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例病案灸感记录*

2020-02-12曹乾安章海凤熊俊李琳慧刘小燕黄彪付勇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髓海涌泉神阙穴

★ 曹乾安 章海凤 熊俊 李琳慧 刘小燕 黄彪 付勇***(.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由动脉硬化、血管痉挛等原因导致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脑部短暂性缺血而引起一系列间隙性、反复发作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以突然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老年人多好发[1]。该病临床症状差异较大,轻者仅出现轻度阵发性视物旋转,重者可出现持续性天旋地转,甚至晕倒,并可伴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视力缺失等症状,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灸法在防治VBI上有一定的疗效[2]。热敏灸疗法是在灸位上以辨敏取穴为原则,在操作过程中以激发经气感传、气至病所为准则,在灸量上以敏消量足为标准的一种区别于传统灸法的新灸法。我们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VBI患者1例,详细记录诊疗情况,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医生,78岁。于2018年10月28日因“反复头晕8年余,再发加重伴行走不稳12日”入院。患者自诉自2010年9月起,因长期伏案工作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无黑蒙。后自行开方,服用补益肝肾,熄风止眩中药汤剂治疗,头晕状况反复,未曾入院治疗。12天前因劳累过度致头晕发作,伴行走不稳,视物旋转逐渐加重,需要搀扶,休息后稍缓。现为系统治疗,遂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颅MRI显示为双侧脑白质缺血脱髓鞘改变,老年脑改变,筛窦轻度炎性病变;MRA显示为椎动脉轻度局灶性狭窄,局部走行迂曲。入院症见:患者发枯脱落,颧红形瘦,头晕,偶头痛,站立及活动颈部时头晕加重,欲跌仆,无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无口周及四肢发麻、无恶心呕吐、无骨膜穿孔。且左足背外侧麻木,偶有胸闷心慌,欲食,能食,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二便平。舌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既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0余年,现控制较好。诊断:中医诊断:①眩晕病;②肾精不足证。西医诊断: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患者入院后予热敏灸治疗,选择舒适、充分暴露的体位,行热敏腧穴区定性探查,在风府、神阙和涌泉高发穴区探查出热敏腧穴。

首灸时,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和双足,同时于神阙穴区和涌泉穴区依次施行回旋灸、雀啄灸及循经往返灸,激发经气5 min,皮肤出现潮红。在整个过程中,神阙穴区热敏扩热灸感较涌泉出现较早,且出现复合灸感,施灸10 min出现了扩热、传热,向两侧及上部扩散,左右约6寸范围皆有热,上行至剑突下,中脘穴区热甚,16 min出现了透热,透至腹腔,但未至腰部;而涌泉在16 min出现扩热,患者自述足底板有热感,29 min出现透热,透至足背,上至趺阳脉。30 min后出现传热,左右双侧内踝有热感传导,但此后未往小腿部上传。整个过程,患者觉腹部和双足温暖舒适,并在第46 min,患者灸感范围回缩,热感缓慢减弱,患者自觉皮肤表面灼热,遂结束首次治疗。

此后,每一次灸神阙穴区与涌泉穴区时,同一类灸感较前出现更早,传导的速度增快,皮肤潮红愈显著,热感传导范围和强度渐增,且热敏灸的饱和时间有所缩短。灸后患者自诉左足背外侧(约丘墟至足临泣连线)的位置麻木感消失,头脑较前清爽,行走较前稳健。

10天后,艾灸神阙穴区与风府穴区,患者取坐位灸风府穴区,后取仰卧位灸神阙穴区。风府穴区灸感以出现扩热、传热为主,透热不显,颅脑内无热感,未传至百会穴区。艾灸约3 min扩热至头部后枕区、耳后,且下传至第2胸椎,10 min左右感双侧耳根部、神道穴区有热,20 min后,至阳穴区热甚于风府穴区,肩胛下部亦感觉热;灸神阙穴区时,仅5 min,便感中脘穴区热甚,约第10 min,患者欲寐,第15 min,已入睡,至第20 min时,患者酣睡,并伴打鼾。此后艾灸中,患者多次欲寐且入睡。在第15天的治疗中,灸感最为显著,风府穴区出现的热感较前更强,范围更广,头部、项部、肩部,乃至整个后背皆感有热,热感舒适;神阙穴区热敏灸感改变较前不大,但中脘穴区始终是热感最甚的区域。后患者灸感逐渐减弱,灸量易饱和。治疗20天后,患者自诉可自行行走,头昏症状大大减轻,耳鸣、胸闷症状缓解,睡眠改善,胃口佳。

2 讨论

中医学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无明确记载,根据其所引起的症状分析,本病案属“眩晕”范畴。《丹溪心法》曰:“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肾精亏则髓海不足,上下俱虚,故头晕而空;脑为元神之府,髓海空虚则精神萎靡,失眠健忘。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肾开窍于耳故耳鸣,舌红脉细为肾虚之象。正如《灵枢·海论》所言:“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懈怠安卧。”本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热敏高发穴区为神阙、涌泉、风府穴区。神阙位于阴脉之海的任脉,是治疗命门火衰,元气不足的要穴区。《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为性命之根,而井穴又为十二经脉之根,阴阳气血相交之所。肾主藏精生髓,而脑为髓之海,刺井穴有充养脑髓作用及开窍醒神之功,而且有疏通气血的功效。风府位于督脉,治疗内外风诸症,阴阳相伍,髓海、肾精得补。

热敏灸取效关键,究其原因,与遵循了“热敏灸”两大治疗规律相关[4]。第一,“灸位”规律:本案通过施以热敏灸探查手法,在神阙穴区、涌泉穴区及风府穴区探查热敏腧穴,选取了热敏腧穴,施以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高效激发灸性感传,起到了温补肾阳、交通上下的作用。而艾灸神阙穴区,出现了“局处微热远部热”,中脘穴区热甚(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有关),“气至病所”现象,因而实现了“灸之要,气之而有效”的高速、高效灸疗效果。第二,“灸量”规律:纵观本案,由于所选取的热敏腧穴区灸感强且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因人而宜,对神阙、涌泉、风府等热敏穴区施以“灸足,灸透”的饱和灸量。通过20天的热敏灸治疗,随着灸感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变化,患者的症状也在不断改善,充分体现了“量足敏消”的充足灸量对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深刻体会到选取最佳“灸位”热敏腧穴并施以“敏消量足”的饱和灸量,是实现腧穴“小刺激,大反应”功能的有效途径。结合前期研究及本例医案,灸位、灸量因素是影响热敏灸灸效的关键所在。陈日新教授提出“腧穴热敏化理论”的学术观点对于解决临床中一些慢性病症往往可获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猜你喜欢

髓海涌泉神阙穴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张涌泉《<金瓶梅>词语校释》手稿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对髓海不足型阿尔茨海默病脑功能连接研究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涌泉村(组诗)
探析神阙穴的治疗方法与临床应用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敷贴神阙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冯玉钦、崔泽东、周涌泉、陈鹤翔等同志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