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不回家的住校生
2020-02-12云燕
云燕
宿舍楼里的嚎叫
谷老师是珠海市横琴新区一所重点中学的班主任,以关爱学生闻名全校。因为一起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她与我相熟。2019年国庆长假期间,我突然接到谷老师的电话,问我能否接诊,她班上的一个名叫小康的男生出现了不寻常的状况,她担心出乱子。
“这个学生太奇怪了,我早就发现他有问题,却迟迟联系不上他的父母,没想到在假期里出了状况。”谷老师在电话里告诉我,“国庆放7天长假,学生们都被父母接回家了,只剩下小康。因为他不离校,宿舍管理员就不能放假,我只好代班宿舍管理员,在学校陪他。偌大的宿舍楼,夜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在一层管理员办公室住,小康在三层自己的宿舍。半夜里,校园万籁俱寂,我突然被凄惨的嚎叫声惊醒。我听得出,那是小康在嘶喊——只是嘶喊,听不清内容。我跑上楼去找他,发现他在床上哭。看到是我,他马上停止哭泣,说没事,还冲我笑。”
我说:“孩子平时表现怎么样?比如学习成绩、人际关系。”
谷老师说:“小康挺聪明的,但成绩不稳定,好像总是静不下心的样子。人际关系一般,没听说谁是他的知心朋友。有同学反映他喜欢讨好别人,与同学发生矛盾,比如抢篮球场的时候比较冲动,真的对峙起来又很快认怂。唉,一个14岁的孩子,不能对他要求过高。现在放假了,七八百个住校生就剩他一个留校,太可怜了。你一定要抽时间跟他谈谈,我真怕他想不开。”
第二天一早,谷老师带着小康走进了我的心理咨询室。小康是个瘦瘦的男生,大大的眼睛左顾右盼,头发乱蓬蓬的。
单独与小康交谈时,我先解除他的戒备心理:“这不是正式的心理咨询,因为我还没有得到你父母的授权。我是谷老师的朋友,也希望成为你的朋友,如果你有什么难处,可以聊一聊,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你。”
小康刚才收紧的肩膀明显打开了一些,但笑容仍显尴尬:“谢谢老师!我没事,只是……”他吞吞吐吐,不时翻眼看我的表情。
“只是胆子小,一个人住宿舍害怕,是吧?”我故意逗他。
“不不,我才不胆小呢!”小康连连摆手,忙不迭地说,“我只是心情不好。”
见他露出了倾诉的苗头,我单刀直入:“爸妈为什么不接你回家?”
小康恶狠狠地翻了两下眼睛,小声吐出三个字:“他们忙!”
我追問:“忙什么?全国人民都放假了,他们从事特种行业吗?比如电力供应、交通运输。”
小康用豁出去的口气大声说:“妈妈在照顾中风的姥爷,爸爸和驴友一起登山去了!他们打电话对我说,这是对我的考验,看我能不能独自过一个假期。后来我再打电话,他们就不接听了。他们是故意的!”
“考验?”我琢磨着这两个字的含意,转而问小康,“以前,父母经常陪伴你吗?我是说从小到大。”
小康鄙夷地哼了一声,恨恨地说:“什么考验?都是托词!他们就是不想管我!”他告诉我,他从小是跟爷爷奶奶长大的,难得见爸妈一面。每次不能陪他,爸妈都会编一个漂亮的理由,小时候他信,后来就不再信了。
聊了一个小时,情况就很清楚了,小康的痛苦是缺乏存在感,症状包括焦虑、孤独、自卑和中度的抑郁。毫无疑问,这些问题都是父母的忽视造成的。
剑走偏锋要不得
在谷老师的努力下,两天后,小康的爸爸宋先生极不情愿地从福建武夷山赶来。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娇气了!”刚见面宋先生就大声抱怨,接着理直气壮地说,“放假前我额外给小康打了500元零花我,让他在学校学习独立生活,这是素质教育!他体验到孤独是正常的,等他克服了孤独感,就会坚强起来,成为男子汉!”
我不动声色地问:“宋先生一个人登山吗?”
宋先生跷起二郎腿,用专业的口吻说:“没有一个人登山的,登山必须是一个团队,通过紧密的配合才能最终登顶,缺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出乱子……”
我截住他的炫耀,不客气地回敬道:“那您凭什么认为小康能一个人攀登‘学业和‘成长这两座高峰?”
宋先生目瞪口呆,嗫嚅道:“这好像不是一回事吧?”
“当然不是一回事。”我讥讽道,“登山不成功,下次重来就是,成长不成功,只好等下辈子了。”
宋先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放下二郎腿,正色道:“小康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请您明示。”
针对小康的情况,我对宋先生分析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个孩子都需要被关注。您为了避免小康娇生惯养,采取与很多家长相反的措施,故意忽视小康,促使其独立。如此挫折教育,愿望是好的,但缺乏科学指导,属于剑走偏锋,用力过猛,没有使小康坚强,反而挑战他的心理承受能力,给他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不要过早逼孩子独立
通过近两个小时的交流,宋先生深刻地意识到此前做法的失当,对给小康造成心理困扰表示懊悔。他说:“我和妻子对家庭教育没有经验,把‘穷养男孩富养女理解得太浅薄了。我为自己的无知向小康道歉。请问,我的过失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弥补,我需要做些什么?”
我告诉宋先生,父母关注孩子,多早都不算早,多晚都不嫌晚。关注孩子的要点如下:
1.正面、积极地回应孩子。当孩子做出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情,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或者孩子有了疑问期待得到父母的解答时,父母应该正面、积极地回应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并不完美,或许提出的问题特别幼稚,父母也应该先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再针对孩子不足之处进行指导教育。
2.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发现孩子难过、生气或不安时,父母不要只是给孩子一个普通说法,如“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等,这样说无助于解决具体问题,也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理解。父母应该做的是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困扰,并清晰地表达他的感受。无论问题能否圆满地解决,让孩子学会倾诉至少能维护其心理健康。
3.表达慰藉和支持。发现孩子有负面情绪并弄清楚原因之后,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及时向孩子表达慰藉和支持。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会支持他。这样的表达对孩子非常重要,当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无条件地爱他,他就会产生安全感和存在感,就会有胆量去探索外部世界。
4.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科学。首先,父母不要简单地认为,不管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性。其实,长期不管孩子,不但不能使其真正独立和健康成长,反而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其次,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应该做的不是逼迫,而是理解孩子,尤其要理解孩子内心的柔弱和对关爱的渴望,然后有针对性地向孩子表达爱和支持,这样,孩子才有胆量和力量学习独立。
宋先生认真记录了我的建议,表示回家马上向妻子传达,共同制订关注小康的方案。他发誓道:“以后,周末和假期我都来接小康回家,坚决不再让他一个人在学校!”
谷老师补充道:“还要按时来学校参加家长会,只有家校联合,才能给孩子真正有效的帮助。”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