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余: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02-12刘进法钟自根秦耀辉张小生新余市农业农村局

江西农业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余市面源粪污

文/刘进法 钟自根 秦耀辉 张小生(新余市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新余市针对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养殖业污染较重、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注重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四个方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走出一条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注重源头减量

新余市围绕仙女湖、孔目江、袁惠渠开展水源地生态保护,关闭水源地污染企业,退出棉花种植,取缔网箱养鱼,全市所有小(二)型以上水库养鱼实行人放天养。

全市可养区生态化改造养殖场235 家,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技术。目前,全市共创建标准化示范场26 家。完善推广粪污减量化及第三方集中处理全量化模式,全市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养殖设施设备装备率达到98%以上。并对农业主导产业实施绿色植保农药减量行动,发展标准化专业防治组织70 余家,建立水稻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点6 个。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在市县两级都建立测土配方中心,应用面积150 万亩,减少化肥施用量3700 余吨,节约化肥施用成本1500 余万元。

渝水区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主要推广有机肥+配方肥、果-沼-畜、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通过项目建设,示范区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15%以上,有机肥用量提高20%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5%以上。出台《新余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意见》,推行标准化生产,对农业主导产业都制定标准化生产管理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5 万亩、新余蜜桔基地18万亩、葡萄基地1.2万亩,高标准农田50 余万亩。

注重过程控制

新余市严打假冒、伪劣化肥农药,严厉查处高毒、禁用农药的生产和流通行为,提高化肥、农药生产和流通企业的准入门槛,强化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对标准化果园、菜园实行过程管理,年终进行评比排名;对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实行全程质量监管,在首批10 个农业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严控养殖业饲料、兽药、添加剂等投入品的超规、超标成分,为畜禽粪便后续安全利用打好基础。

注重末端治理

新余市引进江西正合公司,采用欧洲高浓度全混合式沼气发酵工艺,建设罗坊沼气站和南英规模化沼气发电项目,集中供气6 千户,年发电2000 万度,年产固态有机肥3 万吨,沼液肥38 万吨,年处理畜禽粪污、病死畜禽、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40 余万吨,初步构建养殖场粪污、病死畜禽收储运体系和田间消纳体系。

总投资3750 万元的南安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完工。该项目以长塘里、么下、阳家、棉花田等4 个自然村为核心,重点实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养殖污水利用工程等工程。2020年,新余市全面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工作,主要任务实施率99.6%。

注重综合利用

新余市探索总结了“N2N”区域循环农业模式、以秸秆“五料化”利用模式、以蚯蚓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农牧结合小循环模式、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等5 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建设40 万亩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培育了江西中田、新余蘑坊菌业等大型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探索推进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模式,年秸秆利用量60 余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4%以上。渝水区列入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争取资金900 万元,区级财政配套220 万元。

在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综合利用四种措施的推动下,新余市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生态循环农业、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全省领先。

猜你喜欢

新余市面源粪污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给小鸟的一封信
新余市渝水区界水乡防洪工程安全综合评价
新余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Alita:Battle Angel
基于SWAT模型的漳河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研究