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大豆压榨油稳定性的影响
2020-02-12刘志明孙清瑞唐彦君李洪亮
刘志明,孙清瑞,唐彦君,马 萍,李洪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大豆油(soybean oil,SO)易发生氧化酸败(oxidative rancidity,OR)而导致其稳定性变差,SO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很多[1-3],给其保质贮存及食用带来不便和危害[4-5],是其生产、贮存和食品加工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 SO生产、经销及用其进行食品加工的企业和普通消费者,研究和了解环境因素对其贮存、食品加工及制作的影响并对其 OR采取预防措施十分必要。目前食用植物油稳定性研究已有报道,在其贮存环境因素的研究中,温度[6-7]、水分[8]、金属离子[8]、光照[7]、氧气[1]等影响不乏定性或定量结论,且以单表征参数(characterization parameters,CP)的实验研究和综述性报道为主,各 CP少有必要的联系与对比,罕见3个及以上CP同时综合表征SO稳定性的实验研究报道,贮存温度对植物油稳定性影响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实验以大豆压榨油(squeezed soybean oil,SSO)为研究对象,探讨温度(T)因素对 SSO稳定性的影响,同时用电导率(κ)、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等容燃烧热(Qv)和酸值(acid value,AV)作CP,分别从SSO OR过程的电化学、过氧化物形成、热力学和游离脂肪酸产生角度对其进行综合描述(POV和AV是传统CP;κ是近年研究较多,也是很有应用前景的 CP;Qv是新引入的探索性CP),建立T因素化学动力学模型,用CP值和化学动力学参数预测SSO试样临界变质时间(tc),判断其与感官评定结果的符合性,为SSO的保质贮存、食用提供技术参考,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SSO:市售热榨油,符合GB 1535[9]要求的三级油。分析纯试剂(液):冰乙酸、异辛烷、石油醚(沸程 60~90 ℃):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碘化钾: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硫代硫酸钠:天津市美华泰克科技有限公司;可溶性淀粉、水杨酸: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氢氧化钾:沈阳试剂五厂;乙醇:辽宁泉瑞试剂有限公司;酚酞:天津市恒兴化学试剂制造有限公司;0.1 mol/L盐酸标准溶液(500 mL/支):成都联禾化工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苯甲酸:天津市光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蒸馏水:符合 GB/T 6682[10]二级水要求;一次性注射器及有机型针式过滤膜(0.45 μm):常州东谱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小器鬼牌 LED灯(系列);试样氧化容器,自加工PC容器(透明,L 320 mm×Φ 90 mm):海安石油科研仪器有限公司。
FE30型电导率仪: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SHR-15B型数显氧弹式热量计: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FA1204B型分析天平:上海赛德利思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AR847+型温湿度计:广州宇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ES-1336A 型TES数位式照度计:泰仕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DGG-907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森信实验仪器有限公司;HJ-3型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试样氧化。按文献[11]法设定和控制顶空率、氧分压、光照度、相对湿度,其条件依次为50%、40%、21 kPa和800 lx,调控T分别为30、40、50、60和70 ℃,在恒温箱中连续密闭氧化SSO试样,期间多次取样测定CP(κ、POV、Qv、AV)。各T条件下做3个平行试样。每个试样取3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
