,旨在实现根治。Moore 等[17]回顾性分析45 例接受经皮冷冻消融治疗的T1N0M0期NSCLC 患者生存和复发情况,5 年总生存率(OS)为(67.8±15.3)%,无进展生存率(PFS)为(87.9±9.0)%,主要并发症为2 例咯血,1 例胸腔积液,需要引流,术后30 d 内无死亡。Yamauchi 等[18]报道CT 导引下经皮穿刺22 例不能耐受手术的NSCLC 患者,共34 枚癌灶予以冷冻消融,平均随访23 个月显示34 枚癌灶中仅1 枚进展(冷冻消融后8 个月),2 年、3 年OS 均为88%,PFS 分别为78%、67%。Zemlyak 等[19]比较64 例Ⅰ期NSCLC 高危患者经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和叶下切除术治疗后生存率,结果显示3 年OS 分别为77.0%、87.5%、87.1%,癌症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90.2%、90.6%、87.5%。de Baere 等[20]前瞻性研究40 例肺转移患者冷冻消融肿瘤控制率,结果显示术后6、12 个月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6.6%、94.2%,随访期间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变化,全年OS 为97.5%。鉴于上述研究报道,经皮冷冻消融是不可切除性早期肺癌患者的合理选择,可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近年研究表明CT 导引下经皮冷冻消融治疗早期肺癌局部失败率较低,其OS 可与叶下切除术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相比,且手术侵入性最小,因此可作为不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患者的合理选择。
4.2 晚期肺癌姑息性冷冻消融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肺癌,冷冻消融治疗可有效改善症状,减少肿瘤负荷,其疗效已由相关研究报道证实。Niu 等[21]回顾性分析影像导引下冷冻消融治疗54 例Ⅳ期肺癌患者,其中31 例接受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综合冷冻消融治疗,23 例接受其他姑息性治疗,随访6.5 年后患者OS 分别为14 个月、7 个月,冷冻消融组明显占优势;亚组分析中多次冷冻消融(12 例消融2 次,5 例3 次,1 例4 次)在提高OS 上占显著优势(长达18 个月)。Gao 等[22]回顾性评估22 例放化疗失败后ⅢB/ⅣNSCLC 患者经皮冷冻消融效果,结果显示1 年OS为81.8%,PFS 为27.8%。另一项meta 分析评估中晚期NSCLC 患者接受冷冻消融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表明冷冻消融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3]。因此,晚期肺癌冷冻消融治疗可实现肿瘤体积缩小,减轻症状,为其他治疗提供可能,同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4.3 肺磨玻璃样结节冷冻消融
随着低剂量螺旋CT 应用,越来越多肺小结节被发现,而肺磨玻璃样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治疗仍有争议。一些外科医师倾向于密切随访,仅在单纯GGN 大小或外观发生明显变化时予以手术[24],另一些医师则主张立即手术[25]。肺储备有限的GGN 患者不宜接受外科手术,经皮影像导引下冷冻消融可能提供新的解决方法。Kim 等[26]报道1 例5 mm 单纯GGN 患者经冷冻消融治疗成功,随访6 个月未复发。Liu 等[27]前瞻性临床评估14 例肺磨玻璃样变(ground-glass opacity,GGO)冷冻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CT 主要表现为肺片状高密度影,密度轻且不均匀,边缘模糊且隐约可见,病变平均大小为1.08 cm,8 例(57.1%)<1 cm 未活检,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消融,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 个月肝功能恢复至术前95%,术后2年均无复发。总之,GGN 冷冻消融到目前为此尚无大规模研究报道,其可能是一种适合于单纯GGN 的辅助治疗方法。冷冻消融可很容易地与其他后续治疗方案相结合,但还需进一步进行前瞻性调查和远期随访。
5 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肺癌为全身性疾病,冷冻消融治疗属局部微创治疗。特别是对腺癌患者,术前可能已发生亚临床转移,因此除局部冷冻消融治疗外,必须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予以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放化疗、免疫疗法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以提高疗效。
5.1 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
放化疗是治疗晚期肺癌的一般模式,但多数晚期患者局部肿瘤负荷大,严重影响放化疗效果,5 年生存率低于20%,总生存期仅为10~16.8 个月[28-29]。放化疗治疗方式单一、受益率较低、不良反应大,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也降低生存质量。冷冻治疗可增加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30]。钱建新等[31]对比分析61 例接受冷冻消融序贯化疗与52 例接受单纯化疗的晚期NSCLC 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肿瘤缓解率分别为34.4%、15.4%,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9 个月、9.5 个月,术后1 年OS 分别为53.6%、35.4%。另一文献报道显示,晚期肺癌患者冷冻治疗后1~2 周接受放疗,术后1 年、2 年OS 分别为70.2%、53.1%,而单纯冷冻消融治疗分别为42.1%、20.0%[32]。冷冻消融联合放化疗一方面有效杀伤冷冻区未坏死肿瘤细胞,另一方面控制转移灶发展。
5.2 冷冻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治疗
