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化瘀方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02-12牛永强刘燕观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全血股骨颈股骨头

牛永强,刘燕观

近年来,我国关节损伤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人群为老年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来说,因年龄的增加机体各项功能下降,常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将在一定程度引起患者在外科手术中出现不耐受性情况,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外科手术方式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3]。但较多文献报道,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效果[4-5]。本研究收集了8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活血化瘀方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入选标准: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单侧股骨颈骨折者;年龄>18周岁者;骨折至手术时间<72 h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者;未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对治疗药物成分过敏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6~73(62.59±6.0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1例,高处坠落13例,跌伤8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7~74(62.23±6.19)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处坠落12例,跌伤11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方式选择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Stracathro切口逐层切开,切开肌膜,将肌肉分开后向外侧旋转大腿,切开关节囊将骨折端充分暴露,在保留1.0~1.5 cm股骨颈的基础上取出股骨头,截骨面与股骨干呈45°角,同时与股骨颈轴线呈90°,切除完整圆韧带,倾斜角度将适配的假体放置进去,于假体柄远端处取出股骨头松质骨,进行整体髓腔的封闭。手术中需要根据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进行相关固定。牵引复位,检查关节活动程度,缝合关节囊,常规负压引流。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开始服用活血化瘀方,基本组成:没药15 g,红花10 g,川芎10 g,土鳖虫10 g,田七15 g,金银花10 g,乳香10 g,蒲公英10 g,桃仁10 g,紫花地丁3 g。加300 ml清水煎煮,于早、晚各温服150 ml。连续服用14 d。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比较2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6]变化情况。根据患者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优为Harris评分>90分;良为Harris评分80~90分;尚可为Harris评分70~90分;差为Harris评分<70分。总有效率=(优+良+尚可)/总例数×100%。

1.3.2血流动力学指标:2组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4 d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5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

1.3.3生活质量:采用36条目简明健康量表(SF-36)对患者手术后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每个方面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3.4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等。

2 结果

2.1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变化情况 2组手术后1个月、3个月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且手术后3个月高于手术后1个月(P<0.05,P<0.01);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股骨颈骨折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变化情况分)

注:2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方;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手术前比较,bP<0.01;与手术后1个月比较,cP<0.05

2.2临床疗效 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血流动力学指标 2组手术后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黏度低于手术前,全血低切黏度高于手术前,观察组手术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生活质量 手术后3个月,2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较手术前明显增高,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2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2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方;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3 2组股骨颈骨折手术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比较

注:2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方;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表4 2组股骨颈骨折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2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方;与手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5并发症情况 2组手术后主要以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主要并发症。2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率为16.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5。

表5 2组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2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方;与对照组比较,bP<0.01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四肢骨折,因股骨头特殊的血液循环及解剖结构复杂,当股骨颈骨折时,骨小梁可发生断裂、股骨头变形导致髋关节功能受损,引起患者下肢活动困难,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该术式从前外侧入路,其优势在于保留了髂股入路,更有利于操作者直视股骨颈骨折对线及截骨[7-12]。既往诸多文献报道,>74%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老年人群,在老年阶段,整体生理功能逐渐下降,在该阶段人群中,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同时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情况较常见,需要及时接受手术治疗[13-14]。较多学者认为,虽然临床可通过外科手术治疗,但受应激反应、身体素质的影响,手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较高,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直接降低了外科手术治疗效果[14-15]。

祖国医学认为,骨折后,“跌打损伤,皆瘀血在内而不散也,血不活则瘀不能去,不去则折不能续”,基于此病机,活血、化瘀及调理气血为其治疗目的[16-17]。活血化瘀方方药组成主要为没药、红花、川芎、土鳖虫、田七、金银花、乳香、蒲公英、桃仁、紫花地丁。没药及田七为君药,主治跌打肿痛;红花、桃仁、土鳖虫、乳香为臣药,通经活络、调气活血;川芎、金银花、蒲公英联合紫花地丁为佐药,消肿解毒、镇痛,全方可达活血化瘀、强筋壮骨之功[18]。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3个月2组Harris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时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可缩短髋关节恢复时间。另一方面本研究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方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分析原因可能活血化瘀方中可有效纠正凝血系统紊乱状态有关。周小青等[19]研究发现,活血化瘀方可有效调节家兔机体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并抑制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14 d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活血化瘀方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动特性,以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既往文献报道结论相似[20]。

综上所述,活血化瘀方联合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血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
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