(2)试样CP测定。按文献法同时测定κ[11]、POV[12]、Qv[13]和 AV[14]。测 Qv时引燃物增加棉线,严格控制量热计内桶水温与室温温差不超过 1℃,试样量1 g(称准至0.000 1g)。Qv算式中放热物质增加棉线项。棉线热值为21.668 kJ/g,量热计比热容为14.450 kJ/℃。
(3)感官评定。按文献[15]方法,在试样氧化过程中,通过目测、鼻嗅等,综合判断其 OR情况,得到其出现异味的临界时间,即为其tc。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样OR的化学动力学规律
各T条件下SSO氧化试样4种CP(以X概称)的试验测定数据如图1~4所示,依此绘制的k~T曲线如图5所示。图1至图4数据表明:(1)试样OR过程中各CP随t有规律地变化。X~t曲线均为直线,符合化学动力学特征,曲线回归方程斜率即为相应条件下OR反应的速率常数(k)。其中,图1的lnκ~t曲线符合一级化学反应规律,图2、图3和图4曲线符合零级化学反应规律,与以往研究得出的食品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一级或零级反应的结论[16-18]一致。4个图曲线回归方程的相关性均较强(R在0.959 0~0.997 8之间),说明SSO的OR过程可用化学动力学方程进行定量描述;(2)κ、POV、AV随 t的延长而升高;Qv随t的延长而降低。t的延长加重了试样OR程度,产生的水溶性极性物质(由κ反映)、过氧化物(由POV反映)和水溶性游离脂肪酸(由AV反映)含量随之增多,故κ、POV和AV值均增大。随着试样OR程度的加重,过氧化物(初级产物)增多,试样中氧的质量分数增大;氧化试样中也会生成小分子的醇、醛、酮、酸、酯及某些聚合产物[19],从化学结构和键能数据[20]分析,含这些产物的试样的总键能及其完全燃烧产生的CO2和H2O(两者摩尔质量很小,相同质量下物质的量较多)的总键能都比原始试样大。OR过程中总键能增大,使OR过程中任何状态试样完全燃烧的Qv均低于其前一测定状态的Qv。自动氧化初期,油脂吸收氧气形成过氧化物,伴随质量增加,已被热重分析法证实[21];SO氧化动力学研究亦证明其氧化变质耗氧[18,21]。以上均为油脂OR过程中Qv趋于降低提供了佐证,故Qv随t延长而下降。
图1 SSO氧化试样lnκ与t关系曲线
图2 SSO氧化试样POV与t关系曲线
图3 SSO氧化试样Qv与t关系曲线
图4 SSO氧化试样AV与t关系曲线
4种CP所揭示的试样OR本质不同。κ是试样 OR过程产生的水溶性极性物质(包括水溶性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间接体现,只有水溶性好、电导性高的才对其增幅起决定作用。POV反映试样中存在的或其 OR产生的过氧化物的含量,过氧化物虽为次级产物的“始作俑者”,但在自动氧化过程中其量累积性比转化性突出。AV是油脂OR过程产生的水溶性游离脂肪酸含量的衡量参数。Qv与试样的物质结构及键能、试样含氧及溶氧量密切相关。
图5揭示,用4种CP同时描述SSO的OR时k均随T的升高而有规律地增大;相同实验条件下,用不同CP描述同一试样的OR,其k值不同。T升高,使试样被活化、OR反应更易和更快发生,产生的水溶性极性物质、过氧化物、水溶性游离脂肪酸更多,k值更大。各CP中试样OR之k以 POV最大(增速最快),κ次之(增速较缓),再次是AV和Qv(两者十分接近,增速很小)。
图5 SSO氧化试样k与T关系曲线
图6 SSO氧化试样lnk与关系曲线
图6是用4种CP描述时SSO氧化试样T倒数与lnk关系曲线。数据表明,各CP下的lnk~(1/T)曲线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在0.968 8~0.999 3之间),符合 Arrhenius 方程[k=k0·exp(-Ea/RT)]所揭示的温度对油脂OR影响的数学特征[22],方程的表观活化能Ea= -斜率×理想气体常数。以κ、POV、Qv和AV为CP所对应的Ea依次为61.652 kJ/mol、32.394 kJ/mol、25.772 kJ/mol和 52.862 kJ/mol。这些Ea数值差别较大,说明发生各CP所代表的相应化学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Ea数值不大,SSO虽易发生OR反应,但室温(20~30 ℃)贮存时,OR的k并不大。所以,较佳贮存条件下SO仍有较长的货架期。T升高可降低SSO的OR反应Ea,使k增大,油品劣化程度加重。SSO氧化试样在各T条件下,4种CP测定数据的方差分析(SPSS Statistics 17.0)结果表明,各CP与T的调整相关系数(Radj)在0.955 0~0.997 5之间,测定数据显著性水平很高(P<0.01),相关性和显著性俱佳。