肺癌瘤体较大时形态通常不规则,单一氩氦刀冷冻治疗难以达到适形治疗目的,因此对于残余肿瘤可植入放射性碘粒子,以降低肿瘤局部复发风险。研究表明,氢氦刀冷冻消融能减少肿瘤负荷,易于粒子植入病灶,减小射线辐射范围。周红桃等[33]采用冷冻消融联合放射性碘粒子植入治疗140 例(244枚癌灶)不可切除肺癌患者,冰球平均覆盖率在直径<5 cm 癌灶为91%(植入粒子10~30 颗),直径>5 cm 癌灶为86%(植入粒子30~60 颗);术后6 个月CT 复查显示244 枚癌灶完全缓解(CR)为16.8%,部分缓解(PR)为70.1%,病情稳定(SD)为7.4%,疾病进展(PD)为5.7%,总有效率为93.4%;140 例患者平均Karnofsky 行为状态(KPS)评分由术前平均66.9 提高至术后1 个月76.3,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1 年生存率达65.7%。王文辉等[34]研究报道51 例Ⅲ或Ⅳ期肺癌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提示均可由冷冻消融减低肿瘤负荷并行放射性125I 粒子植入,结果显示消融后均在病灶边缘或氩氦刀盲区植入放射性粒子,术后1、2、3、6 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31.4%、62.8%、98.0%、92.0%;认为冷冻消融结合125I 粒子植入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总体上,冷冻消融结合125I 粒子植入术局部控制肺癌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可控,有助于改善不可切除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5.3 冷冻消融联合免疫治疗
冷冻消融和免疫联合治疗肺癌动物实验研究已开展,对肝癌、胰腺癌、乳腺癌治疗研究均有报道。冷冻治疗过程中肿瘤抗原位点暴露,可激活机体免疫作用。Lin 等[35]研究报道冷冻消融联合同种异体自然杀伤(NK)细胞治疗晚期NSCLC 安全性和临床效果,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冷冻消融组(n=30,Ⅲ、Ⅳ期患者分别为14、16 例)和冷冻联合NK 细胞治疗组(n=30,Ⅲ、Ⅳ期患者分别为13、17 例),结果显示冷冻消融组、联合治疗组平均KPS 评分在治疗前分别为69.8±5.7、69.2±6.3,治疗后1 个月、3 个月分别为80.1±3.8、83.5±4.6 和80.6±5.1、89.1±2.5,联合治疗组KPS 评分更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后3 个月联合治疗组疾病反应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3.3%、83.3%,显著高于冷冻消融组(43.3%、70.0%),提示冷冻消融联合同种异体NK 细胞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李娜等[36]报道一项氩氦刀冷冻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免疫治疗研究,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n=30,单纯氩氦刀冷冻治疗)、B 组(n=30,单纯CIK 治疗)、C 组(n=30,氩氦刀冷冻联合CIK 治疗),结果显示临床有效率分别为53.3%、6.7%、60.0%;C 组生活质量评分与A、B 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改善;C 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CD8+和CD4+/CD8+优于A 组、B组(P<0.01),说明冷冻消融联合CIK 治疗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5.4 冷冻消融联合靶向药治疗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应用于晚期NSCLC 患者治疗。吉非替尼是一种口服型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作为肺癌一线治疗药物,已被证明对复发的NSCLC 具有活性[37]。Gu 等[38]探讨冷冻消融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NSCLC 疗效,36 例女性患者(ⅢB 期12 例,Ⅳ期24 例)平均年龄64 岁,均不吸烟、有EGFR 基因突变,随机分为两组(18 例接受分子靶向治疗,另18 例在服用吉非替尼的同时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结果显示分子靶向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患者1 年生存率分别为33.3%、66.7%,提示冷冻消融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可改善晚期NSCLC 患者疗效和预后。吉非替尼为低毒性药物,可阻断细胞增殖过程信号转导通路,而冷冻消融则直接破坏肿瘤组织,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可改善晚期NSCLC 治疗效果和预后,患者耐受性良好。后期尚需进一步大规模研究加以证实。
6 并发症
冷冻消融过程中并发症包括[4,39]:①气胸,发生率为20%~30%,需行穿刺置管胸腔闭式引流;②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积液中等或大量时需置管引流;③术中或术后咯血,一般持续3~7 d,予口服止血药物;④皮肤损伤,多为皮肤冻伤,常规换药可治愈;⑤胸膜瘘,少见,系冷冻过度所致,行胸腔闭式引流;⑥冷休克,少见,长时间冷冻消融后体温降低所致,予复温措施;⑦肾功能受损,常见于肿瘤体积大、一次冷冻消融面积大、肿瘤液化坏死显著者。术中应静脉输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术后水化,及时检测生化指标。
7 结语
冷冻消融作为一种局部物理性微创手术,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多,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早期肺癌和减轻晚期肺癌负荷,局部控制率高,并发症可控。冷冻消融在GGN 中的应用,目前缺乏远期随访结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治疗已不再提倡单打独斗,更注重综合治疗。必须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进行综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合理应用冷冻消融与放化疗、粒子植入、免疫疗法、分子靶向药物等各种手段联合治疗,如患者存在驱动基因突变,应采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化疗和免疫治疗,以控制肿瘤生长、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延长患者总生存期,进一步提高肺癌治疗效果。因此,设计冷冻消融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实施远期疗效最佳、不良反应最少的肺癌治疗方案,均需进一步大样本长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