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临终关怀教育面临的问题
2020-02-12王明丽蔡芳芳
王明丽,蔡芳芳
(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临终关怀,是指当现有的医疗手段无法挽救濒死的病人时,当生存的悲伤无法避免时,医护人员为其及家属缓解其痛苦,呵护生命的最后一程,提高其生命的质量[1]。临终关怀正发挥着医疗护理手段无法代替的作用[2]。医护人员们所扮演的角色,是从迎接生命的开始,到送别生命的结束[3]。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可以看到80、90后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中的主力军,也是未来临终关怀领域的核心力量[4]。因此90、00后的未来医疗群体树立的正确生命价值观和死亡观,对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未来的医护人员开展临终关怀教育十分必要。
1 国外临终关怀教育的现状
英国是临终关怀的发源地。随着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美国的临终关怀机构数量逐渐增多超过英国,其临终关怀的教育水平不断的提高并完善,相关研究更加深入,医疗护理人员都会经过专业的培训,因而大多数美国人在生命的最后选择临终关怀服务[5]。同时,美国通过对护生的临终关怀相关教育来提升其能力以及自信[6]。国外的临终关怀教育不局限于讲座和小组讨论,还会进行相关案例学习、观看电影学习、角色扮演等丰富课程的形式,并把其设置为必修课。美国一些医学院还会提供相应训练,包括如何与临终病人与家属的沟通、疼痛管理等项目,还在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包括情绪体验、认知体验等[7],以及ELNEC课程,做到了传统教学课堂和模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教学实践,为其临终关怀的普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8]。在临终关怀教育的普及程度方面,英国几乎所有的医学课程都加入了对临终关怀的教育[9]。美国对医护人员理念和实践方面的培训列入专科护士资格认证[10]。通过阐述国外临终关怀教育的发展,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发展临终关怀教育的紧迫性、对其进行普及的必要性以及临终关怀教育课程创新的重要性。
2 国内临终关怀教育的现状
2.1 临终关怀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国内临终关怀服务尚未普及,临终关怀教育得不到重视。受到中国千年儒、释、道的思想理念的影响,中国人“重生讳死”,对于“死”的问题总是尽可能回避,导致对死亡相应领域的服务也很少被提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解体,临终关怀的社会需求日趋强烈。中国的临终关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其中缺乏相应的人才是阻碍中国临终关怀发展的关键。临终关怀人才的培养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医务人员是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组成者,因此对医学生的临终关怀教育逐渐开始普及。但在大多数医学院,都片面的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很少开设临终关怀的课程。即使开设也多作为一般为选修课程,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导致临终关怀教育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培训,临终关怀教育事业停滞不前。
2.2 临终关怀教育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我国临终关怀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很多医学高校未将临终关怀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一些院校即使独立开设临终关怀课程,但课程学时也比较少,教学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少相关的教学活动和知识拓展,参观临终关怀相关机构的机会也很少,教学上没有侧重,教学形式与国外相比更是单一。更多的医学院校只将临终关怀作为一个章节作介绍。学生对临终关怀的知识掌握较少,对医学生的临终关怀教育多停留在表面,间接导致医学生对于临终关怀事业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没有想要从事这一工作的准备。因此,普及临终关怀知识和完善临终关怀教育体系是促进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关键。
2.3 临终关怀教育起步晚,医院没有相关继续教育
我国临终关怀教育起步较晚,近几年临终关怀课程才开始逐渐普及,导致当今临床的临终关怀医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医院也没有相关的教育和培训。临终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即将死亡人的一种医疗护理服务,因此,临终关怀服务人员的死亡观念非常重要。临终关怀人员经常面临一些问题:如不抢救是否符合我国的道德要求?当生的希望在一点点变小,是继续抢救还是去缓解病人的痛苦?不采取延缓生命的措施是否符合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等等有关死亡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让他们总是质疑自己工作的意义。当面临这些困惑时,不能得到相关的解答,导致临终关怀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因此,学习死亡和临终关怀的知识至关重要,这些知识的学习和储备应该来自于临终关怀教育。无论是学校的理论教育,还是医院的培训和再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知识储备充足才能满足临终关怀的工作,陪伴临终病人一起面对和接纳死亡,同时安慰家属,减轻因亲人离开带来的悲伤。因此,医院应该开展临终关怀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解决医务人员的困惑,使他们获得心理支持,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临终关怀事业中去,促进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的临终关怀教育还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具体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开设相关课程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相关医疗工作者以及教育者应该进行相应地宣传、推广,更加积极地去开展临终关怀相关活动,促使临终关怀医务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完善知识储备,以便他们在未来的临终工作中更好地满足临终病人及家属的需求,优化临终关怀服务,最终推动临终关怀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