2.2 临界变质时间的预测
参照文献[23]方法建立试样tc预测模型,通过感官评定实测试样tc并与之比较,考查模型相关性和预测准确性。图7是感官评定的试样tc,g与T关系曲线。表1是试样OR的tc预测情况。用T因素试验建立的SSO氧化试样变质期预测模型为tc=|X-X0|/exp(-Ea/RT+lnk0),X0、X、Xc分别为试验起始时刻、t时刻和tc时刻因变量数值;lnk0为lnk~(1/T)曲线回归方程的截距;tc,y为预测临界变质时间,h;tc,g为感官评定(实测)临界变质时间,h;FHL 为符合率,1-(|tc,y-tc,g|/tc,g);κ、POV、Qv、AV的量纲分别为 μS/cm、mmol/kg、kJ/g和mg/g;表 1中a为 16.306 0;b为8.740 4;c为2.646 2;d 为 11.981 0;e为 61 652 J/mol;f为32 394 J/mol;g 为 25 772 J/mol;h 为 52 862 J/mol;P意为正误差;N意为负误差。
表1 SSO氧化试样各CP在五种T条件下之OR的tc预测情况
图7 SSO氧化试样tc,g与T关系曲线
数据表明:(1)预测结果符合率较好。总符合率范围为 76.47%~99.77%,符合率 80.52%~99.77%的占 95%,正负误差基本对称;(2)4种CP均有tc对应的Xc(κ作CP时,T从低到高对应的 lnκ分别是 0.945 0、1.130 3、1.361 0、1.423 5、1.725 2,对应的κ分别是2.572 8、3.096 6、3.900 1、4.151 6、5.613 6 μS/cm),且Xc-X0值有一定规律。lnκc-lnκ0值随 T 升高而渐大,POVc-POV0值、Qv,c-Qv,0值均随 T升高而渐小,AVc-AV0值随 T升高呈渐大趋势。这些情况对预测 SO的货架期具有参考价值。SSO在实验条件下,tc与其在相同贮存条件下的货架期等效。SSO的货架期同样受多种环境因素(温度、顶空率、氧分压、光照度、相对湿度等)影响,T随贮存情况不同可能有较大差异,在其他条件较固定时,可由上述方法预测货架期。
2.3 讨论
实验旨在揭示T对SSO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用多种表征方法体现T对SSO的OR影响及T对SSO的tc影响),除 T外,顶空率、氧分压、光照度、相对湿度也是SSO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T对SSO稳定性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可反映客观规律,但多因素交互实验得出的 CP和 tc预测模型对于科学预测 SO货架期更有实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实验是在部分加速与部分模拟的条件下进行,SO贮、运时可能遇到较高(如40~70 ℃)或较低(<20 ℃)温度,使k大幅度升高或较低。试样容器规格、氧化条件及控制准确性、CP测定方法等均会影响测定数据和结果,许多问题尚待探讨。反映油脂稳定性所用的CP种类虽然较多,但至今未见以 Qv作 CP的研究报道,实验用 Qv作SSO稳定性的CP是一种尝试,有关研究尚属初步,其能否成为一种公认的CP,需要进一步实践验证。
3 结论
实验证明贮存温度对SSO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在油脂贮存时应对其严格控制。油脂 OR速率随其贮存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两者之间有较强的动力学规律。4种CP的数值随氧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用一级或零级反应动力学定量描述。实验条件下4种CP描述的试样tc预测模型符合实际,其预测结果有较好的符合度,预测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用κ、POV、Qv和AV作油脂OR的CP,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描述同一SSO试样OR所得出的速率常数和CP变化幅度差异悬殊,甚至OR反应的化学动力学规律也有区别。各CP对SSO贮存的环境条件敏感度不同,可能影响贮存条件的选择。该结果揭示,油脂 OR的k值大小要与 CP结合起来衡量才有意义,CP要根据表征的目的而选择,无目的性要求时,要尽量选择测定简便、准确度高、变化幅度明显的CP。实验所用的4种CP反映的 OR本质各异,如何统一衡量和描述油脂OR,或者综合表征油脂的稳定性,仍须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