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研究
2020-02-12杨光
杨 光
(吉林医药学院外语教研部,吉林 吉林 132013)
1 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
Long的交互假设理论提到课堂提问是最重要的师生交流方式,是进行有效交流的铺路石,这样便于教师能够及时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和师生更深层次的交流。教师应该利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提高交流,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课堂提问。
Marison和Burden提出了社会建构主义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是说知识是由个人进行建构而非从一人到另一人之间的传播。但是这样的建构必须发生在特定语境中,主要是作为社交互动的结果,强调了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完全参与的重要性。教师、学生、学习任务和语境这四个因素彼此相互影响,不能孤立存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有利于学生学习和促进交流的特定语境下提出问题,该语境可能和课本内容、学生实际经验、教室氛围等相关;学生思考并采取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提问策略给学生帮助其解决问题,之后教师针对性反馈给学生,这个过程就是师生互动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疑问性质的。
有人根据教师课堂提问的交际功能将问题分为展示型问题和参考型问题。所谓参考性问题是为了寻求未知的信息,它没有确定的答案,教师需要学生告知真正的信息,学生回答时可各抒己见自由发挥。展示型问题是对已知信息的提问,即教师事先已经知道答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语言知识,询问课文具体细节性知识,是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最直接的一种手段。这类问题的答案通常在句法和词法上比较简单,教师预先设计好答案,并暗示学生采用某一句型或书上现有的答案回答,且通常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教师课堂提问策略主要分为启发性、探究性、重复性和更改性。
2 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①大多数英语老师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往往展示型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大部分展示型问题就是从课文中背诵答案,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wh—问题多于启发性问题,课文知识问题多于真实型问题。在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学生都更倾向喜欢自愿回答。
②课堂提问策略方面教师最喜欢采用启发诱导式:翻译、解释、举例、简化问题、描述问题等,其中分解问题策略教师很少用到。
③在问题分布方面,教师更倾向站在讲台上,提问选择坐在前排中排的学生,后排和角落的学生不太容易引起老师注意。
④提问后等待时间在4~10 s更能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有时老师等待时间不足3 s就自行回答,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
⑤教师通常会给予学生积极反馈,有利于增强学生正确表现。通过赞扬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极大地鼓舞,公开指出学生错误多少会有损学生面子,因此尽量不要直接批评。学生更希望随着反馈能获得教师更多细节的解释和阐述指导,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3 关于课堂提问的建议
①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参考性问题:wh-问题或者真实型问题,启发学生并给予他们更多机会创造输出。问题顺序符合教授内容和学生接受范围,由易到难逐渐加深。尽可能让学生自主自愿回答的同时,也要避免总是过于依赖少数积极学生垄断整个课堂,要给予那些害羞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和锻炼口语的机会。遇到较难问题时教师能给予启发,提示或者重复性策略帮助。当一个问题过于宽泛,教师可以多运用分解问题策略将其分成一个个小问题或具体问题,学生能更快更容易地理解教师问题并做答。
②学生期望得到教师公平地对待。因此教师课上应常常走下讲台,站在课堂中间,多关注后排和角落里的学生,调动他们上课积极性。
③提问后至少给予4~10 s时间便于学生能更好地输出和更多地阐述答案,且听完学生做答后不要立刻做出评论。给予3~5 s等待时间便于学生进行补充完整答案,且小组讨论后的预演答案效果大于单独回答。
④教师在给予积极反馈的同时,可伴随一些手势,比如点头、微笑、眼神交流,应多给予具体详细的指导和建议。并针对反馈进行细致的阐述和说明,务求使学生充分理解,而不是一带而过,学生也能感受到教师是认真倾听他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